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占理兒。
在上海嘉定某個老小區,樓道里活蟑螂滿地爬,一股混著各種惡臭的味道撲面而來。
樓道住戶陸先生拎著垃圾袋出來,苦笑:"您聞著這味兒了吧?三樓王阿姨家的快遞堆又快漫出來了。"
這些味道是66歲的王阿姨買來的無數快遞散發出來的。
去年這時候,她家客廳的快遞就已經頂到天花板了,紙箱摞成山,老人只能在縫隙里爬動,刺鼻的氣味當時也引起了其他住戶的不滿,投訴到了社區。
老人也算配合,于是社區連著清了三大車。
可才過去一年,推開門快遞又堆滿了房間——成箱的保健品碼到窗臺,沒拆封的黃金吊墜盒子在角落反光,連衛生間都塞著未拆的"血清蛋白",24盒裝的箱子上還沾著快遞單:"直播間特惠,買三箱送理療儀"。
最離譜的是,老人為了囤貨,專門在小區里租了套90平米的房子。中介說:她來看房時就一句話,'能放東西嗎?'現在那屋里也全是未拆封的快遞紙箱。
鄰居們的苦不堪言宿。陸先生說一開門就像"被一盆餿水潑臉上",李阿姨抱怨蟑螂順著暖氣管爬到自家廚房。
可最讓人唏噓的,是王阿姨的購物記錄——這3年她花了近200萬。不只是柴米油鹽,更多的是直播間里的"收藏級銀飾""限量版紀念章""進口羊胎素"。
她指著茶幾上一箱沒拆的"血清蛋白":人家直播間就是這么賣的,24盒起拍,我總不能讓跟主播砍價只買半箱吧?
網上都說上海人有錢,這下大家都信了吧,王阿姨確實有錢,200多萬買來的快遞,既不使用,也愿意讓別人清走,請走后又買了那么多堆滿兩套房。她是傻了,還是被直播間騙了呢?
都不是,這是她不得已的‘小聰明’。
王阿姨說:以前我在市區有套兩居室,五年前賣了,搬來嘉定。
她頓了頓,聲音突然低下去:搬過來那天,老家親戚、以前同事,還有樓上樓下的鄰居,都來問'聽說你賣房賺了不少?''什么時候請我們吃飯?'我就想啊,要是讓人知道我手里還有不少錢,肯定有人會上門借錢。"
"借錢這事兒,咱們都懂。"她咽了下口水繼續,眼睛亮得反常說,你要是說沒錢,人家說'別裝';你要是真借了,人家說'才這么點';萬一還不上,你成了'逼債的'。
所以為了不借錢,她開始瘋狂購物。
直播間里的"專家"說"這黃金能升值",她買;"老師"說"這保健品包治百病",她買;連主播說"家人們支持一下,三箱起拍",她也買。"
花錢的時候爽啊,"她掰著手指頭說,"快遞一到,拆箱那聲'嘶啦',很過癮。錢變成東西堆在屋里,別人來看見,我就說'這錢都花完了',就不會來借了。"
王阿姨的想法雖然奇特,可也有一定道理。但是在外人看來,卻又是另一回事。
因為這邏輯里藏著一條悖論——她越買,堆得越多,鄰居議論的反而會是:"買這么多東西,這老太太肯定有錢";
她越急著證明"沒錢",反而越讓人好奇"到底有多少"。
就像去年社區清運時,幾個熱心鄰居幫忙搬箱子,看見很多黃金吊墜的包裝盒,第二天全小區都知道她買了不少黃金。
這讓我想起老家的張叔。他早年跑運輸攢了點錢,逢年過節總有人來借"周轉"。后來他把錢全投進村里的果園,逢人就說"全賠了"。可大家看見他開著貨車拉蘋果,又說"裝什么窮"。直到去年他真賠了,欠了一屁股債,那些借錢的反而躲著走——人啊,總愛用自己的邏輯揣度別人的錢包。
王阿姨的購物車,何嘗不是另一種"果園"?她用200萬堆出一屋子"證據",試圖堵住所有人的嘴,卻忘了人性最吊詭的地方:你越急著證明什么,別人越覺得你在掩飾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