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一連多個社交平臺出現了一個相似的話題,網友們在熱議“怎么哪里都有雷佳音?”還有不少人發出了吐槽“雷佳音是救過內娛的命嗎?”“真的不想再看見雷佳音了”“完了,雷佳音還有11部存貨沒播。”由此社交平臺上還出現了一個熱議詞條“雷佳音是資源咖嗎?”
觀眾們會有此感受的原因很簡單,近期播出的影視劇和剛官宣的影視劇中,含“雷”量真的有點高,剛剛官宣的姜文新作《你行!你上!》演員陣容里有他,這幾個月熱議的兩部新作《長安的荔枝》《醬園弄·懸案》里也有他,接下來馮小剛的《抓特務》、張藝謀的《驚蟄無聲》、路陽的《刺殺小說家2》里面都有他,有網友評論說:“我好像活在雷佳音宇宙了”,這樣看來似乎也不是沒有道理。
從《我的前半生》走紅以來,雷佳音的“路人緣”其實一直都挺不錯的,觀眾普遍認可他的演技,不管是電視劇還是電影,作品口碑都還不錯,也沒有什么引發觀眾大面積反感的負面輿論事件,前幾年還被笑稱為“窩囊廢賽道”第一人選,他的“路人緣”怎么突然一下子翻車了?雷佳音本人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惹得觀眾討厭了嗎,倒也沒有,近期播出的《長安的荔枝》《醬園弄·懸案》中,雷佳音的演技發揮都比較穩定,比較好的呈現了角色,作為一名演員本職工作完成的沒有問題,“路人緣”突然崩塌的一個直接原因是觀眾真的審美疲勞了。
“真的疲勞了,自《滿江紅》后,有他的影視劇真的好多,而我都不想看。”這句網友留言是觀眾對同質化選角審美疲勞的一個直觀呈現,更重要的是,雷佳音所參演的這么多作品中角色形象重合度也很高,《長安的荔枝》和《醬園弄·懸案》中他飾演的角色都是一個備受挫折的窩囊中年男人,而他的成名作《我的前半生》中飾演的也是這么一個角色,“雷佳音一出來我就知道全劇誰最窩囊”,前幾年網友熱議“窩囊廢賽道”天選演員時的討論一方面在肯定其在特定性格角色的出色詮釋之余,也道出了國產影視劇人物設定“固化”的沉疴,面臨這一困境的不僅雷佳音一個人:張譯一出場就是正義警察,王耀慶一出場就是有錢霸總,沈騰一出場就是耍寶搞怪……靠著演員面孔就能猜測到大體情節走向和人物設定,“套路”用幾次是好用,用多了總歸是會讓觀眾們厭倦的。
“雷佳音們”在某種特定類型片中高頻刷臉,也是影視行業制片方在選角上“不得已”的一個縮影。實際上張藝謀和馮小剛都曾公開談過為什么用雷佳音,張藝謀在做客與輝同行時肯定了雷佳音的演技可塑性強,也透露了導演選人“選項其實不多”的狀況,馮小剛在推介新片《抓特務》時則提到雷佳音很好合作,“當導演請了很多大腕的時候,導演也比較頭痛,大腕有自己的話語權,所以合作的時候老得掰扯,但是我跟他們兩位合作(指雷佳音和胡歌),從來沒掰扯過。”演技靠譜,合作愉快,人緣不錯,一個“好用”的演員當然會受到制片方的青睞,編劇汪海林日前也發文談過這一問題:“雷佳音的業績一直很好,電影,電視劇,有些項目可能是運氣好,但總的來說就是實力帶來的機會,市場、資本和業內都認他。”7月3日“業內曝片方避雷粉絲愛鬧的演員”的微博熱搜的相關討論中或許我們也能夠窺見“雷佳音們”為什么會頻繁在各種影視劇中刷臉,影視制作方希望項目穩定推進,不要因為演員出現不必要的輿情風險,增加制作成本甚至導致項目進程失控,而觀眾則希望能看到質量更好的劇集,演員演技和劇本質量都不要拉胯,“雷佳音們”的無處不在或許是一次雙向選擇的結果。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沈昭
校對 潘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