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回村,看見公告欄貼著新醫保繳費通知。原本一年380元的農合,今年漲到400元。
張嬸攥著通知發愁,她家三娃三老人,得多掏120塊。隔壁李叔蹲墻根抽煙,說今年苞米價不好,一畝地賺不到500塊。全家五口人,醫保費要2000塊,趕上三頭豬的利潤。
王大爺老伴常年吃藥,聽說漲價直接撕了繳費單,“反正看不起病,繳冤枉錢干啥”。鎮上醫保站工作人員說,國家補貼也漲了,每人每年多補30塊。可村民更在意自己手里的錢少了多少。
年輕人網上抱怨“窮得叮當響還要年年漲”,老頭子嘀咕“醫院設備升級總得花錢”。
皖南有新鮮玩意兒,無人機給山里人送藥,村衛生室裝智能手環提醒血糖血壓。咱這兒還在等新醫院蓋好,看病得去20里外的縣城。張秀蘭家墻上的牛皮紙袋,碼著歷年繳費收據,最新400元單子邊夾著老娘住院清單。
28000元醫療費,報銷完自己掏17000,比三十年醫保繳的都多。村里開始傳互助會,學西北村子幾家人湊錢建基金池子,誰家住院按月分攤。多數人擔心收錢管不好,怕錢被私吞。
無人機送藥試點縣,老人手機一鍵下單,半小時藥送到。咱這兒山多信號差,有次無人機卡半山腰松樹上,最后砍樹才弄下來。
張嬸盤算給閨女退婚,對象家四個兄弟,醫保費指望她幾畝地補?她老爹去年做支架手術欠兩萬,每月吃藥還花八百。
“除非天上掉個金元寶”,她抹淚往玉米地走。
夜里聽見鄰居吵架,男人嫌老婆拿醫保卡錢買降壓藥,女人喊“你不繳孩子就沒學上”。
其實他家存款剛夠付兒子擇校費。村衛生所小年輕推廣電子醫保卡,說以后不用帶本子,張大爺捂存折問“網絡斷了,救命錢還在嗎”。臘月二十八,鎮上來面包車,干部喊新政策,給低保戶免三年醫保費。
人群零星叫好,更多人嘀咕“該照顧的咋沒看見”。最后一天截止前,村會計挨家催繳,張嬸數著賣老母雞的錢放進去。她老娘床上點滴瓶掛著,床頭柜是沒吃完的自費止疼片。
村口雜貨店鹽漲五毛,醋漲三塊,柜臺賬本末頁記著“醫保費400元,賒賬”。我個人覺得,政策補貼的好得讓老百姓聽得明白、算得清楚。
雖說繳費漲了,可大病報銷范圍也擴了,住院能多報些,這是實在的保障。
咱不能光看手里出的錢,得算看病時省的錢,尤其是家里有常年吃藥的、身子弱的。西北村子的互助會是個辦法,咱可以學著湊,但得立好規矩,選信得過的人管錢。
年輕人在外頭打工的,多給家里老人講講電子醫保卡,別讓他們擔心網絡斷了錢沒了。村里那些低保戶、困難戶,該享的政策得落實到位,別讓大家覺得“沒照顧到該照顧的”。未來幾天,繳費截止時間快到了,大伙抓緊去鎮上登記點問問清楚。
有不明白的,找村會計、醫保站工作人員,別自己悶頭發愁。
家里實在有難處的,問問有沒有免繳、緩繳政策,別耽誤了參保。醫保這事兒,繳的時候心疼,真到看病時,可是份安心。咱農民掙倆錢不容易,可身體健康才是本錢,別因小失大。
把政策用好了,再加上鄰里幫襯,日子總能過得去。
記住,繳的是醫保,買的是保障,咱心里得有本明白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