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印度當地時間7月4日向世界貿易組織通報,由于美國對汽車及零部件加征的關稅沖擊印度出口,印度計劃對美國征收報復性關稅。
印度人這行為就是典型的中國行我也行。
不過印度這回是確實急眼了!特朗普開的條件過于離譜,導致連印度的投降派都活不下去了。
美國加關稅的錘子砸下來,印度汽車零部件產業直接得崩掉一大塊,相當于三四十億美元說沒就沒。
莫迪政府要是再不做點姿態,國內那幫汽車廠商和農民能把新德里的房頂掀了。
自從今年5月特朗普一拍腦袋,宣布對所有國家的汽車和零部件加征25%關稅,印度躺槍最慘,因為它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嚴重依賴美國市場,結果美國這一刀砍下去,印度中小企業庫存堆成山,現金流都快斷了。
印度這回發起的反擊倒是挺乖,是照著WTO的規矩來。
7月3日,印度正式向WTO提交文件,說美國這關稅不合法,屬于貿易歧視,印度有權對等報復。
他們列了個清單,瞄準美國28.9億美元的進口商品,重點打擊農產品和化工品。
為啥是這些?因為美國農民是特朗普的鐵票倉,印度要是對大豆、杏仁這些加稅,艾奧瓦和伊利諾伊的農場主立馬就得跳腳。
農業,一直是印度最敏感的神經。美國一直逼印度開放轉基因作物和乳制品市場,但印度人哪敢松口,連連說農業和乳制品免談。
印度農民平均就一公頃多地,美國農產品要是大舉入侵,糧價能跌30%,2.5億小農的生計就懸了。更麻煩的是宗教問題,印度教組織堅決反對進口可能含牛副產品的乳制品,這事搞不好能引發社會動蕩。
特朗普那邊也有自己的算盤。美國農業州是他2024年大選的基本盤,印度市場要是能撬開,艾奧瓦的豆農和加州的果農能樂開花。但印度死活不敢讓步,談判就卡在這了。
7月9日是美國設定的最后期限,要是談不攏,美國可能對印度87%的出口商品加征26%關稅,涵蓋紡織品、藥品、珠寶這些命脈行業。
印度的制造業本來就拉胯,莫迪搞的生產關聯激勵計劃砸了230億美元,結果制造業占GDP的比重不升反降,從15.4%掉到14.3%。要是印美貿易戰真打大了,外資跑得更快,富士康前段時間就把幾百號中國工程師從印度工廠撤回去了,蘋果的供應鏈都可能受影響。
印度市場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印度人的消費力非常有限,貧富差距巨大,而且底層官員極其腐敗,溝通成本非常高。
這些個致命的短板,都注定了印度所謂的反擊顯得那么的底氣不足。
印度現在也在找退路。它和東盟談自貿協定,想把農產品往東南亞賣,目標是把對東盟的出口額干到800億美元。
塔塔集團則砸20億美元搞電動車研發,想繞開美國的燃油車關稅。莫迪還搞了個本土零部件替代計劃,目標是2027年前70%的汽車零件自己造,減少對美國供應鏈的依賴。
這場貿易戰要是真打起來,最開心的可能是東南亞國家。他們的汽車零部件廠商已經摩拳擦掌蠢蠢欲動,就等著接盤印度丟掉的美國訂單。
因此這次雙方不會真打起來,頂多就虛張聲勢做做樣子。拋開貿易上的事不談,就說印度那奇葩的國防武備來源,怎么可能硬得起來。
他們家一半兒的武器是俄式裝備,另一半就是萬國造。而所有萬國造裝備的核心部件,全是美國和它們小弟國提供的,這個是真經不住卡的,就這印度還敢真還手?
再說現在的WTO的仲裁機制,就是個擺設。2019年印度告美國糖業補貼,拖了兩年才判下來,結果相關機構讓美國人弄得停擺,裁決根本執行不了。
印度這回的反擊,表面上是經濟問題,骨子里其實是主權問題。
它不想當美國的跟班,更不想讓外資控制自己的命脈產業。但硬剛到底的代價太大,印度央行已經連續三次降息,就怕經濟扛不住。
莫迪現在是在走鋼絲,一邊要安撫國內民族主義情緒,一邊還得避免真把美國惹毛了。
印度在印巴五七沖突中的拉胯表現,已經讓美國徹底清楚了,印度就是自己一個押錯寶的無用棋子,報不報復美國人都不會在乎,未來必將被美國甚至全球邊緣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