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胡慧茵 廣州報道
6月28日,柬埔寨人民黨主席、參議院主席洪森表示,2025年上半年柬埔寨經濟增長態勢良好,預計今年該國經濟將實現5.2%的增長。
與柬官方對經濟表現的樂觀態度相比,世界銀行在6月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顯得較為審慎。這份報告將柬埔寨2025年經濟增長預測值由年初的5.5%下調至4%,并預計2026年將回升至4.5%。報告指出,雖然柬埔寨經濟仍展現較強韌性,但增長呈現不均衡態勢,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出口,特別是服裝、鞋類和旅行用品產業正面臨外需放緩與外資流入減緩的雙重壓力。
6月28日,在中國—東盟中小企業RCEP規則推廣活動舉行期間,柬埔寨國務大臣H.E. SOK Siphana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專訪,談及柬埔寨經濟表現。他表示,雖然美國是柬埔寨第一大出口市場,但柬埔寨也有一定比例出口流向歐洲和其他國家市場。面對沖擊,柬埔寨在努力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和產品多元化,總的來說柬埔寨的服裝、鞋類等行業保持靈活性和韌性。
7月9日是美國針對全球主要貿易伙伴征收“對等關稅”90天暫緩期的截止日。距離9日不足一周,各國正展開各種斡旋。
“面對全球日益增強的不確定性和愈發動蕩的全球格局,我們清楚地看到RCEP的關鍵作用。中國作為RCEP中最大的經濟體,將在該區域有較強的經濟影響力,并推動多極世界的愿景。”Siphana表示,中國為RCEP成員提供新的市場機遇,可以為亞太經濟一體化注入強勁動力,并增強國際社會對多邊主義的信心。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進入第二個十年,中國與東盟各國不斷拓展合作共贏新空間。展望未來,Siphana表示,中柬共建“一帶一路”將更多地聚焦產能建設,無論是工業還是農業,都要進一步提升質量與標準;“一帶一路”倡議第一階段專注“硬件”建設,而第二階段更偏向“軟件”層面。
《21世紀》:2025年一季度,東南亞六大經濟體中有五個經濟增長放緩。世界銀行下調了柬埔寨今年的經濟預測。東盟各國經濟面臨怎樣的挑戰?
Siphana:很顯然,美國的關稅政策對東南亞地區的經濟增長產生了重大影響。因為這項關稅適用于所有國家,但在美國總統特朗普7月9日宣布結果之前,我們還不知道最終結果。這意味著,這種不確定性將持續影響貿易表現和經濟增長。當外界不知道會發生什么變動時,供應鏈會陷入停滯或混亂,不知道下一批貨物將運往何處,經貿活動普遍受到負面影響。
《21世紀》:世界銀行報告指出,盡管柬埔寨整體經濟表現仍屬穩健,但增長呈現不均衡態勢,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出口,特別是服裝、鞋類和旅行用品產業正面臨外需放緩與外資流入減緩的雙重壓力。你如何看待柬埔寨行業增長不均衡的表現?
Siphana:目前為止,柬埔寨的服裝、鞋類和旅行用品行業雇傭了一百多萬工人。現在,許多工廠努力提前完成訂單,然后等待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決定,這些行業不可避免要受美國加征關稅影響。雖然美國是柬埔寨第一大出口市場,但柬埔寨也有一定比例出口流向歐洲和其他國家市場。
雖然有一些短期的沖擊,但中期會有一些調整,比如,柬埔寨在努力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和產品多元化。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對不確定性雖然有些擔憂,但行業保持靈活性和韌性。
柬埔寨的服裝、鞋類和旅行用品等行業成熟,建立了非常強大且有能力的勞動隊伍,能夠適應變化。目前,柬埔寨很多行業對美國關稅政策持觀望態度。但我認為,這些行業屬于高度勞動密集型產業,因此很可能不會因為美國關稅政策受到太大影響。我認為柬埔寨的服裝、鞋類等行業一直很有韌性。有了國際勞工組織的“背書”,柬埔寨的服裝、鞋類等行業得到不少大品牌的青睞。
《21世紀》:有分析指,柬埔寨中期目標是將價值鏈向上移動,發展更復雜的汽車零部件制造,以及更高附加值的電子組裝和設計。柬埔寨應該如何利用內部產業優勢和亞洲作為全球價值鏈核心的機遇,來構建更強大、高價值的價值鏈?這對柬埔寨提升可持續競爭力有怎樣的意義?
Siphana:到2030年,歐洲市場將要求產品提升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柬埔寨已在朝這個方向邁進,目前近60%的能源來自可再生清潔能源。目前,柬埔寨電子制造業正積極推動綠色轉型。
在制造業方面,我們已有8家汽車組裝廠落地,比亞迪也在此建廠。作為發展中國家,柬埔寨能吸引這些產業進駐是積極信號。
為了提升勞動力技能,我們開展了大量職業技術培訓項目。我們告訴企業,無論需要何種技能的勞動力,只要提出需求,我們就會定制化培養以滿足供給。
制造產品方面,柬埔寨正聚焦農產品增值加工。例如,柬埔寨腰果年產量達80萬噸,全球產量僅次于非洲科特迪瓦。過去我們主要出口腰果原料到鄰國,現在正推動本地加工增值,開發副產品。這既是提升價值鏈的舉措,也是產品組合多元化的嘗試。畢竟,農業是柬埔寨的經濟支柱之一。
我們重點發展的農產品還包括香蕉、榴蓮、芒果等。中國市場已對我們開放,尤其是鄰近的廣州,是我們拓展出口的重點方向。
《21世紀》:《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和中柬自貿協定不斷釋放紅利,中國連續13年成為柬最大貿易伙伴。你怎么看待中柬在經貿合作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Siphana:中柬關系親密,精心培育傳統友誼。盡管目前柬埔寨對華貿易逆差較大,但其中許多從中國進口的零部件經柬埔寨加工增值后,會再出口到美國、歐盟等市場。因此,柬方需要提升產能——比如腰果加工,若能實現增值,就能向中國市場出口更多產品,縮小兩國貿易差距。
長期來看,貿易逆差可能持續,因為柬埔寨需要從中國進口大量制造業中間品,用于加工后再出口。我們無意與中國制造業競爭,而是更注重互補。例如,柬埔寨生產的部分服裝會根據品牌全球訂單出口到中國,形成“中國提供材料-柬埔寨加工”的雙贏模式。
展望未來,我們希望進一步拓寬市場準入,減少與中國的貿易壁壘,推動更多農產品出口中國。我們建議中國水產養殖企業與柬方成立合資公司,按中國標準養殖和出口水產品——柬方從中國獲取缺乏的技術,而中方企業熟悉中國市場標準,這種合作堪稱完美。
面對全球日益增強的不確定性和愈發動蕩的全球格局,我們清楚地看到RCEP的關鍵作用。在我看來,中國作為RCEP中最大的經濟體,將在該區域有較強的經濟影響力,并推動多極世界的愿景。中國為RCEP成員提供新的市場機遇,可以為亞太經濟一體化注入強勁動力,并增強國際社會對多邊主義的信心。
《21世紀》:近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東盟國家取得了許多成果。你如何看待中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柬埔寨“五角戰略”相結合對柬埔寨經濟發展的影響?
Siphana:說到“一帶一路”倡議,柬埔寨是“一帶一路”倡議最早的參與者和踐行者之一,一個重要的合作內容是基礎設施建設。
像柬埔寨這樣的國家,如果沒有良好的基礎設施,比如高速公路、港口、能源設施等,就無法參與全球競爭,而這些都需要巨額資本投入。比如水電項目,至少要數十億美元才足以啟動。柬埔寨有6至7個與中國合作的水電BOT項目,即建設-運營-移交項目,有了這些能源項目,我們才能提升競爭力。能源價格至關重要:如果成本太高,柬埔寨將無法生產具有成本優勢的產品,就會失去競爭力。
因此,中柬共建“一帶一路”的關鍵在于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道路、高速公路、港口等,這些都是改變柬埔寨發展格局的關鍵,柬埔寨正是受益者。
《21世紀》:接下來,中柬還可以在哪些領域深化共建“一帶一路”合作?這一倡議還將如何與東盟發展規劃進一步協同發力?
Siphana:對柬埔寨而言,共建“一帶一路”第一階段主要聚焦基礎設施建設,比如互聯互通、交通等領域。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第二個十年應轉向產業發展,比如我提到的“魚米走廊”就是很好的例子。現在柬埔寨企業可以開始在漁業、稻米等農業領域發力,前提是確保產品能被運輸出去。中國正支持我們建設德崇扶南運河項目,這是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基礎設施項目。歸根結底,產業發展離不開產能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結合。
因此,第二個十年更多聚焦產能建設,無論是工業、農業,要進一步提升質量與標準。相比“一帶一路”倡議第一階段的“硬件”建設,第二階段更偏向“軟件”層面。
《21世紀》:中國與柬埔寨本幣結算取得進展。柬埔寨方面,2024年,跨境人民幣業務收付金額約200億元,同比增長1倍。中國和柬埔寨雙邊本幣結算將如何提升兩國金融合作?
Siphana:我一直密切關注柬埔寨國家銀行(NBC)的工作。他們與中國有很好的合作,比如推出了電子支付、建立了清算系統等。我只能說這些舉措對商業非常有利,以后柬埔寨企業家們與中國企業交易就能用人民幣結算,他們不用再為換匯感到頭疼,花錢更方便,生活也變簡單了。所以,從這個角度看,中柬本幣結算將帶來很多便利。
《21世紀》: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國家創新發展的高地,你對大灣區的發展前景有何看法?未來,大灣區與柬埔寨之間可能建立怎樣的合作?
Siphana:柬埔寨人口以年輕人為主,他們成長在科技、人工智能與生活融合的環境。來到粵港澳大灣區,我被這里展現的技術實力和創新成果所震撼,感嘆這里能培養出如此多年輕的科學家和技術人才。我認為柬埔寨應該向粵港澳大灣區學習,兩地年輕人更應加強合作,希望我們能攜手開拓市場。我只能說,年輕人對科技的熱情是積極合作的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