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宮專線電話響起,普京與馬克龍跨越三年敵意的首次通話,在135分鐘里上演了一場冰與火的外交交鋒。當馬克龍放下聽筒,莫斯科與巴黎之間那道深不見底的裂痕,反而被撕得更寬了。
撂狠話VS喊停火,立場鴻溝難跨越
普京一開口便火藥味十足。他咬定烏克蘭沖突是“西方政策的直接后果”,指責西方在烏建立反俄據點、侵犯俄語居民權利,并持續輸送武器延長沖突。他拋出的談判條件更如一塊巨石:“任何和平協議必須基于新的領土現實”——這外交辭令背后,是要求烏克蘭永久承認烏東四州和克里米亞已屬俄羅斯。俄軍浴血三年奪下的土地,普京寸土不讓。
馬克龍則高舉“停火”旗幟。他疾呼立即停火并啟動談判,尋求“持久、長期的解決方案”。但話音未落,又立刻補上法國“堅定不移支持烏克蘭主權與領土完整”的立場。這看似矛盾的表述,實則是歐洲在戰爭泥潭中掙扎的縮影:既渴望擺脫沖突,又無法背棄道義承諾。
交鋒現場,人道議題引爆火藥桶
通話中最刺耳的一幕,發生在人道議題上。當馬克龍痛陳俄軍襲擊敖德薩導致9名兒童死亡時,普京直接打斷:“頓巴斯八年來兩千多兒童喪生,誰在乎?” 這場“比慘大賽”徹底暴露了雙方互信蕩然無存。
中東議題勉強成為“共識點”。雙方都贊同通過政治手段解決伊朗核危機,支持伊朗履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但細看溫差明顯:普京強調“尊重伊朗和平利用核能權利”,馬克龍則要求伊朗“全面配合核查”。共識薄如蟬翼。
破冰假象下的冰山對撞
這場“破冰通話”,實則是兩座冰山的對撞。普京的強硬背后藏著經濟困境——軍費飆至GDP的6.3%后,俄外長拉夫羅夫突然放風“明年削減開支”,能源收入下滑和對華石油出口暴跌12.6%,正讓俄經濟淪為“中國原料后院”。退一步?普京的執政根基恐將崩塌。
馬克龍同樣腹背受敵。法國極右翼逼宮削減軍援、軍工廠罷工抗議產能過載,連德國也拒簽新對俄制裁。歐洲的“團結”早已千瘡百孔。更致命的是,特朗普在北約峰會上暗示“不交錢就自己防去”,逼歐洲直面安全自主的殘酷現實。
通話結束時的外交辭令更耐人尋味。馬克龍公式化表示“同意保持聯絡”,克宮則冷冰冰回應“已告知俄方立場”。當馬克龍最后提及被關押的法國記者時,普京一句“依法處理”便掛斷電話——兩年半來首次元首對話,竟連一份聯合聲明都榨不出來。
戰場硝煙未散,俄軍仍在強攻哈爾科夫,烏軍無人機持續襲擾俄煉油廠。普京所謂“新領土現實”,實則是用炮火劃下的18%烏克蘭國土分割線。馬克龍追問是否指“第聶伯河以東”,普京的回復直白如刀:“軍事行動開始前的邊界已是歷史”。
俄歐關系跌入谷底多年,但此夜之后,谷底之下竟還有深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