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9個月,又要出現一只新的萬億AI獨角獸
時間回到2024年的10月3日,Open AI完成了一筆66億美元的融資,估值達到15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萬億,成為全球第一只萬億AI獨角獸。如今,時隔9個月時間,似乎又要出現一只新的萬億AI獨角獸。
近期,摩根士丹利在其X賬號上發布消息:馬斯克旗下的xAI已成功完成5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58億元)的債務融資,以及額外50億美元的戰略股權融資。其中,50億美元的債務融資涵蓋了擔保票據和定期貸款。除了債務融資部分,xAI正在就約2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433億元)的股權融資展開談判,此輪股權融資完成后,xAI的公司估值有望突破12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8595億元)。據相關媒體報道,部分投資者對xAI的估值甚至高達20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4萬億元)。
此次融資是繼2024年12月xAI成功籌集60億美元之后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將兩輪融資相加,xAI的總融資額已累計達到約17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58億歐元)。
此前參與xAI融資的投資者陣容堪稱豪華,涵蓋了Andreessen Horowitz、貝萊德、富達、紅杉資本、英偉達、AMD以及中東的主權財富基金等諸多知名機構。
一筆股+債的融資
據報道,此次融資的參與者包括Valor Equity Partners、Vy Capital、Andreessen Horowitz、紅杉資本、富達管理與研究公司、Kingdom Holding Co.等。其中,Valor Equity Partners是一家位于美國的風險投資公司,同時也是馬斯克的忠實支持者之一。從特斯拉再到Space X,Val都參與了投資支持,多次幫助馬斯克度過難關。這次xAi的融資中,這位馬斯克背后的金主不出意料地再次參與。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的100億美元融資采用的是股+債的模式,其中包括50億美元債務融資和50億美元股權融資。同時,摩根士丹利在帖子中指出,“債務和股權的組合融資方式旨在降低總資本成本,并大幅擴大可用資本池”。
據了解,摩根士丹利在xAI此次50億美元債務融資中扮演了顧問角色,并指出該債務融資實現了超額認購,眾多知名全球債務投資者紛紛加入其中。
盡管這筆融資最終得以順利敲定,但其過程并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了各種波折。
據海外媒體報道,xAI在最初為了完成50億美元的債務融資,不得不采取提高定價的策略來吸引投資者。新的融資方案包括30億美元的債券,其收益率高達12.5%;10億美元的固定利率定期貸款,利率同樣設定為12.5%;以及10億美元的B類定期貸款,定價為基準利率上浮7.25個百分點,發行價定為96美分。從這一調整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xAI在融資初期面臨著相當大的壓力,部分投資者認為公司只有提高債務收益率,才能確保交易的順利進行。
融資進程還受到了諸多外部因素的干擾。融資發行從6月初開始,原本計劃在6月17日截止,然而,由于馬斯克與特朗普近期展開了一系列的隔空對罵,加上投資者對xAI的財務實力存在疑慮,摩根士丹利不得不延長了融資期限。此外,由于xAI尚未實現盈利且其債務未獲得評級,投資者難以準確評估財務風險,因此要求更高的融資成本,不少收到債券認購邀請的投資者選擇了拒絕參與。據海外媒體報道,本次債券融資投資者的認購規模僅為發行量的1.5倍,低于同類垃圾債2.5—3倍的認購情況。
然而,盡管存在諸多擔憂,投資者最終還是選擇參與了此次融資。摩根士丹利在聲明中特別強調,此次交易獲得超額認購,這充分顯示出市場對xAI推進科學探索、拓展人類宇宙認知愿景的高度認可。
在融資結構中,潛藏著30億美元年息12.5%的高風險債券,這意味著每年將產生3.75億美元的高額利息支出,相當于每季度固定產生9375萬美元的利息支出。如果xAI的市場表現未能達到預期(2025年預計營收5億美元),僅利息支付就將占據超過一半的營業收入。
而回顧馬斯克過往的創業歷程,特斯拉和SpaceX都是在經歷了多年的巨額虧損之后才實現了逆襲,這一經歷讓眾多投資人對xAI的未來發展充滿了期待,希望它能夠復制前者的成功。xAI是否能夠在合理的時間范圍內實現盈利以及現金流的正向增長,只能讓時間來給出答案。
月燒10億美元,xAI能行嗎?
眾所周知,馬斯克曾是OpenAI的天使投資人,甚至Open這個關鍵詞就是馬斯克幫取名的。
變化發生在2018年,奧特曼與馬斯克在“開源還是閉源”的問題上徹底決裂。馬斯克堅信,人工智能必須透明開放以規避風險;而奧特曼則在資本壓力下選擇與微軟結盟,將技術封閉于商業護城河內。
但是馬斯克并未對此有過太多評價,大家之間的相處也是相安無事。直到Chat GPT橫空出世,性能震驚世界的同時徹底帶火了AI浪潮。
正所謂“不怕分手,就怕前任過得好。”被踢出了這樣一個跨時代產品的馬斯克開始有了些怨氣。2023年,xAI正式成立了,成為馬斯克宣戰Open AI的利劍。
xAI的主營業務聚焦于其首款AI聊天機器人Grok,這款產品于2023年11月正式上線。Grok憑借其獨特的實時信息獲取能力,區別于傳統依賴預先訓練模型的聊天機器人,它能夠通過X平臺實時抓取數據,為用戶提供全面且即時的信息服務。
2024年12月,xAI在內華達州租賃約20萬平方英尺的數據中心設施,并豪擲10億美元購置存儲芯片,以滿足AI項目龐大的數據存儲需求。這些數據中心如同堅實的基石,支撐著AI系統的高效運轉。值得一提的是,馬斯克此前還宣布xAI正積極研發名為“CyberBrain”的超級計算機。預計2025年第四季度推出的CyberBrain。這款超級計算機的誕生,或將為AI模型訓練和推理提供前所未有的強大算力,助力xAI在復雜AI算法研究、大規模數據處理等方面實現質的飛躍。
從成立之初到如今的快速崛起,xAI的發展離不開資本市場的強力推動。2023年7月,馬斯克個人向xAI追加1億美元投資,使得公司當年融資總額達到1.25億美元,為早期團隊組建和業務啟動提供了關鍵資金。2024年5月,xAI完成60億美元融資,公司估值攀升至240億美元,成為當時OpenAI之外估值第二高的AI初創企業,市場對其技術和商業模式的高度認可可見一斑。同年12月,xAI再獲60億美元C輪融資,總融資額達120億美元,估值突破400億美元,進一步夯實了其在AI領域的資金優勢,為數據中心建設、AI研發和市場擴張提供了充足彈藥。
馬斯克曾于社交媒體上發表言論:“AI訓練成本每年呈現10倍的增幅,置身于這場競賽之中,僅有兩條路徑可選,要么進行‘瘋狂投入’,要么黯然‘出局’。”此外,他還披露了xAI的盈利規劃,即在2027年達成盈利目標,相較于OpenAI所設定的2029年盈利時間節點,xAI的計劃提前了整整兩年。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xAI此次迫切尋求融資的背后,實則是公司所面臨的巨額投入壓力以及嚴峻的財務狀況。
在此次融資活動開展之前,xAI通過股權融資的方式已經累計籌集到了140億美元的資金。但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賬面上所剩余的現金僅有40億美元,而xAI在全年的預計支出高達130億美元,平均每月的資金消耗量超過10億美元。現有的資金儲備僅能維持公司4個月的運營,倘若無法及時獲取新的融資,公司的正常經營將陷入困境。xAI目前所陷入的這種“融資-消耗資金-再次融資”的循環模式,與曾經WeWork所玩弄的資本游戲存在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高額的資本支出是導致xAI資金緊張的關鍵因素之一。在算力方面的投入,馬斯克表現得極為激進。2024年6月,xAI宣布將在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打造超級計算機,用于訓練其人工智能大模型Grok。該系統在初期就配備了20萬個英偉達GPU,馬斯克還計劃將GPU的規模逐步擴大至100萬個。目前,這一項目已經投入了數億美元,而未來仍將持續產生大量的資金投入需求。
目前,xAI的主要收入來源是X Premium的訂閱服務,預計2025年的營收僅為5億美元,明年有望突破20億美元。然而,與上述高昂的支出相比,這筆收入顯得微不足道。相比之下,其競爭對手OpenAI的年化經常性收入已經突破了100億美元,且其業務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還成功獲得了美國國防部價值2億美元的合同。xAI在商業化進程方面明顯滯后,這也使得其資金壓力進一步加劇。
此次百億美元融資的完成,無疑為xAI在這場全球AI競賽中提供了充足的“彈藥”。馬斯克及其團隊能否利用這筆資金,有效擴展基礎設施,顯著提升Grok的能力,并在與OpenAI等強勁對手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其“開發全球領先AI工具”的目標,將成為業界持續關注的焦點。
全球巨頭,逐鹿AI
在xAI融資100億美元的同時,硅谷其他科技巨頭也不甘落后。如今的AI江湖,巨頭們的賭注滿天飛,誰也不想落后于牌桌之上。
據2025年2月的報道,微軟、亞馬遜、谷歌和Meta計劃在2025年增加對AI技術和數據中心建設的投資。這一決策是在去年創紀錄的資本支出基礎上做出的,四大巨頭去年的總資本支出為2300億美元,而今年的投資計劃則高達3200億美元。
6月13日,Meta宣布以約14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獨角獸公司Scale AI49%的股權,使Scale的估值飆升至290億美元。同時,Meta還將Scale AI的創始人亞歷山大·王(Alexandr Wang)納入麾下。這筆148億美元的投資,僅僅為了招募一位人才,堪稱歷史上最昂貴的招募之一。
緊接著,在6月19日,扎克伯格計劃投資10億美元加入風險投資基金NFDG,以此吸引其合伙人奈特·弗里德曼和丹尼爾·格羅斯,這兩位是硅谷當前最炙手可熱的AI投資人。此外,扎克伯格在短短一周內就成功從OpenAI挖走了7名核心技術骨干,這些人才的專業領域包括模型架構、多模態算法和算力優化等關鍵方向。根據OpenAI創始人薩姆·奧爾特曼提到的“每人1億美元簽約獎金”的標準來估算,Meta此次挖角這7名OpenAI員工的總花費可能接近7億美元。
同樣在2025年,微軟宣布將投入800億美元用于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微軟副主席兼總裁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透露,微軟有望在2025財年投資約800億美元建設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用于訓練人工智能模型,并在全球范圍內部署人工智能和云應用。
作為科技巨頭,微軟不僅是OpenAI的主要支持者,還與OpenAI進行了獨家合作,在全球AI競賽中被視為領先競爭者之一。微軟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布局包括數據中心建設、AI應用開發以及對外投資等多個方面。據悉,在截至2024年6月的上一財年,微軟在資本支出上花費了500多億美元,而2025財年微軟80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再次創下新高,這無疑加劇了2025年AI領域的競爭態勢。
亞馬遜在2025年計劃投入約1000億美元用于建設AI數據中心,并借助AWS云服務拓展AI應用。谷歌母公司計劃將AI數據中心的資本支出從2024年的525億美元增加至750億美元。在2025年的谷歌I/O開發者大會上,谷歌推出了升級版的Gemini 2.5模型,并對產品體系進行了全面重構,同時還將推出多個AI代理項目。英偉達、賽富時等科技巨頭也在積極押注AI代理,有望在2025年推動AI代理成為AI技術的下一個發展重點。
在國外科技巨頭紛紛布局的同時,國內的阿里、騰訊、百度、字節跳動、華為等大廠也在以空前的速度全面加碼AI。
在2025年2月,阿里宣布將在未來三年投入超過3800億元人民幣用于云和AI基礎設施建設,這是目前中國民企中最大規模的AI投資。騰訊在技術研發上也持續投入重金。2024年,騰訊的研發投入達到了706.9億元,在國內互聯網上市公司中保持領先地位。字節跳動憑借其在C端應用的優勢起家,目前正在加快追趕的步伐。據外媒報道,字節跳動在2025年的AI相關投入將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此外,字節跳動還在硅谷設立了專項招聘團隊,與OpenAI爭奪頂尖算法工程師。
高端的商戰,往往采用最樸素的方式——搶人、砸錢。當下,科技巨頭們正圍繞AI展開更猛烈的廝殺,究竟誰能在這場牌桌上笑到最后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