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五代史》的記載,后周皇帝郭威的四個正室柴氏、楊氏、張氏和董氏,確實都是寡婦。這在中國帝王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但事實上,郭威的崛起,卻與這些女人有密切關系。尤其是柴氏。柴氏就是他的貴人。多虧了柴氏給他提供了事業的啟動資金,才使郭威有個人樣,不必為一日三餐發愁了。
那時的郭威窮的要死,事實上是個乞丐,可以說是先于朱元璋的乞丐皇帝。但郭威的柴皇后,所起的歷史作用,遠比朱元璋的馬皇后要大。
自幼父母雙亡的郭威,由姨母撫養成人,十八歲出去討生活,踏上了從軍之路,藉此解決溫飽。
但郭威好飲酒賭博,脾氣暴躁。有一次酒后殺了人,差點被砍頭,軍官惜他高高大大是個人才,把他放了。但郭威自從失去軍職,沒了營生,只得流落街頭。
那時候軍閥為防士兵逃跑,皆在士兵臉上刻字。郭威的臉上就刻有字,很是狼狽。一身衣服更是破破爛爛。郭威經常有一頓無一頓,在城里到處覓食,實質上就是乞丐。
如果不是遇到柴氏,他人生的軌跡肯定不同。
后周太祖郭威
一:邂逅柴氏,史上最傳奇的閃婚
柴氏是后唐莊宗的嬪妃。莊宗去世后,繼任的明宗為革舊弊,把莊宗的后宮全部遣放。
柴氏出了囚籠,自是欣喜,遂隨父母回家。但突遇暴雨。也是有緣,在旅館躲雨的柴氏,碰到了同樣躲雨的郭威,兩個年輕人擦出火花。
當時,和父母一起躲雨于旅館的柴氏,透過窗戶,看見一個青年穿著破破爛爛,正往旅館這邊來。盡管他衣著邋遢,但長得高高大大,眉宇間遮不住的英氣。讓剛走出囚籠的柴氏,怦然心動。于是問旅館老板他是誰。老板告訴他,他就是前軍人郭威,因犯了事被部隊開除。
柴氏主動過去和郭威交談。這柴氏本選美入宮,才貌自是不凡,加上一身光艷,光彩照人。郭威從沒見過這樣漂亮的女人。兩個打開話匣,竟無所不談。時而竊笑,時而交頭接耳。在這大雨阻隔的日子,兩個離人都有了歡顏,竟戀戀不舍了。
雨停后,柴氏立即向父母提出,他要跟郭威走!
父母有些目瞪口呆,死活不同意。但柴氏的態度非常堅決。他認為郭威是個有想法的理想青年,又一身英氣。如果有人能幫他,他日必有富貴的機會。而她就是有能力幫她的人。
看女兒態度如此堅決,父母只好同意。原來這柴氏在宮中有年,攢有一大筆錢。于是柴氏向父母拜了三拜,從行囊中分了一半的錢給父母,和父母揮淚而別。
這郭威本不名一文,別說飽一頓餓一頓,連棲身的地方都沒有。如今白撿了一個如花似玉家資豐厚的老婆。自此換了人間,人生也走上坦途。買房、結婚、安居,郭威有柴氏的財富開路,得以重新進入部隊,并擔任了一個小軍官。
郭威用柴氏的錢廣結天下豪杰,加上柴氏教化,遂懂得籍帳,又略通文字。他的官也升的很快,不久就成了后晉侍衛馬步都虞侯劉知遠的心腹。
所以說,別小瞧寡婦,她是可以改變歷史的。沒有柴氏,郭威這時可能還有街頭流浪呢。
二、郭威的武功
劉知遠后來遷為藩鎮,又接受了郭威的一個重要建議,襲殺了吐渾的一個部落,獲得豐厚軍資和數千匹良馬,自此勢力大增。不久,他就代晉自立,是為后漢高祖。948年,劉知遠重病,臨終命郭威為顧命大臣之一。隱帝即位后,封郭威為樞密使(相當于軍委主席),掌握實權。
時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息綰、鳳翔節度使王景祟等人乘隱帝新立,起兵反叛。隱帝遣白文柯平叛不利。于是封郭威為宰相,率部西行,鎮壓三藩之亂。
乾祐元年8月,郭威率士軍抵河中,扎連營,蓄勢以待對手疲敝,以伺機突襲。
郭威的才能在這場戰爭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一代明主的風采初現。這肯定與柴氏的教化有關。
郭威出身低微,性本粗鄙。拳頭能解決的事,絕不會用嘴去解決。所以有軍中殺人被開除的歷史。但自從結婚后,完全變了個人。從追隨劉知遠,到今天貴為宰相、軍事統帥,郭威的步步升迀,不是沒有緣由的。
郭威治軍,顯出過人之處,同以往喜歡好勇斗狠完全不同。據《舊五代史》載:
士無賢不肖,有所陳啟,溫顏以接,俾盡其情,人之過忤,未嘗介意。
意思是他不僅能平等地和部下商量軍務,還能容忍部下的頂撞。早年動輒拔刀的郭威早不見了。
而且,每次上戰場,郭威必身先士卒,沖鋒 在前。士兵有受傷的,必溫語款款,親為包扎。對立功之人,必重金賞賜。《舊五代史》曰:
臨矢石,冒鋒刃,必以身先。與士伍分甘共苦,稍立功效者,厚其賜與。微有傷病者,親為循撫。
正因為郭威深得人心,三軍肯為之賣命。郭威很快平定了叛亂。班師回朝后的郭威,辭受一切賞賜,俱分發于部下,三軍零涕。郭威和一幫重臣的巨大威信,讓隱帝不自安。他突然派兵襲殺了顧命大臣楊邠等人,并派人密潛鄴都,意圖對郭威下手,事泄。
〝清君側〞的動員會
郭威召集士兵,聲俱淚下,痛斥隱帝誅殺功臣。眾將俱怒。大軍隨即以〝清君側〞的名義,往開封挺進。隱帝殺了郭威在都城的一家老小,包括他的所有兒子和他當時的正室張氏,讓郭威痛不欲生。
漢隱帝被殺。951年,郭威稱帝,是為后周。
三、郭威的文治
郭威稱帝時,北有契丹、北漢,西有后蜀、南有南唐,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而后周內部又叛亂不斷。如徐州的鞏廷美和兗州的慕容彥,都表示對郭威不服。
郭威釆取“攘內必先安外〞的政策。他采取諸多措施安邊。如不得向周邊國家挑釁,一兵一卒都不得進入對方地界。對所有的俘虜一律厚賜金帛禮送出境,不得侮辱。同時,對從少數民族地區回歸的漢民,一律賜予錢財土地,減免租稅,讓其安居樂業。
在周邊環境徹底改觀后,郭威很快地平定了國內的叛亂。
局勢穩定下來后,郭威的目光開始投向國內。他讓人耳目一新的貢獻就是重視文教。可以說,北宋的文教昌盛,都有郭威打下的基礎。
要知道,五代以武夫治國,俱是馬上天子,對文教嗤之以鼻,也沒精力搞這個。誰拳頭大誰是爺。能靜下心來搞文教的,郭威算第一人。為華夏社會的粗放發展,校正了軌跡。
郭威本識字不多,槍林彈雨過來的。但他的幾位正室都通文墨,對郭威肯定會產生影響。
郭威對文教的重視是認真的。952年,他親到曲阜祭拜孔祠。部下說孔丘一生人臣,郭威無須向他下跪。郭威怒斥道:
文宣王,百代帝王師也,得無敬乎?
郭威重用的宰相李谷,范質,王薄等人,都是當時有名的儒士。郭威認為自己讀書少,〝未知治天下之道〞。所以要求文武官員,有益國利民之術,均可奏陳。
興利除弊,有獎有罰,郭威恩威并進,從不手軟。他有個年輕時的好友叫葉仁魯,當時任萊州刺史,但因為貪污了一萬五干匹帛和一千緡錢,被賜死。一時內外肅然。
郭威還輕徭薄賦,為破敗的社會經濟注入活力。他砍掉了大量的雜稅,把官田無償贈送給租戶,是為永業田。并救濟和授田于饑民。所謂〝有恒產者有恒心〞,這個道理郭威大概是懂的。他的做法在千年后的今天仍有指導意義,足以讓現代官僚汗顏。《舊五代史》曰:
百姓既得為己業,比戶欣然。于是葺屋杜樹,敢致功力。
又后漢刑法極苛,竊一錢者俱死。一人犯罪,全家受誅,家產籍沒。郭威減輕刑罰,要求一律改為后晉元年的刑律。并歸還罪人己籍沒的家產。對訴訟程序也做出嚴格的規定。經過郭威的整頓,草菅人命的現象,再難發生。《資治通鑒》曰:
民有訴訟,必先歷縣州及觀察使處決,不直,聽訟于臺省;或自不能書牒者,請人書者,必書所請姓名、居處。若無可請,聽執素低。所訴必須之事,毋得挾私客訴。
郭威一生節儉。常言〝聯起于寒微,備嘗艱苦,今為帝王,豈敢厚自奉養以病下民乎?〞他減少下面的食物供給,很少穿華服。臨終前更要求〝我死,當衣以紙衣,斂以瓦棺。不修陵宮。〞以表示自己出身布衣。這在古代帝王中也極為罕見。
郭威的義子(柴氏的侄子)柴榮(周世宗)繼位后,繼承了郭威的內外政策,受益匪淺。之后,趙匡胤以最小的代價代周自立,宋王朝亦成為中國史上文教和經濟最發達的朝代,都有郭威打下的基礎。事實上,后周是整體穩交給趙匡胤的,中間內部動蕩極小。郭威就相當于宋朝的開國皇帝,只是國號不同罷了。
郭威在位只有三年,史學家卻評價極高。《舊五代史》曰:〝雖享國之非長,亦開基之有裕矣〞。是之謂五代最有作為的君主之一。
結語
郭威的四個正室,柴氏、楊氏、張氏、董氏,都賢而美麗。嫁給郭威前都嫁過人,還有的嫁過兩次(如楊氏)。但郭威娶的都是新寡之女,俱明媒正娶,沒有強奪。
郭威和四個正室都很恩愛,沒有廢掉一個正室再娶另一個正室的。都是前一個去世后再娶下一個的,很規矩。
郭威粗鄙少文,但他的四個正室大多受過文化教育,身世不凡。除了董氏出生于小史之家外,其余三個,柴氏是皇妃出身,楊氏是趙王妃出身,張氏是高官之女。可以說,這些女人和郭威都是互補的。
尤其是柴氏,她是郭威的大貴人。可以說,沒有柴氏,就沒有郭威的脫穎而出。所以,因為兒子被隱帝所殺,為報答柴氏,郭威封柴氏親侄為太子,視同己出。這在中國帝王史上是沒有的。
后世封建文人對郭威娶四個寡婦為正室表示〝不可思議〞。其實,那個時代規矩并沒有那么多。中國女人的貞節觀,是宋明理學確立的。大唐時,貴族女人有三五個情人很正常,比喻太平公主。再扯遠點,上朔到漢朝,漢武帝的母親,就是二婚的,入宮前還生了個女兒。
郭威的文功武治,顯然有四個女人的功勞。有人說郭威娶四個寡婦是口味重。其實郭威是頂聰明的。我認為,她從柴氏那里受益頗多,所以覺得二婚女人奇貨可居,對自己幫助更大。
可以確定,別小瞧寡婦,郭威撿到寶了。
來自:古詩詞文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