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這座千年古都,在新時代的春風吹拂中正在經歷著怎樣的蛻變?是什么力量在指引著它奔向更美好的明天?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之際,一部有深度更有溫度的十四集紀錄片《春風習習的地方》用最鮮活的鏡頭、最真實的故事為您揭曉答案!該片于7月1日正式上線,工作日每周一至周五晚北京衛視19:30左右播出,“北京時間”客戶端同步更新,以每集十幾分鐘的篇幅帶您“行走京華大地,感悟思想偉力”!
嶄新嘗試!系統解讀京華實踐成果
《春風習習的地方》是一檔具有通俗理論氣質的融媒體紀錄片,嘗試將黨建題材與大眾傳播相結合,體現出兼具時代感和權威性的獨特節目氣質。本片依托我市黨建研究最新成果,從城市規劃、紅色北京、國際交往、雙奧之城、減量發展、區域協同、京智京造、科創中心、民主法治、京華文脈、綠動先鋒、大城善治、城鄉融合、黨建引領14個維度體系化呈現!用鮮活鏡頭和真實案例傳遞“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理念!
平民視角!點滴故事匯聚春風溫暖人心
誰說理論離生活遙遠?本系列紀錄片每集都將帶著一個命題來到總書記北京足跡或者京華實踐典型點位,從年輕人的視角對話那些曾與總書記面對面交流或親身參與京華實踐變革的具有代表性的不一般的普通人!通過實地探訪記錄展現出在總書記思想偉力的指引下,京華大地迸發出的勃勃生機,通過分享一個個點滴故事,自然地匯聚成節目主旨:習習的春風,吹暖了北京人的每一寸心田!北京,這里是春風習習的地方!
生動鮮活!新時代圖景多元呈現
生動鮮活是本片最大的底色,節目將沉浸式記錄受訪者們的“所憶”“所見”“所悟”。“憶”的是個人眼中見到總書記的難忘場景和殷殷囑托,“見”的是普通百姓眼中首都北京的篤行實干和身邊變化,“悟”的是對思想偉力的感性領悟和體感溫度。
感動記憶 領袖魅力的深情回響
草廠社區李彩仙在訪談中深情回憶總書記視察時關心胡同廁所改建細節,感慨領袖心系民生小事;南鑼鼓巷居民李旭鈞講述了總書記留意其蟈蟈鳴叫,稱之為“老北京的味道”的往事。而如今養蟈蟈已成環境改善后的鄉愁寄托;快遞小哥劉闊難忘總書記如話家常的關懷和溫暖握手,感受到黨建引領下新就業群體與城市的“雙向奔赴”。
這些個體記憶,真摯動人,以小見大,深刻詮釋了總書記的人民情懷與領袖風范。
真切所見 思想偉力的實踐印證
七十高齡的韓老先生向香山紀念館捐贈文物,體現出民眾對傳承紅色文化的認同,印證紀念館在落實總書記指示上的獨特價值;植入“北腦一號”的患者用意念控制外骨骼行走,直觀呈現北京建設科技創新中心服務人民健康的顯著成果;水峪嘴村歷經災后重建煥然一新,在旅游、養老產業的成果成為了首都踐行城鄉融合要求、建設美麗鄉村的成功縮影。
這些現場畫面,是總書記重要思想在京華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有力見證。
鮮活感悟 民間話語的生動表達
節目通過接地氣的語言,展現民眾對北京城市治理成果的深刻感悟:將善治喻為“手拿繡花針”,精準解決民生痛點,融合科技鋒芒;將京津冀協同發展形容為如同“一層樓的三戶人家”,便捷互通;國際友人在體驗雙奧場館后發出了“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感慨。
這些民間視角的解讀,語言鮮活,見解獨到,豐富了節目內涵。
震撼奇觀與技術賦能新時代圖景
小米超級工廠組裝汽車每道工序僅76秒,展現出“中國速度”的震撼;首次全景展現的亞洲最大地鐵車輛段——3號線東壩車輛段氣勢恢弘;在泡泡瑪特城市樂園,聽外國人對我國文旅熱與文化輸出在全球的影響的看法。
通過AIGC技術,萬寧橋小神獸“躍”入水中,生動呈現水清岸綠;密云水庫小雕鸮與殷商鸮尊實現了“跨時空生態對話”;香山革命紀念館中,促成了革命先烈與當代紅領巾“跨時空的凝望”。
7月1日起,鎖定北京衛視&北京時間,北京的故事,等你來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