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為什么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能被選到課本中?接下來小編就帶領大家來看看,網友們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
很多年前,大概是我念小學的年紀 快要除夕了,家里的年豬肉還一直沒有去買 奶奶整天念叨著,幸運的是隔壁村有家殺了豬,可以去買到,于是爸爸連夜趕過去買肉。 那晚剛下過雪,月圓之夜,雪光輝映著月色,落光葉子的樹椏在月色中投下斑駁的黑影, 即便是晚上,視野之內依然清晰可見 我在家里終于等到爸爸回來,背著半扇豬肉,推門而入,肉上還微微冒著熱氣 … 現在我已年近5旬 爸爸與奶奶早已離開人世 但這個畫面 一直留在記憶中
沒有經歷難以理解記承天寺夜游的深意啊! 如今才明白,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年少時,懷民常有,月色不常有, 而今,月色常有,懷民不常有! 年少時,佳友如懷民者何其多也,醉酒當歌,人生幾何,月色再美,也無暇多看一眼; 而今,好友慢慢散去,再美的風景,恐也無人共鳴,唯有月色常相伴,錯把月影當懷民。
人到中年或許才讀懂蘇軾 蘇軾的那一句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現如今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
這個初秋的雨夜,睡在老家床上無所事事刷著頭條,突然想到年少的時候月亮又圓又亮。那是一個晚自習下學以后,回到家門口敲門,等著媽媽給我開門的時候,仰頭看那輪月亮是那么亮,都能依稀看見書上的字,而我還能聞到前院洋槐花的香味,聽得見后院鴿子拍打翅膀的聲音,那樣的少年的時光不再有了。
那時候是沒懂那個境況和境界。人生漫長,語文書從來就不是讓我們讀懂當下的,而是是讓我們用一輩子去體悟的。經典之所以經典,必定是千百年大浪淘沙的結果。
上初中的時候,有天早自習,去學校的路上看到了震撼人心的流星雨,20多年過去了,那畫面至今留在腦海里
看完網友的這些精彩分享,手機屏幕前的你們是不是也有一肚子的話想說,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