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建國初期發生了大批民眾請愿的事件,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向時任華東軍區司令員的陳毅元帥請愿,希望能夠處決那個曾經是漢奸、如今卻化身為解放軍干部的人。
這個請求很快被陳毅元帥上報給了坐鎮中南海的毛澤東主席,期待著一個正義的裁決。
毛澤東在得知所有事件的來龍去脈后,沉思了許久,最終他緩緩地搖了搖頭,用充滿權威而又柔和的聲音說:“不能殺?!?/strong>這在場的人都感到了一陣驚訝。
毛澤東
跌宕起伏的吳化文與馮玉祥、蔣介石之間的政治糾葛
吳化文16歲便投身了軍旅,并在馮玉祥的西北軍中摸爬滾打了近十年時間,這十年間,他憑借自己在戰場上的優異表現。
年紀輕輕便被調任到了馮玉祥的身邊擔任勤務兵,并借此機會得到了馮玉祥的寵信,在基層部隊逐年升遷,可謂是順風順水。
1921年5月,馮玉祥決定發動軍事行動,目標是趕走陜西的當權派。
在這一場激烈的戰斗中,吳化文的表現尤為出色。他所在的連隊被賦予了攻占制高點的重任。
不幸的是,他們的排長在戰斗中犧牲,吳化文勇敢地站了出來,領導著剩下的二十余名士兵成功完成了任務,他們不僅拿下了制高點,還消滅了敵軍的一個連。
吳化文
他在戰場上表現出色,憑借著過人的勇氣和智慧,深得馮玉祥的信任。
1923年,馮玉祥將前往北京學習的機會給了吳化文,隨后又進入了陸軍大學。
幾年后,他從陸軍大學畢業,并在西北軍中歷任了多個職位,如總部參謀、洛陽軍校教育長、總部特務團團長和師參謀長等。
1930年中原大戰之后,馮玉祥由于多方原因在同蔣介石的斗法過程中遭到慘敗,他的部隊也被盡數打殘,所部接連被其他軍閥所收編,而吳化文也拋棄了自己的老主子,轉投了山東軍閥韓副局,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背叛。
馮玉祥
在進入了韓副局帳下之后,吳化文被任命為教導團團長,常駐濟南。
幾年后,其出任了濟南警備司令,并兼任手槍旅旅長。
雖然聽起來是個不錯的美差,既有牌面又有兵權,但實際上這些部隊全部都由韓副渠牢牢掌握,吳化文只是一個沒有實權的象征性統領而已,于是便有了叛變的想法。
但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1937年的一件事徹底改變了吳化文的命運。當時局勢發生了急劇的變化。韓富舉在戰局不利的情況下,選擇了逃跑,而吳化文的部隊在山東駐扎,地理位置使其成為日軍圍剿的重點。
面對如此艱難的局面,吳化文做出了一個頗為爭議的決策,他選擇與日本合作,成為偽軍的一員,并被任命為司令。此時的吳化文,或許是為了自己和部下的生存,或許是為了更大的權力,做出了這個選擇。
日軍
吳化文從汪偽政府到人民解放軍的轉變
吳化文雖在國民黨軍中遭到排擠,但始終沒有想過叛變投日。
吳化文在多方壓力之下,最終同意開始時與日軍接洽,我黨地下黨員張允成此時擔任他的副官,他見吳文日漸脫離抗日隊伍,同日軍合作緊密,便將此事上報給了黨組織,希望黨組織施以援手,幫他渡過難關,并阻止他叛變投敵。
其中他提出的三光政策,給魯南地區百姓造成很大的損失,是一位臭名遠揚的大漢奸。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人物,卻被蔣介石給收編了。
那是在1945年,吳化文眼見汪偽集團日益壯大,心思又活絡起來,親率手下7萬人馬,華麗轉身成了國民黨第五陸軍總指揮,兼任山東省接受大員。這是吳化文第四次換老板。
汪精衛
吳化文所部歸第二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所管轄,同時,蔣介石也為自己買一顆定時炸彈。當然了,這個炸彈指的就是吳化文。
直到1948年的濟南城下爆發了濟南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吳化文將軍清晰地看到了人民解放軍的強大攻勢,如猛虎下山,勢不可當。這種形勢讓他意識到了國民黨的頹勢,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擺在了他面前:到底應該如何選擇?
這個問題對于吳化文將軍來說無疑是嚴峻的。但他并不孤獨,他找到了妻子林世英,表達了他的擔憂。緊接著,他聯系了表弟李昌言。兩人于吳化文的96軍軍部里見面,會面的氛圍顯然是緊張且嚴肅的。
吳化文將軍在私下進行了自我檢討,而李昌言則給予了他一些選擇:上策、中策和下策。
吳化文
隨著時間的推進,吳化文的家眷也被安全轉移出濟南城,這大大減輕了他的心理負擔。與此同時,濟南戰役也如火如荼地進行。
吳化文帶領的部隊與解放軍展開了密切的合作,他們在戰場上形成的壓力對國民黨形成了巨大的威脅,直接導致了國民黨的軍心動搖。
戰役進行到9月24日,濟南城終于被解放軍攻占,而國民黨的主要將領,包括王耀武,都被俘獲。
吳化文沒有錯過這個時機,他迅速發表了起義通電,宣布他的部隊正式加入了人民解放軍,并迅速移陣至黃河以北。這一刻,他無疑成為了歷史的關鍵人物。
解放
35軍之魂吳化文與新中國的命運交織
在隨后1948年10月29日的一份正式文件中,原國民黨的整編96軍將被重新編組為人民解放軍的35軍,而這個部隊的領導者就是吳化文。那個時候,吳化文的名字還沒有廣為人知。
但在短短的幾個月內,他帶領的35軍成為了戰場上的一支勇猛部隊。
到了1948年11月,吳化文和他的部下被派往徐州以西,他們成為了淮海戰役第三階段戰斗的重要參與者。
隨后,他們在1949年4月再次受命出征,這次是為了參與渡江戰役。4月20日是一個標志性的日子。這一天,人民解放軍的大軍越過了長江,強烈地宣告了他們的決心和勇氣。
渡江戰役
在這場大規模的行動中,吳化文指揮的35軍也發揮了關鍵作用。他們迅速占領了長江北岸的浦口浦和鎮江浦,然后與其他部隊一起向南京進軍。
經過一番激戰,到了4月23日,南京終于被成功解放。
在這系列戰役背后,吳化文和他的家人也經歷了不少心酸。當吳化文部隊離開濟南后,他收到了一個令人痛心的消息:他的家屬和一些辦事人員都被困在了囹圄。那段時間,吳化文情緒極為低落,曾多次流下傷心的淚水。
當時的陳毅元帥和周恩來總理都得知了這一情況。特別是周總理,他下令要盡一切努力去營救吳化文的家人。
陳毅
在南京解放后的第二天,1949年4月24日,吳化文抵達了南京的基鵝巷62號。當他下車時,看到門口等待的親人,特別是他的妻子,他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并上前與她緊緊相擁。原來,他的家人在周總理的努力下已經被成功營救。
然而,吳化文的過去并不是一帆風順的。
在1949年,當一切都看似穩定下來時,有關吳化文的爭議再次浮現。山東人民得知吳化文曾有漢奸之嫌后,向陳毅元帥發出強烈抗議,并請求處理吳化文。
陳毅元帥將這一情況匯報給了毛澤東主席。毛主席在明確了解吳化文的過去之后,決定不對他進行處罰,而是認為他在后來的戰爭中為國家做出了重要貢獻。
陳毅
實際上,吳化文在抗日戰爭時期確實犯有過錯,但他后來率部起義,為濟南和南京的解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毛主席認為,如果沒有像吳化文這樣的將領被共產黨接納,那么其他國民黨的將領可能也不會選擇起義。
新中國成立后,吳化文獲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勛章的榮譽。他還轉到地方工作,繼續為人民服務。他先后擔任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委員兼交通廳廳長、浙江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等職。
直到1962年,吳化文因病去世,人死賬銷。此事也就成了歷史上的一樁公案。
吳化文其人雖屢次倒戈,但他每換一次老板后,都能盡全力為主子辦事,雖然總能在人生的三岔口審時度勢,做出理性的判斷,加之其為人處世頗有親和力,所以盡管屢次倒戈為人詬病,然而終究得以善終。
吳化文
由于反復無常的原因,吳化文一直不受很多人待見。粟裕大將在回憶錄中就很少提及吳化文,哪怕是在講述南京解放時,也將吳化文這個大功臣一筆帶過。
不過,吳華文本人也很有自知之明,他曾將自己比作風塵女子,從了良,再也不干以前那些事兒了。
新中國成立后,吳華文也急流勇退,很快就告老還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