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市場需求縮減、存量競爭加劇、運營成本攀升,疊加外部政策環境波動性顯著增大,這些交織的壓力,迫使企業從擴張思維轉向效率優先的發展模式。
盡管中外酒企的策略不同,但行業轉型的方向一致,即效率提升和以消費者為中心。
文|唐清
繼酩悅軒尼詩(Mo?t Hennessy)宣布全球裁員10%后,6月底,另一國際酒業巨頭保樂力加(Pernod Ricard)確認啟動組織“瘦身”計劃。
保樂力加稱其為“創建更敏捷、更精簡組織架構的內部項目”,預計裁員今年年底進行。
短短月余,兩大國際烈酒集團不約而同裁員,映射出中國、美國等關鍵市場持續承壓,全球高端烈酒市場或迎來更嚴峻調整期。
中外酒企正面臨相似的“寒冬”
實際上,此前保樂力加已在中國實施人員精簡。
干邑在華所面臨的高額反傾銷稅,無疑對其核心品牌馬爹利(Martell)的銷售業績造成沖擊。
保樂力加2024年財報數據顯示,集團凈銷售額為115.9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978.51億元),同比下降4%。其中馬爹利下滑明顯,全年銷量220萬箱,同比下降11%,凈銷售額同比有機下降10%。
這迫使該公司采取人員精簡措施,并同步推出一項更為深遠的計劃:在2029財年前削減成本1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84.36億元)。
外部政策環境的突變,成為國際酒業巨頭運營中難以預料的重大風險點。
無獨有偶,酩悅軒尼詩首席執行官Jean-Jacques Guiony坦言,公司部門結構“曾經是為一個更大規模的公司設計的”,面對現實的收縮,調整勢在必行。
首要調整的是LVMH集團旗下的酩悅軒尼詩(Mo?t Hennessy)部門。據報道,為應對問題,酩悅軒尼詩計劃裁減1200個崗位,將部門規模維持在2019年的水平。
LVMH的財報數據顯示,美國和中國這兩大核心引擎的需求顯著減弱,從2022年開始,高端干邑(Cognac)銷售疲軟,直接拖累酩悅軒尼詩在2023年第一季度有機收入下降9%。
另外,財報稱由于LVMH集團旗下擁有路易威登、酩悅香檳和酩悅軒尼詩在內的多個奢侈品牌部門,酩悅軒尼詩業績的下降也對集團其他部門產生一定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需求縮減的壓力并非只有國際品牌承受。
觀察國內白酒市場,同樣深陷消費量減的困境。白酒市場中期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酒類生產企業和經銷商的客戶數、客單價、營業額和營業利潤的減少比例均高于增加比例,其中營業利潤負面情況最為顯著,利潤率有所減少的企業占比高達59.7%,政策調整、消費謹慎情緒和成本上升的影響明顯,行業整體承壓。
可以說,核心市場增長動力的減弱,成為橫亙在中外酒企面前的一道共同課題。
與此同時,競爭加劇進一步提高了生存難度。
國際市場上,巨頭們搶奪相對萎縮的存量蛋糕,威士忌、龍舌蘭、即飲(RTD)等新興品類也在不斷分食傳統烈酒的市場份額。
反觀國內,市場集中度持續提升,茅臺、五糧液等頭部企業份額不斷擴大,“馬太效應”日益凸顯。無論身處何地,酒企都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需要在更擁擠、更殘酷的競爭中博弈。
更添變數的還有政策環境的波動。
中國對干邑的反傾銷稅是保樂力加裁員的重要背景,而國際貿易摩擦帶來的關稅不確定性影響更為廣泛:帝亞吉歐調整中期預期;保樂力加、人頭馬君度等下調了業績預期;日本三得利則更加專注于本土市場……
總體而言,核心市場需求縮減、存量競爭加劇、運營成本攀升,疊加外部政策環境波動性顯著增大,這些交織的壓力,迫使企業從擴張思維轉向效率優先的發展模式。
實際上,這些壓力不僅是對保樂力加等國際酒業的考驗,也是酒企必須直面的結構性挑戰。
過冬,刀鋒指向為何不同?
盡管國內外巨頭面臨相同困境,但調整的“第一刀”落點差異明顯。
國際巨頭往往選擇直接大規模裁員或者重組,以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組織敏捷性。因為人力成本在歐美占比極高,裁員是快速降本最直接手段。
更深層的壓力還來自品類結構。以軒尼詩為例,其過度依賴干邑等傳統品類,如今正面臨威士忌、即飲飲料RTD崛起的挑戰。為分散風險,烈酒巨頭們通過并購或孵化威士忌、金酒及RTD產品,構建多元化護城河。
例如,保樂力加不僅與可口可樂合作,推出絕對伏特加與雪碧的聯名RTD,還推出尊美醇(Jameson)愛爾蘭威士忌、哈瓦那俱樂部(Havana Club)朗姆酒即飲產品;帝亞吉歐則通過收購龍舌蘭蘇打水品牌Lone River,并推出以Bulleit波本威士忌為基酒的罐裝雞尾酒,積極布局RTD賽道。
反觀國內白酒企業,“第一刀”則精準落向渠道優化與費用管控。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21家白酒上市公司經銷商總數達56747家,而2023年為58437家,整體規模出現明顯收縮。這是經銷模式迭代、直營布局及非核心市場戰略調整的集中體現。
原因在于,白酒企業人力成本占比相對較低,核心矛盾在于高昂且低效的渠道和市場費用。直接大規模裁員不僅社會影響大,更可能削弱對龐大復雜渠道網絡的掌控力。
這也解釋了為何銷售費用率出現分化,部分企業銷售費用率不斷降低。
云酒頭條曾在超475億銷售費用:誰在省,誰在花?一文統計,2024年,統計內的白酒上市公司銷售費用率與2020年相比,半數出現下降。其中,瀘州老窖更是從2019年26.47%的高點降至2024年的11.34%。
這種截然不同的調整方式,是由國內外酒企不同的生存邏輯導致的。
國際巨頭如帝亞吉歐、保樂力加的全球寡頭地位,很大程度上來源于近二十年來持續的戰略性并購整合,通過構建跨品類的全球品牌矩陣實現“以小博大”。
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伙人、亞太消費品業務負責人丁佳川表示,戰略并購是全球烈酒企業變大的核心方式,并預判白酒未來或分化為高端全球化、高效快消、區域特色及“小而美”四大陣營。
而茅臺、五糧液等國內龍頭,則主要依托深厚的品牌積淀、產能優勢以及渠道掌控力,在高端白酒這一文化根基深厚、品類替代風險較低的核心腹地,通過擠壓式競爭不斷實現份額提升。
其挑戰則聚焦于同質化競爭加劇以及如何應對年輕化、國際化、健康化趨勢帶來的創新壓力。
酒業獨立評論人肖竹青認為,白酒行業正經歷從“渠道導向”向“消費者導向”的深刻轉型,體驗營銷、數字化互動與高性價比產品成為搶占未來市場的關鍵。未來,名酒企業的競爭優勢將進一步擴大,而中小酒廠將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
綜合來看,盡管中外酒企的策略不同,但行業轉型的方向一致,即效率提升和以消費者為中心。
值得關注的是,寒冬中也有積極信號。
根據全球酒精飲料權威研究機構IWSR的預測,在經歷2023年的下滑和2024年的持續挑戰之后,全球酒精飲料市場2025年開始復蘇,預計今年銷量將小幅增長0.4%。
與此同時,IWSR也提出,發展中國家會有更多增長空間,這意味著企業需要重新調整戰略,以抓住新的增長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