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環(huán)球網報道,6月24日以色列與伊朗達成?;饏f(xié)議,特朗普隨后發(fā)文稱中國可繼續(xù)購買伊朗石油。此言論引發(fā)國際關注,背后藏著復雜的政治與經濟考量,同時也讓西方察覺到一些“不妙動向”。
特朗普稱中國可買伊朗石油,還希望中國大量購買美國石油。他這么說,一是想把自己塑造成促成中伊石油貿易的關鍵人物,給自己打造“和平締造者”形象,為其政治資本加分。二是美國石油產業(yè)面臨壓力,2月-4月中國連續(xù)兩個月未采購美國原油,美國原油出口量降至2020年以來最低點。特朗普想打開中國市場,緩解美國石油產業(yè)壓力,同時石油企業(yè)家是其和共和黨的重要金主,推動石油出口有助于提升他的支持率。
哈梅內伊(資料圖)
不過,美國要真正取消對伊朗制裁并非易事。美國對伊朗的石油禁運是“極限施壓”的核心手段,若要臨時豁免制裁,需經過財政部、國務院和國會等復雜程序。而且美國國內鷹派力量仍堅持對伊“極限施壓”政策,特朗普若想放松制裁,面臨巨大內部壓力。所以,特朗普的話更像是一種政治手段,意在制造話題和影響,未必會真正落實。
事實上,近期中伊石油貿易有活躍跡象。據(jù)英國能源市場分析機構數(shù)據(jù),6月1日至20日,中國平均每天從伊朗進口約180萬桶原油。另一家研究公司數(shù)據(jù)顯示,6月1日至27日,這一數(shù)字平均為146萬桶。伊朗在5月和6月初的石油出口量也達到近年來最高水平。
此前受美國制裁影響,中國暫停了與伊朗的直接原油交易,通過第三方轉口貿易進口伊朗石油。如今這種“水面下的合作”相當活躍,西方擔心這會成為美國對伊制裁體系的“實質性突破口”。若中伊能繞過美元體系完成石油交易,將為其他被制裁國家提供范例,美國在中東的制裁威懾力會大打折扣。這才是西方能源界所擔心的關鍵,他們關注的不只是中國進口伊朗石油的數(shù)量,更是背后可能引發(fā)的制裁體系松動問題。
特朗普(資料圖)
對于特朗普的言論,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回應稱,中方會“根據(jù)自身國家利益,采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這表明中國在能源問題上有自己的考量和立場,不會受美國隨意擺布。
中國作為全球能源需求大國,已形成“去風險化”的原油進口格局。俄羅斯通過管道運輸提供約31.5%的份額,沙特、伊拉克等中東傳統(tǒng)伙伴提供約22.8%,美國頁巖油僅占約3.7%,伊朗石油雖有價格和質量優(yōu)勢,但中國對其依賴度并非不可替代。中國會基于平等互利、長期友好原則,根據(jù)自身需求和發(fā)展戰(zhàn)略,來決定與伊朗的石油合作事宜,確保能源安全的同時,也避免卷入不必要的外交和金融風險。
伊朗方面正積極拉近與中國的合作距離。此次伊以沖突后,伊朗每日的石油出口較過去12個月平均水平增加了44%,平均每天出口233萬桶石油,正試圖向全球市場輸送盡可能多的石油。除了石油貿易,雙方在交通基建、核能開發(fā)等領域也有項目穩(wěn)步推進。伊朗深知,擺脫孤立的現(xiàn)實方式是進一步“東向”,中國是其在亞洲重要的貿易伙伴和政治合作方,加強與中國合作對其經濟發(fā)展和國際地位提升至關重要。
特朗普(資料圖)
中東局勢向來復雜多變,此次?;饏f(xié)議雖已達成,但僅僅過了幾個小時,雙方就相互指責對方破壞協(xié)議,戰(zhàn)火再起。特朗普的高調“斡旋”看似想制造和平假象,實則可能因他的混亂信號誘發(fā)地區(qū)誤判。
從長遠看,若美伊關系沒有實質性改善,美國對伊制裁不解除,中伊石油貿易很難完全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但如果伊朗在支付結算等方面取得突破,或是中美關系進一步緩和,中伊能源合作全面回歸也并非不可能。無論如何,中國會始終秉持原則,在保證能源安全的前提下,謹慎處理與伊朗的合作事宜。而西方對于中伊合作的擔憂,也反映出其在中東地區(qū)影響力面臨挑戰(zhàn),以及美國制裁政策正受到越來越多現(xiàn)實因素的沖擊。未來,中東局勢仍將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其走向將對全球能源市場、地緣政治格局等產生深遠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