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號,特朗普在社交平臺上公開宣布,美國和越南達成了一項新的關稅協議。核心內容很直接:越南所有運往美國的商品將被征收20%關稅,轉口的貨物要征40%。同時,越南對美國產品實行零關稅。
這個協議一公布,有人說,這是越南的無奈,也有人說,越南這是“投降”美國了。
但需要注意一點,這次美越之間的關稅談判,過程非常簡單。不像美國跟歐洲、日本和中國的談判,經常反復拉鋸、你來我往。這次越南沒有堅持太多條件,也沒有任何“硬碰硬”。反而是在越共總書記蘇林和特朗普的一通電話后,協議就迅速敲定了。
這說明了什么?說明越南目前的對外政策,已經高度集中到了蘇林個人身上。或者是,越南正式開始進入到“蘇林時代”了。
過去,越南政治權力被稱為“四大支柱”結構。分別是:黨總書記、國家主席、政府總理和國會主席。四個職位各有權力,互相制衡,權力相對分散。但這種制度,最近幾年已經發生了變化。尤其是在前總書記阮富仲任內推行“熔爐”反腐行動后,很多黨內元老被清除,權力開始向總書記集中。
蘇林的崛起,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他本是公安系統出身,并非地方一把手出身。但他受到阮富仲的信任,被破格提拔為國家主席。2024年8月,阮富仲去世后,蘇林接任總書記,正式成為越共最高領導人。
蘇林上臺之后,很快就展現出他的個人路線。
第一,他在接任總書記位置一個月后,啟動了一個五年經濟振興計劃。主要內容包括加大基礎設施投資、推動數字化轉型、發展綠色能源。他特別強調高科技產業和新能源,目標很明確,就是讓越南成為“現代化國家”。這個目標,迎合了新一代越南人的想法,因此蘇林建立起很高的民間威望。
第二,他繼續反腐。2024年10月,他推出了“熔爐2.0”,進一步清理高層腐敗和利益集團。這是他鞏固權力、掃清障礙的重要一步。
與此同時,他也延續了阮富仲的“竹子外交”,在中美之間保持平衡,左右逢源。而且跟前幾任領導人相比,蘇林在處理外交事務上的決斷力明顯更強。
回到這次關稅協議的問題。為什么越南這次不反抗了?不談條件了?不拖時間了?
很簡單,因為越南根本輸不起。
今年4月,特朗普就放話說,要對越南商品征收高達46%的關稅。如果真落實,那對越南將是毀滅性打擊。
別忘了,越南是一個嚴重依賴出口的國家。它的內需市場很小,如果美國關閉大門,那越南的外貿就癱瘓了。蘇林的現代化計劃、振興方案、技術投資,通通得停下來。
而且,2026年1月,越南要召開十四大,選出新一屆中央班子。蘇林必須確保自己能連任總書記,繼續主導未來5年。任何經濟上的崩盤,都會直接影響他的政治地位,所以他選擇了快速與特朗普達成妥協。
有人說,蘇林現在是“向右轉”了,徹底倒向美國。但這其實有點誤判。
越南真正想走的路,還是類似于中國早期改革開放的模式:從引進外資,倒技術轉移再到自主發展,最終創新,也就是我們說的“摸著中國過河”。越南希望通過這種路徑,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工業體系。
但風險也有,問題就是它沒中國那么大的體量,沒那么多人口紅利,也沒有那么穩定的戰略環境。更麻煩的是,東南亞現在有很多國家在“搶賽道”。印尼、泰國、馬來西亞都在爭取外資。越南靠“低成本加外資工廠”的那一套,現在越來越卷,越來越難了。
更何況,現在這個世界,已經不是以前那個“大家和平賺錢”的年代了。地緣沖突、貿易摩擦、金融動蕩、技術脫鉤,每一樣都能掀翻小國的戰略布局。
現在看,蘇林集中權力之后,推進改革確實更快了。但與此同時,他的政治風險也在上升。
以前“四大支柱”的體制,可以把內部矛盾分散?,F在權力集中到一個人身上,一旦經濟出問題、改革受阻、外部施壓變強,那些原本沉默的利益集團很可能重新活躍起來。
特別是軍隊、國企系統,過去在越南經商多年,利益復雜?,F在改革觸動了他們的蛋糕,他們不一定會坐視不管。
所以,未來蘇林能不能繼續推進他的政策,不只是要看他個人的能力,也要看他如何處理國內的舊勢力。
他會像樸正熙那樣,用強人統治帶領國家現代化?還是像戈爾巴喬夫那樣,在高壓改革中被內外夾擊,最終失控?越南在蘇林的帶領下,會成為下一個韓國,還是下一個蘇聯呢?答案現在誰也說不準。但可以肯定的是,越南確實已經進入了一個“蘇林時代”。這場轉型,風險和機會并存。而新的關稅協議,也許只是這個時代的第一道考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