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趙昂 通訊員 趙桂軍 李曉暉
近日,中鐵十二局參與申報的“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榮獲2025年國際橋梁大會(IBC)喬治·理查德森獎。
國際橋梁大會是世界橋梁界的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橋梁學術會議,大會獎項設立于1988年,被譽為橋梁界的“諾貝爾獎”。IBC項目共有6類,其中,喬治·理查德森獎是設立最早、影響最大的獎項,側重于表彰在設計、施工、研究、教育等方面取得具有創新性、技術卓越性和杰出成就的橋梁項目。
黃茅海跨海通道是繼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之后,粵港澳大灣區又一重大跨海通道,連接珠海金灣與江門臺山,全長約31公里,采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時速100公里,于2024年12月11日通車運營。其主橋采用“雙曲面獨柱塔+分體式鋼箱梁”設計,實現了力與美的融合,特別是“小蠻腰”形索塔簡潔優雅,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中鐵十二局承建管段全長3.829公里,擔負全線全部隧道以及部分路基建設。其中獅山隧道雙線全長1763米,象山隧道雙線全長3260米,均為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項目建設團隊積極推動工程建設數字化轉型,深度探索BIM技術應用,積極構建智慧工地系統,全面推廣綠色低碳工藝,充分彰顯了企業在智慧建造領域的領先優勢,交出了工期“零延誤”、安全“零事故”、質量驗收100%合格的完美答卷。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基礎設施,黃茅海跨海通道不僅加強了粵西地區與粵港澳大灣區的互聯互通,促進了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更為世界橋梁建設樹立了新的標桿。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