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會女性掌權的例子可不少,前有呂雉,后有慈禧,中間夾著一個武則天。
與其他兩人不同的是,武則天清洗李氏宗族的力度要遠遠大于其他兩人。
別看她在位的時間是15年,但她掌握權力的時間長達50年。
先不說一個女人凌駕于所有男人之上,單說在她稱帝前后李氏宗族被殺、被流放的人超過了100人。
這個數字怎么看都讓人血脈噴張,李氏的后代肯定是要報仇的。
可是之后的帝王們卻把女皇排進了唐朝皇帝的行列,不僅承認她的統治,還給了她尊后。
難不成這是一群不孝子孫,忘了仇恨不成?
事實上,他們必須這樣做,不然真說不通。
女皇可不是篡位,而是通過30年的時間慢慢積累起了政治資本,進而掌握了朝廷大權。
從655年成為皇后之后,皇位上就出現了二圣,第1次讓人的視覺與感官接受了她的存在。
這樣的日子在5年后發生了徹底的轉變,高宗躺下,武則天開始了自己的執政之旅。
683年高宗死了,雖然上來一個中宗,但武則天的身份已經無法改變。20多年的權力斗爭,讓她的黨羽與觸角蔓延到了朝廷的每一個角落。
690年,她完成了身份的真正升華,成為了女皇。
總結一下她的身份轉變,先是從妃子成為皇后,然后進位為二圣,之后轉為太后,然后成為了皇帝。
這中間的每一步都符合那時的政治規則,誰也挑不出一個毛病來。
在身份轉變的過程當中就出現了死傷,李唐宗室被她殺的人超過了百人,既有高宗的庶子,也有韓王、越王、瑯琊王。
被逼自殺的,起兵造反失敗的,被賜死的比比皆是。
可李唐就是承認她。
女皇上位自然也有不同聲音,對于舊臣能籠絡的盡量籠絡,不能籠絡的那就用新人來代替。
科舉是更新官員的一個途徑,武則天把這一方式運用到了極限。
原本李世民的時候,每年通過科舉錄取的人數在20人左右,但到了武則天時期,她把這數字大幅提高。
659年,她一次性就錄取了79人。在她統治的過程當中,有1000人上位,這已經遠遠超過了前朝。
這些人里面可有不少大人物,狄仁杰就是出身寒門,姚崇也是通過女皇的手提上來的。
有了這批新人支持,還真不怕政治上的平衡被打破。這波人不僅服務于女皇時代,就是后來的開元盛世,他們依然能站穩腳跟。
想動女皇的地位,得先問問這新人的態度。
也是得益于武則天的鎮壓,等到705年還正的時候,李氏宗族活下來的人比較少,想反撲也得三思。
再加上武則天雖然倒了,但他們武氏一門的人還在朝堂上活躍著,武三思仍身居要位,繼續影響朝政。
在女皇統一的過程當中,人口、經濟、軍事都有長足的發展。
人口方面,從李世民1200萬人增加到了3700萬,人口實現了成倍的瘋漲,經濟也沒有受到大規模的戰亂影響。
唐朝保持了蒸蒸日上的態勢,這些為開元盛世打下了不小得基礎。
軍事上也有可圈可點的地方。唐朝進一步增強了對西域的控制,安西都護府建立,絲綢之路更加暢通。
吐蕃成為手下敗將,安西四鎮重新回到大唐的手中。
至于契丹的叛亂也被平定,突厥稱臣納貢。
唐地盤維持在了1200萬,西域、遼東、嶺南的控制力進一步增強,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領土喪失。
兩個兒子,一個孫子全是皇帝
李顯,李旦,李隆基是女皇之后的三任帝王,他們仨與女皇都存在至親的血脈關系。
當初恢復李唐天下的時候,用的是“還政”二字,而非“復國”。這里可以看出孩子們對于母親認可。
當然了,權力的斗爭不可能這么天真,這么充滿親情,最大的原因還在于他們三人即位的合法性上。
一旦否定了女皇的存在與正統,那么三人即位的合法性也會受到挑戰,只有認可女皇才能保證自己皇位的穩當。
誰要想推翻女皇的存在,那么勢必會招致反擊,而反擊最大的當屬這三個人。
合法繼位而又得到官僚支持的女皇,創造出了經濟與軍事上的業績,再加上子孫們的擁戴,使得她的身份非常穩定。
一座無字墓碑既說明了她的合法,也表達了對她的無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