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次子,在位四年(1398年-1402年),年號建文,史稱建文帝。
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三孫,懿文太子朱標第二子,生母次妃呂氏。朱標長子朱雄英早夭,原配常氏死后,朱允炆生母呂氏也得以扶正,朱允炆從而成為朱元璋長孫。
其父太子朱標病死,朱允炆被朱元璋立為皇太孫,五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建文。朱允炆即位后,力行削藩政策,以罪相繼廢黜周王、代王、齊王、岷王,湘王自焚而死;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借機起兵造反,史稱“靖難之役”;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朱允炆于靖難之役后下落不明。
建文帝朱允炆在“靖難之役”后,究竟到哪里去了,一直是后世一個眾說紛紜的話題。
民間傳說朱元璋給他留下神秘的盒子,里面裝著僧服與剃刀與度牒,就流傳朱允炆出家做和尚了。我認為不合乎情理:朱元璋本身就是和尚出身,朱棣和他的龐大的智囊團,就從來沒想過朱允炆可能學他爺爺嗎?沒想過去找嗎?“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剃了頭、穿上和尚的衣服,就能逃過搜捕嗎?
朱允炆出家影視劇照
《明史》中是這樣記載的:“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月八日壬申葬之。”《明實錄》中,朱棣在給朝鮮國王的詔書中也說:“不期建文為權奸逼脅,闔宮自己焚燃。”從這些史料可以看出,當時明朝官方是認可朱允炆是“自焚而死”這一說法的。也就是說,朱棣對外宣稱的,就是朱允炆自焚而死。
自焚的朱允炆影視劇照
但是,后世有很多民間記載,說朱棣實際上并不知道朱允炆究竟到哪里去了,他甚至也在到處尋找。以至于他派鄭和“七下西洋”,表面上是為了夸耀明朝的國力,實際上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尋找朱允炆。
不管是死于戰(zhàn)亂,還是死于逃亡途中,朱允炆十之八九都是死了。而且朱棣還是知道的!
無論《明史》還是《明實錄》,都記載朱允炆確實被焚燒而死了。只不過很有可能并非自焚,而是被朱棣燒死的。或者說,朱棣先派人殺掉朱允炆,再制造自焚現(xiàn)場。
為什么說這火,很有可能是朱棣放的呢?
朱棣打了四年的仗,終于才打進京城。目的是什么?無非就是自己想坐這九五之尊的位子。
如果建文帝不死,朱棣打進南京城的時候該如何自處?總不能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殺了建文帝,自己坐上去吧!
可能那時候,他唯一能做的,還就是讓朱允炆繼續(xù)當皇帝,他當輔政大臣。然后再想辦法,慢慢讓朱允炆“暴死”。但是這樣一來將是一件多么麻煩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他將獲得“權臣”的名聲。
趁著兵荒馬亂直接搞死朱允炆多方便啊,所以,無論如何,朱棣一定要搞死朱允炆的!
事實上,整個“靖難之役”,朱棣一直打得不順暢。畢竟只是護衛(wèi)軍隊,要想對抗中央軍,本來就是很困難的。要不是最后姚廣孝給他指點迷津,讓他直接殺到京城,拿下京城,一切都解決了。朱棣要不這樣做,很難說他能取得勝利。
然后朱棣為什么這么能順利進南京城?因為是大將李景隆與谷王朱橞給朱棣開門。
京師遂破。燕兵進京,在燕王軍隊抵達后的一場混戰(zhàn)中,南京城內的皇宮大院起了火。當火勢撲滅后在灰燼中發(fā)現(xiàn)了幾具燒焦的殘骸,已經(jīng)不能辨認,據(jù)太監(jiān)說它們是皇帝、皇后和他的長子朱文奎的尸體。
這兩個人,既然能做朱棣的內應,自然會聽朱棣的話,先把朱允炆殺掉。同時為了掩人耳目,再制造混戰(zhàn)中自焚的現(xiàn)場。
既然朱允炆很有可能是被朱棣殺掉的,為什么他還要四處尋找朱允炆的下落呢?我認為,朱棣之所以要這樣做,其實是想掩人耳目。
朱棣的皇位畢竟來路不正,打著清君側的旗號,明眼人都知道是造反!能讓天下老百姓不去議論,只有讓時間去淡忘!他總不能殺光議論的老百姓吧
哪只有官方說朱允自焚死了,而且私底下假裝派人去找朱允炆的下落,明面上還要放出朱允炆可能逃往南洋的消息!朱棣自己還裝出不知道朱允炆到底是死是活!
總之不能讓天下老百姓認為是朱棣殺的朱允炆。就這樣一直循環(huán)在這個死胡同里,隨著時間的推移,老百姓就會淡忘。
他的皇位才會坐得穩(wěn)。這便是帝王術!
歡迎朋友們在評論區(qū)踴躍討論,喜歡的點個關注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