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個日本仔!”
12歲的羅善學聽到這句話時,整個人都懵了,回過神來的他氣憤不已,和對面的男孩扭打了起來。
可不管打得多么兇狠,對方還是在咬牙切齒地罵著他是個“日本仔”。
羅善學非常沮喪,忙不迭地跑回了家,質問媽媽韋紹蘭:“媽媽,為什么他們會說我是日本仔呢?”
韋紹蘭聽后,還沒說話就掉下了眼淚,這一瞬間羅善學明白了,小朋友的那句“日本仔”并非空穴來風。
而當他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之后,羅善學對于母親的恨意似乎就越來越深了。
韋紹蘭身上究竟發生了什么事呢?
曾經的“慰安婦”
提起當年日軍的殘暴,都會想起大屠殺或是“731”拿人體做實驗等等事件。
但其實還有一個群體更為悲哀,就是“慰安婦”們,韋紹蘭就是其中的一位。
1944年的韋紹蘭24歲,這一年她結婚了,婚后生育了一個女兒。
不過,讓人無奈的是,韋紹蘭生在亂世,就像電視中演的一樣,日本人時不時就會去村子里大掃蕩。
這時,全村的女人們都會逃走,因為只要落在敵人手里,就是無盡難熬的時光。
可韋紹蘭就沒有那么幸運了,因為一次大掃蕩中,她背著女兒根本跑不快。
剛出村口不久,她就被一伙拿著槍的“鬼子”抓住了。
她嚇得再也不敢動,在這些人的帶領下她被押上了車,在車上和她一樣被抓住的,還有6名女性。
不一會兒,她們就被帶到了一個磚頭房子里。
韋紹蘭不是不想抗爭,可當她看到一個拿著尖刀進來的人時,瞬間失去了所有的力氣。
因為只要她敢表現出一點抗拒,尖刀刺向的并非是她,而是她的女兒。
這樣的情況下,韋紹蘭也就只能服從。
和她一起被關押的婦女也有不服從的,就會被那些兵拿著皮鞭打來打去,回憶起那段日子簡直是苦不堪言。
不過,因為韋紹蘭一直表現得非常膽小,所以日寇對她看管也算不上很嚴,她一直就想著怎么逃出去。
終于有一天,讓她有了個機會,她謊稱自己肚子非常痛,去上廁所的間隙,趁沒有人把守,她急忙帶著女兒跑出了這個噩夢般的地方。
在走了不知道多久之后,韋紹蘭終于看到了自己的家,在進門的一瞬間,她才感覺雙腳一陣生疼。
韋紹蘭定睛一看,原來是自己的腳早就被磨破了,流得到處都是血。
丈夫看到她的慘狀,也非常得吃驚。
“回來就好,吃點飯再說。”
聽到這一句的韋紹蘭從恍惚中驚醒,回想到前幾天所經歷的一切,她哇的一下就哭出了聲音。
而丈夫看到妻子這樣,也不由自主地跟著落了淚。
意外的孩子
回到家中,韋紹蘭發現自己的身體有點不太對勁,好幾個月沒有例假。
她猛然醒悟,自己應該是懷孕了。
可在慰安所中,一天侵犯她的多達五六個男性,從20多歲到50多歲的,她也實在是分不清哪個會是肚子里孩子的父親。
韋紹蘭自己也不知該如何是好,可村里有人親眼看見她被日寇抓走。
年輕婦女被抓,誰都知道這意味著什么。
丈夫第一時間就想讓韋紹蘭打掉這個孩子,可婆婆卻堅持讓她生下來。
因為這個時候打胎也意味著韋紹蘭大概率會喪失生育能力。
所以,在百般無奈下,韋紹蘭將這個帶著日本血統的孩子生了下來,而同年,她失去了自己的大女兒。
韋紹蘭生了一個“小日本”這件事也被全村上下都知道了,在后來的日子中,她想著還是得為羅家開枝散葉,才能讓自己身上污名少一點。
一連努力了十年之久,韋紹蘭才給羅家生下了一個兒子。
可是,這也成了大兒子羅善學噩夢的開始。
悲慘的人生
孩子多了起來,對于羅家也并非好事,因為負擔也大了。
韋紹蘭的丈夫也是一個平常人,他對非己出的孩子的確做不到什么慈眉善目的感覺。
所以羅善學自記事以來,他的日子就過得分外的艱難。
上學只上到了小學三年級,養父就不再供他讀書,所以他只能輟學在家,無休止地做勞動。
每天又是放牛,又是割草,還得種地,小小的身板哪里能經得起這么多的艱辛。
所以在得知自己原來是母親當慰安婦留下的孩子后,羅善學開始越來越恨韋紹蘭。
親情化為仇恨
在得知自己是“日本仔”之后,羅善學也明白了為何村子里的人總是對他母子倆態度惡劣。
他開始埋怨母親,當年就不應該生下自己。
而韋紹蘭面對兒子的怨恨,只能獨自垂淚,她也不知道該如何解釋這一切。
轉眼間,羅善學也到了二十多歲的年紀,該談婚論嫁了。
韋紹蘭找了不少媒婆給他說婚事,確實也有五六個姑娘來過他們家,可是對方一聽羅善學有一半的日本血統就火速逃跑了。
現在聽到這些,或許覺得不可思議,可那會兒還是60年代,抗日戰爭雖然已經結束,但民族的仇恨依然深埋心底。
所以,作為“日本仔”的羅善學一直到老,都沒有人愿意嫁給他。
韋紹蘭到底是經過大風大浪的,她也勸羅善學,以前那種社會連野菜都沒得吃,她都活了下來。
如今不過就是村里人的風言風語,有什么好在乎的呢?
可羅善學心里卻依舊難過,因為他也非常想要一個家庭,哪怕是個老伴,每天喝口稀飯,那樣的生活他也覺得非常溫馨。
不少人也問羅善學,以后老了怎么辦呢?
羅善學則非常的悲觀,他回答當母親去世的時候,他也不想活了,喝口農藥一起走得了。
而羅善學更仇恨的其實就是他的養父,其實生在這個環境雖說苦了點,只要有個人耐心引導,他也終究可以走向和解。
可偏偏韋紹蘭的丈夫是個大老粗,根本不明白羅善學比其他孩子更需要靠學習走出農村。
再加上韋紹蘭在之后又生了三個孩子,這些弟弟妹妹也沒有大人耐心教導,反而是和村子里的人一起辱罵羅善學。
父親的厭惡,還有兄弟姐妹的嫌棄和母親的無能為力,這位羅善學共同織造了一個痛苦的人生。
后來,他的故事被人報道出來,也有人問過羅善學這樣的一個問題:
“如果用科技找到了你的父親,你會如何呢?”
羅善學平靜地回答道,會用刀砍死他,為他的禽獸行為而買單。
足可見,羅善學的人生之中似乎充滿著仇恨。
不過,再大的仇恨,也隨著時間慢慢淡去了,他的父親死后,兄弟姐妹來往也很少,羅善學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只和母親相依為命。
村子里的人似乎也就將那段歷史淡忘,可韋紹蘭沒想到,在若干年后,自己的往事居然再次被人揭開。
被揭開的傷疤
2012年,母子兩個的悲慘故事被導演郭柯拍了出來,將電影取名為《三十二》。
這讓韋紹蘭的傷疤再一次暴露在了眾人的面前,可在紛擾的討論聲中,卻沒有她最想聽到的道歉。
韋紹蘭生下羅善學的悲劇其實并不是只有她一個人,當年在日寇戰爭之時,像韋紹蘭這樣經歷的女性有千千萬萬個。
而她的生活只是一個縮影,還有很多慰安婦死在了那些年。
當年也有日本記者看到了這些電影后很受觸動,但他們也并沒有為韋紹蘭維權成功,直到2019年她去世都沒有等來一句道歉。
羅善學也在后來的采訪中不止一次表達自己對于那些年的日本兵的仇恨之情。
為了表達自己的情緒,他曾對著鏡頭大喊: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
其實,真相也是如此,從小就土生土長在中國農村的羅善學學的是中國話,吃的是最原始的雜糧飯,在養父去世還會披麻戴孝。
可是,偏偏他的出生在一開始就是個錯誤,在民族仇恨最濃烈之時,就算他是無辜的,但也難免成為眾人嫌棄的對象。
結語
羅善學的悲劇命運歸根結底,其實還是因為當年日本人在我國犯下的罪行。
他們喪盡天良的作風也讓不少人過著極其悲痛的一生,羅善學與韋紹蘭也只是其中的縮影罷了。
可是,令人氣憤的是,事實擺在眼前,他們依舊想要否認當年的罪惡。
對以往的惡性,甚至都不會說一句道歉的話語。
知惡而不承認不面對,這才是人性最大的惡。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