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丨卡卡
文丨卡卡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越有錢有本事越自律!”
這次的場面真的是太壯觀了,正值香港回歸28周年,香港海岸迎來了大陸派去的山東艦、延安艦和湛江艦等“大船”。
船很大,但是咱們祖國媽媽的情懷更大,她知道香港民眾對于航母是狂熱的,特別準許當地可以“免費參觀”,格局夠大。
然而有一位小朋友要失落了,他就是霍啟剛與郭晶晶的兒子,霍啟剛專門帶他來,但是卻沒有資格參觀。
不少人以為,霍家會動用特權給孩子爭取一個機會,但是霍啟剛的一段話盡顯格局,他說了什么呢?
萬人空巷看“大船”
香港人是見過世面的,什么盛事沒經歷過?可這一次,全城的熱情被徹底點燃。
免費參觀的消息一放出來,搶票的狂熱,讓任何一場頂級演唱會都相形見絀。
網絡被擠爆,系統幾度癱瘓,幾萬張門票在幾小時內消失無蹤,這不是商業炒作,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渴望。
搶到票的,是幸運兒,沒搶到的,干脆扶老攜幼,全家出動,守在海濱長廊。
隔著一片波光粼粼的海水,也要親眼看看這個“大國重器”到底長什么樣。
放了暑假的孩子,剛退休的阿叔,中環的金融精英,旺角的攤主……所有人的話題,都默契地轉向了這艘停在港灣里的鋼鐵巨獸。
那股興奮勁,是裝不出來的。這艘船,顯然碰到了香港人心里最深、最軟的那根弦。
對上了年紀的香港人來說,維多利亞港里停泊的外國軍艦,是他們青春記憶里抹不去的背景板。
那時高大的外國水兵在灣仔、尖沙咀街頭招搖而過,帶來的是一種混雜著好奇、羨慕與疏離的復雜情緒。
那是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是站在自家門口,卻總覺得少了點底氣的無奈。
家是自己的,但規矩好像不是。
今天同樣的海港,??康氖菕熘逍羌t旗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戰艦。
艦上威風凜凜的殲-15,像蓄勢待發的雄鷹,旁邊護航的萬噸大驅,線條冷峻。
每一個細節都在說話,說的不是威脅,而是一種強大的安心。
什么叫揚眉吐氣?這就是。
幾十年的物是人非,幾代人的默默期盼,在這一刻,終于凝聚成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
當香港市民排著長隊,踏上那寬闊的甲板,當孩子的小手,好奇地觸摸著冰冷的艦身,當他們仰頭看著那巨大的艦載機模型,驚嘆出聲時,他們觸摸到的,又何止是鋼鐵?
那是一個國家堅實的臂膀,和一份不言而喻的承諾:這個家,有我守著。
學生很積極,但有一個人進不去
這股“航母熱”,像投入湖心的一塊巨石,激起的漣漪,一圈圈蕩漾開去,遠比想象的更深。
最先被觸動的是孩子們,許多學校抓住這個機會,把課堂搬到了維港邊。
歷史老師指著航母,可以把中國海軍從“舢板”到“航母”的百年艱辛講得活色生香。
地理老師可以借著航母的航跡,講解國家的海疆與安全。
而那些幸運登艦的孩子,更是上了一堂一生難忘的國防啟蒙課。
那種撲面而來的震撼,那種腳踏實地的自豪,比任何教科書上的文字都來得猛烈、深刻。
緊接著,這股熱潮涌入了街頭巷尾。
文具店里,航母造型的筆記本、殲-15圖案的文具被擺在最顯眼的位置,而且上架就賣光。
這不是什么官方組織的宣傳,而是市場最真實直接的反映。
當孩子們把航母模型小心翼翼地放進書包,用著印有艦徽的鉛筆時,“國家認同”這個宏大的詞匯,就這樣被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可愛的日常物件,悄無聲息地融入了他們的生活。
這種自下而上,由外及內的改變,讓香港與內地的連接,不再僅僅是經濟報表上的數字,而是一種情感上、精神上的深度共鳴。
在一片舉城歡騰中,一則“遺憾”的新聞,卻意外贏得了全港的掌聲。
愛國商人霍啟剛的兒子,是個小軍迷,做夢都想登上山東艦。
可惜,參觀規定11歲以下兒童因安全原因不能登艦,他的孩子年齡恰好不夠。
以霍家的身份和人脈,想為孩子爭取一次破例,恐怕不是什么難事,所有人都看著霍家會怎么做。
面對媒體,霍啟剛的回答坦然而平靜:“規定就是規定,雖然遺憾,但必須尊重。帶著兒子參觀了軍營,感受保家衛國的不容易?!?/strong>
這幾句話,輕描淡寫,卻擲地有聲。
在一個極度講究人情與關系的社會里,一個身處頂層的家庭,選擇在萬眾矚目下放棄特權、遵守規則,這本身就是一堂含金量極高的“愛國課”。
它無聲地告訴所有人:真正的愛國,不只是為國家的強大而熱淚盈眶,更是為了維護這個國家的秩序與公平,而主動約束自己的特權和欲望。
“規則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在這一刻,被詮釋得淋漓盡致。
霍家少爺沒能踏上那塊甲板,但這塊“上不去的甲板”,反而成了他人生中最好的一間課堂。
它讓一個孩子明白,一個強大的社會,讓人敬畏的不僅是力量,更是規則。
這種身教,比一百次登艦參觀,更能刻進骨子里。
震撼,余音未消
航母的到訪,終究是短暫的,幾天后,它鳴笛啟航,龐大的身軀再次融入深藍。
但它留下的東西,卻會長久地扎根在這座城市的土壤里。
它在無數香港市民,尤其是孩子們心中,投下了一個巨大的、清晰的影子。
關于“國家”的概念,從此不再遙遠、抽象,而變得具體、親切,甚至帶著海風的味道。
或許很多年后,香港的某個青年選擇投身國防科技,驅動他的,就是童年記憶里,那艘巨艦投下的震撼光影。
從1997年,駐港部隊的軍艦駛入維港,到今天,國產航母從容???。
這二十多年的光陰,是香港與祖國這條大船,從并排行駛,到漸漸并軌、融為一體的航程。
這種融合,已不再需要刻意強調和反復宣講,它就像呼吸一樣自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巨艦遠航,而香江,已然駛入新的航道。
你怎么看霍啟剛的發言呢?
參考資料:
【1】珠江頻道
【2】中國軍網2025-07-03《海軍山東艦航母編隊抵達香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