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全球海洋安全形勢的復雜化,意大利海軍正積極推進作戰能力建設,以應對日益多變的安全挑戰。根據意大利海軍發布的《2024年度建設發展情況報告》,該國海軍以“動態存在”為核心戰略導向,通過強化戰備部署、升級裝備體系、深化國際合作等多種方式,不斷提升在紅海、北極、印太等關鍵水域的介入能力。
在戰備部署方面,意大利海軍保持了較高的行動強度。受歐洲地區沖突及加沙局勢外溢影響,意大利海軍在過去一年中近半數作戰力量處于部署狀態。在紅海水域,針對導彈和火炮系統威脅,意大利海軍通過軍事行動保障本國商船航運安全。在印太地區,“加富爾”號航母戰斗群與盟友海上力量協同行動,強化戰略投送能力。此外,意大利海軍還派遣“聯盟”號海洋測量船前往北極地區,執行海洋環境偵察任務,進一步拓展其全球行動范圍。
裝備升級是意大利海軍能力建設的另一重要方面。2024年,“加富爾”號航母的艦載機F-35B實現初始作戰能力,使意大利成為繼美國和英國之后,第三個為航母戰斗群部署五代艦載機的北約成員國。F-35B的多任務能力標志著意大利海軍航空作戰能力邁入新階段。此外,意大利海軍還組織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聯合軍事演習“北極星2024”,共有26個國家的50艘艦船、6艘潛艇、63架戰斗機及1萬余名人員參加,演習課目涵蓋聯合作戰、兩棲攻擊、海上控制與拒止等,充分展示了意大利海軍在大規模聯合行動中的組織協調能力。
技術創新也是意大利海軍建設的重點方向。為應對新興領域威脅,意大利海軍2024年啟動“海軍創新指南針”計劃,與工業界和科研機構合作,重點關注新概念武器、下一代傳感器、無人作戰裝備、水下探測與防護、人工智能技術等領域。同時,意大利海軍還加強水下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建成關鍵水下基礎設施安全中心,整合商業合作伙伴等多渠道數據至綜合監測與指揮系統。此外,意大利還計劃建設國家水下中心,加快無人水下系統、先進傳感器、海底通信網絡及新一代指揮控制系統研發,以強化水下安全防護能力。
未來,意大利海軍的發展將重點聚焦兩大領域:核動力航母與核潛艇建造,以及無人作戰力量體系化建設。隨著“加里波第”號輕型航母于2024年10月退役,意大利海軍目前僅存1艘“加富爾”號常規動力航母。意大利海軍參謀長克雷登迪諾透露,計劃在2040年建造首艘核動力航母,這將使意大利成為繼法國之后第二個擁有核動力航母的歐洲國家。盡管核動力航母在航程和燃料補給方面具有優勢,但其研發和維護成本較高,外界普遍認為該計劃面臨技術與資金雙重挑戰。在艦載機選擇方面,意大利可能采購美制F-35C戰斗機,以降低后勤保障成本。此外,意大利還計劃建造數艘核潛艇,并將其部分編入航母戰斗群。
在無人作戰力量方面,意大利海軍計劃在2040年列裝多型無人機。外媒推測,土耳其拜卡公司TB-3無人機和美國通用原子公司“莫哈韋”無人機可能成為候選機型。TB-3無人機已完成數十次起飛及彈藥投放測試,并借助人工智能系統實現自主起降,其量產狀態和與土耳其的合作基礎使其具備較高的選型優勢。而“莫哈韋”無人機已在多國艦艇上完成起降測試,其與北約海上作戰指揮系統的對接優勢可能成為意大利海軍考慮的重要因素。
總體來看,意大利海軍正通過多維度能力建設,加速向“快速反應、技術領先”的現代化海軍轉型。核動力航母和無人作戰力量的規劃體現了其對未來海戰形態的前瞻性布局,而聯合演習與水下安全體系的完善則進一步強化了其區域威懾能力。然而,核動力航母的高成本和技術復雜性、無人作戰裝備的實戰效能驗證等問題,也將給其未來發展帶來挑戰。未來意大利海軍能否順利實現其戰略目標,仍需觀察其政策執行力和資源投入情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