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中國海軍可以說是大發展,遼寧殲和山東艦雙航母編隊已經逼近第二島鏈,福建艦也進行了多次海試,即將交付。而美國卻開始將重心慢慢轉向了兩棲攻擊艦。于是網上出現了一種聲音:“咱是不是被忽悠了?美國悄悄換了打法,而中國還在砸大錢搞航母?”
過去十年,中國海軍的航母計劃持續推進,先后服役的“遼寧艦”、“山東艦”,再到具備電磁彈射能力的“福建艦”,都代表了中國海軍技術的飛躍。而與此同時,美國雖然依舊擁有全球最強的11艘核動力航母,但在新裝備方面,近年來卻更注重發展“黃蜂級”、“美國級”等兩棲攻擊艦。
這種“你造航母我造兩棲艦”的對比,讓不少人感到困惑。航母不是“海上霸主”嗎?美國怎么突然不玩了?
我們要先搞清楚兩個概念:航母和兩棲攻擊艦到底是干啥的?
航母是一種大規模海上作戰平臺,專門用來投送空中力量。像美國的“尼米茲級”、“福特級”,一個能帶七八十架飛機,戰斗半徑上千公里,就是移動的空中基地。但它也極其昂貴,造價上百億美元,維護、艦載機訓練、油料都是天文數字。目標大,容易被盯上,現代戰爭中一旦沒有強大防護,就可能成為“活靶子”。
兩棲攻擊艦定位則完全不同。它主要執行登陸作戰任務,負責把兵力和裝備送上敵方海岸,還能搭載直升機、F-35B等垂直起降戰機。造價比航母便宜不少,但功能多樣、反應快速,在地區沖突中非常管用,尤其是搶灘登陸、奪島、救災等任務,它的靈活性遠超傳統航母。
從這兩個定位不難看出,美國目前是在根據不同的戰略需求進行資源分配,而并非“放棄航母”。“美國級”兩棲艦甚至被稱為“閃電航母”,搭載F-35B后,其打擊力并不遜色于中小型航母。
很多人看到美國削減航母數量、重點發展兩棲艦,立馬聯想到:是不是我們跟錯了節奏?美國這不是“甩包袱”嗎?中國卻反而拼命去接?
這其實是一種“只看表面不看底層邏輯”的誤判。我們要問:中國到底需不需要航母?我們發展航母,是盲目跟風還是戰略需要?
答案很明確:中國發展航母,是基于我們國家安全和地緣環境的現實需要,而不是看別人怎么搞。
先說中國的地理和戰略需求。中國擁有18000公里的大陸海岸線,還有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域要維護。南海、東海、臺海,哪個區域不敏感?哪個區域不需要強有力的遠洋打擊和控制能力?航母的意義不僅在于打仗,更重要的是威懾,是展示存在感。沒有航母,我們怎么維護南海主權?怎么應對臺海危機?靠海警船嗎?
再說中國的全球利益。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90%以上的對外貿易依靠海運,馬六甲、印度洋、霍爾木茲海峽這些地方,都是我們的能源與貿易生命線。沒有航母的海軍,是沒法在遠洋行使保護力的。這是我們過去幾十年吃過的虧,不能再犯。
而且我們也不是“只造航母”。075型兩棲攻擊艦早就服役,三艘已下水,后續還規劃有更先進的076型,具備電磁彈射,未來能搭載固定翼無人機甚至戰斗機。這些都說明中國在航母之外,也在走“多條腿走路”的發展路線,并沒有被帶偏節奏。
很多人喜歡拿中國和美國對比,說美國開始重視兩棲艦了,中國卻繼續造航母,是否“落后趨勢”?但我們必須搞清楚一點:中美兩國的軍事任務不一樣,自然發展方向也不一樣。
美國是全球霸主,海軍的任務是“全世界轉”,什么非洲、中東、太平洋、拉美,哪里出事都得趕到。這就要求美國海軍必須高度靈活、部署快速。在過去二三十年里,美國打的多數是地區戰爭——伊拉克、敘利亞、阿富汗這類局部沖突,靠航母出動F-18去炸個據點,明顯是“殺雞用牛刀”,反倒是兩棲艦更靈活。
但中國不一樣,我們的主要安全壓力來自家門口——南海、臺海、東海,都是短兵相接的地緣沖突區域。我們更需要的是“控制性壓制”和“遠程投送能力”,這是航母能做到的,兩棲艦則更適合戰術級別的任務。
而且航母不是萬能的,美國也沒放棄。他們現役的11艘核航母依舊在全球部署,“福特級”還在建造當中。更重要的是,中國現在的航母數量也才三艘,遠遠不夠形成完整的遠洋打擊體系,造航母是“補短板”而不是“趕時髦”。
所以說,中美發展路徑不同,是戰略任務不同導致的,談不上誰被誰“忽悠”。
還有人說,航母造價太高,中國是不是在“燒錢玩戰艦”?我們來算一筆賬。
“山東艦”的造價估算在40-50億美元之間,“福建艦”由于加入了電磁彈射,估價在80-100億美元。加上艦載機、配套訓練和維護,全生命周期成本確實不便宜。
但別忘了,中國GDP已經超120萬億人民幣,年軍費也在2萬億左右,建一艘航母占的比例不過1%-2%,壓力可控。而航母帶來的戰略收益遠遠超過經濟成本——它不僅是軍事平臺,更是國家硬實力的象征。
相對來說,075型兩棲艦造價只需10-15億美元,性價比高,更適合量產配套。目前075已服役三艘,未來的076型將更具技術含量,甚至可能具備“準航母”能力,這是一種互補關系,不是“誰替代誰”的關系。
歸根結底,中國海軍的發展,并不是被誰帶節奏,也不是盲目模仿,而是根據我們自己的國家戰略來走的。航母和兩棲艦,不是互相替代的關系,而是互為補充的雙輪驅動。
美國搞兩棲艦,是為了高頻次的小沖突應對,中國搞航母,是為了捍衛國家主權和遠洋利益。各有道理,各有重點。我們現在已經邁入世界領先海軍行列,但這條路不會停止,后面還有核動力航母、無人戰艦、未來型驅逐艦等項目正在推進。
說中國被“忽悠”,這話說得太輕巧了,背后的邏輯卻不成立。真正的“被忽悠”,是自己看不清自己的需求,一味模仿他人。而今天的中國海軍,顯然已經走在一條清晰而有計劃的發展道路上。
航母保遠洋,兩棲艦守近海,這就是我們的答案。未來到底誰忽悠誰,還真不一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