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煙霧在華立園區升騰,警報聲撕裂長空。機器狗的紅外眼穿透濃煙,精準鎖定“被困者”位置;水帶無人機如鷹隼盤旋,在空中織就滅火水網;滅火坦克轟鳴著抵近火源,高壓水柱直擊烈焰核心……
7月2日,在杭州市“園中園、廠中廠”安全生產應急演練現場會上,五常街道華立園區上演了一場應急處突實戰。這場演練,不僅是應對突發事件的“壓力測試”,更是五常街道深耕安全生產治理,構建“全域防控、全員共治”新格局的一次集中亮劍。
面對華立園區這樣業態多元、風險交織的“廠中廠”綜合體,如何實現快速響應、救早滅小?五常街道的答案是:重投入、建網絡、強末梢。近年來,街道錨定“未來產業+智慧治理”雙輪驅動,累計投入1500萬元,精心編織了一張全域覆蓋、快速響應的應急防護網——建成7個區域性微型消防救援站、20個社區微站及76個重點單位微站,構建起以應消站為“總指揮”的“1+7+X”三級聯動網絡及“防消聯勤”立體防控體系。今年以來,區域微站已成功撲救初起火災61起,高效處置秸稈焚燒、社會救助等各類險情近百起。
硬件是骨架,智慧治理則為安全防控注入了“最強大腦”。演練中無人機、機器狗等裝備的嫻熟運用,正是街道日常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巡安、宣安、救早滅小”能力的延伸。
街道通過深度融入“余智護杭”“141”基層智治平臺,創新繪制全域“風險隱患一張圖”,對轄區3萬余家企業實施動態分級分類管控。在華立園區,“安全風險四色圖”對入駐企業分級預警,配合嚴格的產業“禁限控”目錄,實現隱患“自查-預警-整改”全流程閉環。園區負責人介紹,嚴格的產業“禁限控”目錄和入駐審核清退機制,結合差異化的檢查頻次,讓安全管理更精準高效。
目前,這套“數治”模式已推動轄區27家“廠中廠”園區、119家工業企業完成“清單式”銷號整改隱患2856條,風險整改率達90%以上,園區安全監管實現從“人海戰術”向“精準制導”的躍升。
安全的防線,既需要科技的硬支撐,也離不開治理軟實力的持續提升和專業隊伍的淬煉。
演練現場指揮若定、分工明確,這源于一支專業化、高素養的應消鐵軍。五常街道應消站堅持黨建引領,組建功能型黨支部,整合精干力量。站內配備注冊安全工程師5名、一級消防工程師3名,全員持有區紅會救護員證,6人擁有無人機駕駛資質。通過競爭上崗、“伯樂獎”引才、季度大比武等機制,不斷淬煉隊伍“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硬實力,區域微站綜合評分持續位居全區前列。
在治理方式上,街道創新“柔式監管”,構建“教育培訓-自主檢查-服務指導-告知執法-舉一反三”閉環。今年以來,開展“固本強基”企業培訓服務44家,引導企業自查自改隱患721處,推動安全治理從“政府兜底”向“企業主責”、從“治標”向“治本”深刻轉型。專業隊伍+柔性治理,共同筑起了堅實的安全人防堡壘。
從織密應急防護網到繪制智慧“風險圖”,從鍛造專業應消鐵軍到柔性引導企業履責,再到精準破解治理難題,五常街道正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將安全發展的理念深植于肌理,為這片創新創業的熱土鍛造著堅不可摧的“安全盾牌”,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中國日報浙江記者站 陳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