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零年春季的一天,我新四軍江南指揮部里的指揮陳毅、副指揮粟裕兩位部隊首長,都緊鎖眉頭,默默無語,凝神思考著什么。
他們所思所慮的是同一件事,那就是如何才能再派一支部隊北渡長江,進入江蘇北部,加強那里的戰斗力。
之前,一九三九年初,在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粟裕的精心而巧妙地操作下,控制了江蘇揚中、江都沿長江北岸一帶,擁有了向蘇北發展的跳板。
抗戰時期的陳老總與粟裕將軍(圖像)
當年八月,為了適應作戰需求,新四軍成立江南指揮部,下轄新四軍的第一支隊、第二支隊,陳老總任指揮,粟裕將軍任副指揮。
十月下旬,國民黨蘇北地方實力派李名揚請求江南指揮部協助其運送武器彈藥。陳、粟趁機派陶勇率領二支隊的第四團,利用早已鋪設好的跳板,渡過長江,進入蘇北,建立根據地。
不過,只有陶勇的一個團活動在蘇北,力量就太弱了,難以應對國民黨頑固派,乃至兵強馬壯的日偽軍。
為了加強我軍在蘇北的軍事力量,進一步鞏固、擴大蘇北根據地,陳老總與粟裕將軍多次聯名向新四軍指揮部申請,再派葉飛率一個團渡江北上。
但是,中共東南局書記、新四軍政治委員兼副軍長項英同志堅決反對,說啥也不同意。
其實,對新四軍渡江北上,進軍蘇北的行動,黨中央、毛主席早就有指示,但項英同志一直沒有徹底地貫徹落實。
抗戰時期,毛主席在延安(圖像)
放中央之所以要讓新四軍到蘇北去,那是有著重大的戰略考量的。
一九三八年下半年,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由南方紅軍游擊隊改編而成的新四軍,在江南地區建設的抗日根據地初具了規模。
但是,根據地處在集聚著日寇重兵的、原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附近。就新四軍當時的人員數量及武器裝備來說,他們很難進一步擴展江南的根據地,而且,隨時都有可能遭到日偽軍的毀滅性打擊。
鑒于此,為了拓展作戰地域,以更加有利、有效地打擊日寇及與日本法西斯暗中勾結的國民黨反動派,中共中央研究決定:新四軍要擇機離開已不能滿足作戰需要的江南地區,盡快前往戰略價值更高的江蘇北部(長江以北)一帶發展。
蘇北地區面積廣大,地勢開闊,人口多且密度大;糧食、棉花、食鹽等物品富足,利于新四軍的發展壯大。
抗日戰爭時期的蘇北地區的村落(圖像)
而且,它是日本侵略者出入長江的必經之地,也是與我黨領導的八路軍相融通的重要地域。
可是,項英同志擔心“擅自”離開蔣介石給新四軍指定的活動區域,會影響“抗日統一戰線”,會加劇國共雙方本已存在的矛盾沖突。
為此,他猶豫不決,一再遲滯貫徹執行黨中央、毛主席的指示。
一九三八年春季,毛主席就明確電告新四軍,根據戰爭形勢的發展,新四軍已到了轉換新的、更利于機動作戰的地域的時候,要從現駐守地區轉移出去,進駐江蘇茅山一帶。
不久,毛主席得知新四軍沒有什么動作時,就又以中共中央的名義,進一步指示新四軍:
“在茅山根據地大體建立起來之后,應分兵一部進入蘇州、鎮江、吳淞三角地區,再分一部分渡江,進入江北地區。”
誰知,項英同志仍是瞻前顧后,不能按照黨中央的再次指示,迅速行動起來。
此種情況下,黨中央、毛主席覺得有必要派人去皖南,直接跟項英同志好好地、具體地談一談。
新四軍政委項英同志(圖像)
于是,時任中共南方局書記,負責我黨南方各省工作的周恩來同志,于一九三九二月下旬,到了皖南的新四軍軍部駐地,做項英同志的工作。
周恩來跟項英詳細地傳達、解釋了黨中央發展壯大新四軍的指示精神,并和他具體商定了新四軍下一步的戰略規劃:鞏固南部根據地,向東進軍,抗擊日寇;同時,往北方運作,努力拓展生存空間。
之后,項英同志雖然接受,并開始落實此規劃,但他仍不能完全擺脫來自蔣介石的影響,繼續搖擺不定著。
這樣,新四軍的指揮機關及所屬部隊的二分之一以上,就仍寄身于國民黨顧祝同所部監控、包圍下的、安徽南部的窄狹之地。
陳毅、粟裕等新四軍將領多次建議、催促項英堅決執行黨中央的指示,不能舉棋不定,左搖右擺,否則,可能會給新四軍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
表情嚴肅的陳毅指揮(圖像)
一想到這些情況,一想到項英政委那否決他人意見時的不容辯駁的態度,陳老總、粟裕將軍兩人的心情就煩悶、不悅。
兩人各自沉思了許久后,陳老總首先打破寧靜,對粟裕說:“伙計,項英政委說葉飛一旦過了長江,肯定會被國民黨頑固派韓德勤消滅,你以為如何?”
粟裕將軍看了眼陳老總,然后,面對著墻上的地圖,慢條斯理地說:“他可以那么認為,但我覺得不會!一則,蘇北的地形地勢利于部隊的展開;二則,葉飛是個很懂得游擊戰術的同志,所以,我們的部隊過去了,只會發展壯大,絕無被消滅或受制于他人的可能。”
說到這里,粟裕回頭望著陳老總,見他沒有發表意見的意思,就又接著說:“何況,已經到了蘇北的陶勇,不僅沒有被消滅,還站穩了腳跟。葉飛去了怎么反倒會被消滅呢?這種觀點,不靠譜!”
新四軍將領葉飛(圖像)
粟裕將軍談論問題,向來都是經過反復思考的,一般不是臨場發揮、即興而作。而且,他對于情況的分析判斷,歷來沒有大的出入,八九不離十。
深知粟裕將軍的陳老總,聽了他的一番分析后,當即拍了一下桌子,語氣堅定地說:“老伙計,看來我們得給咱們這位政委大人制造點小小的’難題’了!現在,我們就拍個電報告訴他——葉飛渡江北上,勢在必行!”
粟裕將軍立即豪氣地大聲回應道:“好,我同意!屆時,如果葉飛北渡失敗了,部隊打光了,我粟裕負完全責任,愿意接受上級的任何處罰——不管是槍斃,還是囚禁。”
陳老總見粟裕將軍如是說,哈哈一笑,也朗聲表態道:“若是我們的行動,驚嚇了蔣委員長,影響了國共雙方的’合作抗日’,我陳毅負責。”
接著,陳老總建議,把自己與粟裕將軍的這些態度,一并寫到電報中。
心情舒暢的陳毅指揮(圖像)
電報發送給新四軍軍部后,陳、粟兩位指揮相視一笑,內心感到輕松、舒暢無比。
結果,在陳老總、粟裕將軍的堅決提請下,項英同志只得根據黨中央的有關指示精神,同意了他們的行動計劃。
葉飛的奉命及時渡江,為我新四軍創建蘇北抗日根據地,打擊日頑反動勢力,取得一九四零年“黃橋決戰”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與此同時,此舉,也減少了后于一九四一年初發生的、蔣介石蓄意發動的“皖南事變”,給新四軍造成的損傷。
主要參考文獻:《陳毅傳》、《粟裕戰爭回憶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