自榆林市吹響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號角以來,市公安交警支隊聚焦榆林城區交通秩序痛點,向電動車亂象、早晚高峰擁堵、停車亂局及行人違章等頑疾發起攻堅,通過多維度、立體化的綜合整治,讓文明出行新風逐漸浸潤城市脈絡。
交警為摩托車駕駛員佩戴頭盔。 張娟娟 攝
早高峰時間,在榆林市區人民路和長城路十字路口,人流車流交織,卻秩序井然,疏導交通的交警和文明志愿者已各就各位,行人按照信號燈等待并通過馬路,斑馬線前通行的車輛則主動讓行……近年來,市公安交警支隊聚焦“行人闖紅燈、行人翻越護欄、機動車禮讓行人”三大關鍵點,以點帶面,推動城區交通文明水平整體提升。
市民夏雨對此深有感觸地說:“高新區的交通秩序比較好,堵車很少見,只有在早晚高峰時段堵一會兒。這兩天在修路,我看到交警都在路邊指揮交通,做得特別好。平時我開車出來,感覺榆林的交通讓我特別開心,心里也不會添堵,覺得出行是一件比較輕松的事情?!?/strong>
行人違法曾是老城區交通的“頑疾”。針對行人闖紅燈、翻越護欄這一老大難問題,交警沒有簡單地“一罰了之”,而是打出“勸導+曝光+共治”的組合拳。在人流密集路口,交警與經過專業培訓的文明引導員密切配合,采用喊話提醒、手勢引導等柔性方式及時勸阻。同時,市公安交警支隊利用路口LED屏幕滾動曝光典型違法行為,形成強大的輿論約束力。
市公安交警支隊二大隊鎮北臺中隊中隊長張治剛介紹,創建文明城市重在日常抓、日常管。針對巡查中發現的路面警力管事率低、站位不科學等問題,他們果斷將警力調整在路口內,有效對機動車禮讓斑馬線進行管理,并全線設置巡查崗和整治崗,保證白天12小時見警力,夜間重點部位見警車,確保轄區道路安全、暢通、有序。
“車讓人”,是衡量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尺。榆林公安交警支隊將此作為“創文”測評的重中之重,部署專項治理行動。在人民路、明珠大道等重點路段,警力站位被科學調整至路口核心區,重點查糾機動車不禮讓斑馬線的行為。行動中,交管部門堅持處罰與教育并重,一方面對違法行為進行依法查處,另一方面在處罰點同步開展現場普法,講解“車讓人”的法規和安全意義。
要讓文明出行蔚然成風,光靠盯住幾個點顯然不夠。榆林公安交警支隊對老百姓反感的“馬路殺手”行為,比如酒駕醉駕、飆車炸街、超載超速、違法停車等,始終保持高壓嚴打態勢,持續凈化道路環境,給文明出行打好基礎。
改變習慣需“潤物細無聲”,從社區開展的交通安全宣傳活動,到街頭巷尾、大屏幕滾動播放的“亮屏行動”警示片,安全提示和文明理念無處不在,規則意識逐漸深入人心。這張由“人防+技防+心防”共同織就的守護網,正穩穩地托起榆林整個城市交通文明的提升。
展望未來,市公安交警支隊副支隊長周學武強調,文明城市創建是一個長期過程。支隊將繼續深化市區“三見警”勤務落實,以“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為牽引,進一步提升城市交通智慧化管理水平和一線警務管理效能。同時,將持續聚焦城市交通“堵點”,實施精準化靶向治理,整治城區交通頑疾,優化交通網絡,讓文明交通成為榆林對外形象的“金字招牌”。
來源:榆林日報
編輯 秦學 校對 謝婷 責編 李治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