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身賽的戲碼總說不起眼,偏偏到了中國女籃和澳大利亞女籃對上這把,氛圍立馬變得不一樣了,這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比個高低,而是一場帶著多層懸念的對決,眼看還有3天,球迷已經開始在評論區對噴、擺爛、點贊回懟,就一個問題:澳大利亞這回6大主力缺席,中國女籃是不是穩了,這場球到底能不能讓人看個明白
先說大環境吧,其實澳大利亞女籃在亞洲杯這個級別,基本就是“天花板配置,她們球風偏歐美,平均身高高、對抗強,尤其是中鋒坎貝奇那種大殺器,咱們中國女籃以往遇上,吃虧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哪怕“張子宇+韓旭這一波雙塔在亞洲算是降維打擊,碰到澳大利亞,優勢就沒那么明顯了,尤其是對方要是全主力來,那就更不樂觀
不過風水輪流轉,這次澳大利亞6大主力沒來,理由很現實——人家都在美國忙WNBA,臨時湊了個二陣容過來,擺明了不是最強陣,這消息一出,國內直接炸鍋,評論區網友基本分成兩派,一撥覺得中國女籃“穩了,這是天賜良機,另一撥則提醒大家別高興太早,畢竟中國女籃這陣子的表現也沒啥底氣
這事兒要想看明白,得拆開說,首先這支中國女籃說實話還在重建期,前面熱身賽那波4連勝看著挺唬人,但懂球的都知道,打的對手普遍身高不夠,最大依賴點還得是張子宇這張牌,她那身高優勢在亞洲幾乎是作弊,可一旦碰上澳大利亞這種“人高馬大的隊伍,張子宇的移動慢、體重大、下球不穩這些短板就很容易被針對,況且對手就算不是最強陣,那也是全員1米9起步的“藍領,真要硬碰硬,未必占便宜
說到戰術,中國女籃這幾場一再被吐槽:三分球太拉跨,罰球也不穩,外線防守更是屢被爆點,別說跟歐美隊對標,就是打日本也差點沒守住,靠著張子宇內線吃餅,一旦對手外線精準、速度快,咱們很容易陷入被動,這種“老套打法說白了就是在原地等球,攻防節奏太慢,跟現在世界女籃潮流越來越脫節
再看澳大利亞這邊,雖然主力缺陣,但別忘了她們的體系底子厚,二陣也都是職業球員,身體素質和團隊協作不差,關鍵是打球方式直接、兇悍,防守強度和對抗性,絕不是普通亞洲隊能比,你說這時候中國女籃能不能趁機“撿漏,其實真不好說,畢竟對手低配但不擺爛,反倒壓力全在中國隊這邊
再回頭看看中國女籃自身,最大問題其實不是單點爆破張子宇能不能打爆澳大利亞,而是球隊整體缺乏Plan B,過于依賴內線,外線始終打不開,熱身賽那會兒“三分投萬次計劃幾乎是失敗,命中率能看的一場都沒幾次,關鍵時刻沒人能站出來拉開空間,罰球也時有掉鏈子,這不是一兩天能解決的硬傷
問題來了,澳大利亞這波自信到只帶替補,是不是在“看不起中國女籃,甚至有點“擺爛的意思,網友調侃說“人家連臉都不給,但換個角度,中國女籃如果這場還打不好,那壓力就真大了,畢竟對方都不是全主力,你還輸了,說什么都站不住腳
不過話說回來,機會確實擺在這了,澳大利亞主力缺陣,中國女籃如果能打出氣勢,把自己的節奏提上來,別再一味靠張子宇內線單打,試著多打轉換、多分球,把外線投開,勝算肯定比面對滿配澳大利亞高不少,這場熱身賽其實是一次難得的“自證機會,打好了能給全隊信心,打不好問題會被徹底暴露,甚至影響后續的備戰氛圍
而且球迷其實也不是真的“非贏不可,更多是想看到新一代女籃能不能給點新鮮感,別再老一套節奏,別總是“靠天吃飯看對方怎么安排主力,自己能不能主動一點、創新一點,才是這場球的最大看點,畢竟世界女籃潮流變化太快,守成不是辦法,得有點自己的東西
回頭看歷史,中國女籃最強的時候,就是能在強隊面前打出自信和變化,哪怕陣容不齊,也能靠戰術和執行力拉開節奏,如今對手實力下滑,咱們不趁機試試新打法、練練兵,什么時候才是機會呢,這場比賽其實是一次“冷靜拆局的絕佳窗口,球迷當然可以期待贏球,但更想看到女籃姑娘們敢于突破、敢于調整,別總是被動應對
最后總結一句,這場中澳女籃熱身賽看似“穩了,其實懸念更大,澳大利亞主力缺席確實是機會,但中國女籃如果想真正“站穩,靠的不只是對手變弱,更要靠自己能不能打出新東西,球迷們不妨放下所謂“非贏不可的包袱,看看中國女籃到底能不能在關鍵場合,打出點讓人眼前一亮的新東西,這才是比比分更值得關注的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