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都是世界超級大國,連美國都要對中國避讓三分。越南想吃美國飯,說到底還是需要中國點頭。
近日美國白宮對華態度迎來大轉變,7月2日美國商務部突然宣布解除對西門子EDA軟件的出口限制,這套原本用于5納米以下芯片設計的"電子設計神器"重新對中國企業開放。幾乎同時,美國還撤銷了針對中國乙烷進口的限制,允許8艘滿載化工原料的貨輪轉向中國港口。
美國為何這時候對華態度迎來大轉變?一方面是與中美之前簽訂的協議有關,另一方面則是特朗普團隊急于訪華,這也算得上是特朗普團隊對中國的一種試探。
美國自己一套政策,但人家越南也有自己的對策!特朗普最近在推特上甩出的關稅協議,乍看像是給越南送了份大禮。把越南商品的進口關稅從46%砍到20%,還承諾全面開放美國市場。但仔細咂摸,這協議里藏著根扎人的刺:要是越南敢當二道販子轉賣中國貨,就得交40%的過路費。越南官方嘴上喊著"全面開放",對轉運條款卻閉口不談,活像網購時賣家承諾包郵,結果包裹里塞滿自提單。
美國這次給的甜頭,越南嚼著滿嘴都是玻璃渣。他們算過一筆賬:要是真按特朗普說的嚴查中國轉口貨,越南北部工業區30%的工廠就得關門。那些組裝AirPods的越南廠子,拆開外殼里面全是深圳產的芯片和電池。河內國立大學教授范英俊做過實驗:把中國供應鏈切斷三個月,越南制造業得癱瘓半年,連造螺絲釘的機床都要停擺。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提胡志明市商會會長阮文輝的金句:我們就像夾在兩大火山中間的熱鍋螞蟻。這話說得實在,你想想,越南工廠里的機器零件、電子元件,十有八九貼著"Made in China"標簽。
有人可能要問,越南為啥不趁機搞"去中國化"?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登天。先不說越南工廠里那些操著粵語的技工總管,單看產業鏈條就夠嗆。東莞能三天迭代電子設備模具,越南工廠連合格的膠水都要從深圳調貨。更別說配套產業,蘇州的納米鍍膜、昆山的精密注塑,這些"隱形冠軍"撐起的制造體系,絕不是越南短期能復制的。
美國這幾年一直想扶持印度和越南,目的就是為了分流中國的制造業,從而達到削弱中國制造業的強國地位。想法是很美好的,但現實很殘酷!所謂越南制造業"去中國化",更像是西方政客的春秋大夢。
對于越南這個小國而言,他們既不敢得罪美國這個金主,更惹不起中國這個超級供應商。說白了,說到底,越南制造業就是個沒斷奶的孩子。他們想升級高端制造,但研發投入強度才0.3%,不到中國的1/8。換言之,只要沒了中國的技術輸出,越南的制造業就是幻影。
最后我想說的是,越南不敢背叛中國,不是出于道義,而是冰冷的現實:斷了中國供應鏈,越南制造業將如抽掉骨架的軀體般瞬間崩塌。 而越南要吃好美國飯,必須要等中國點頭才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