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上海車展在五一假期落幕,相較于以往,今年車展在社交媒體上的聲量顯得有些平淡。
沒有自帶流量的品牌大量參與,也未出現引發熱搜的意外事件,就連車展展館內主通道的 LED 廣告,在車展期間都還是招租狀態,可見廣告招商也受到了影響。
從整個汽車市場規模來看,車展銷量平淡有其原因。近年來,中國新車市場增長緩慢,雖 2024 年有微增,2025 年第一季度增長較多,但主要是出口貢獻大,國內市場增長依舊低迷。
然而,市場蛋糕大小變化不大的情況下,蛋糕的分配卻在劇烈變動,本土品牌和跨國品牌之間的市場份額發生了逆轉,曾經長期主導中國市場的合資車企,如今已逐漸成為防守者和追趕者。
回顧過去 40 年,合資車企在中國市場經歷了三個階段。
從 1984 年上海大眾成立到 2001 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前,是合資車企的成長期。上海大眾和桑塔納的成功,開創了跨國車企在中國的合資發展模式,同時也初步建立了中國達到全球標準的汽車產業鏈。
這一階段,大眾、奧迪、豐田等合資品牌憑借先發優勢,在中國市場占據領先地位,建立了消費者對汽車品牌的認知序列。
2001 年中國入世后,合資車企迎來爆發期。入世后,大量主流跨國車企紛紛進入中國市場,它們沒有如預期般以出口產品的方式進入,而是選擇本地合資建廠,因為中國市場增長迅速、潛力巨大,本地生產更利于贏得市場且成本更低。
這一時期,中國家庭用車市場正式起步,新車年銷量大幅增長,中國迅速躍居全球最大新車市場。
同時,跨國汽車零部件巨頭隨車企涌入,中國汽車產業鏈迅速成熟,本土汽車研發人才也大量涌現。一些領先的合資車企,如上汽通用、上汽大眾和東風日產等,甚至具備了完整的汽車研發能力,推出了朗逸、啟辰等暢銷車型。
但從 2018 年特斯拉在華建廠開始,合資車企逐漸步入衰退期。特斯拉在華建廠具有多重象征意義,它標志著新能源車在中國真正普及,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需求從政策推動轉向自發需求。
同時,電動化轉型削減了傳統燃油車動力總成的技術門檻,這曾是合資品牌與本土品牌的重要差距所在。此外,特斯拉打破了 50:50 的合資模式,中國汽車政策更加開放。
在特斯拉帶動下,本土新能源汽車新勢力崛起,車型改款和更新速度加快,進一步壓縮了合資車企的市場空間。
如今,合資車企在中國市場的衰落已十分明顯。
除豐田外,多數合資品牌銷量萎縮幅度超過 30%,本田、日產銷量降至巔峰期的一半,通用、福特不到巔峰期的三成,標致雪鐵龍、現代起亞等更是不足兩成,部分品牌甚至已出售或轉讓工廠,處于半隱退狀態。
那么,是什么讓合資車企失去了領先優勢呢?
為什么“合資車”降價后,銷量也沒有上升,反而是國產車的銷量占據了絕大多數國內汽車市場呢?
一方面,電動化浪潮抹平了合資車企的技術護城河,本土品牌經過多年發展,產品與合資車的差距不斷縮小。
另一方面,合資車企自身存在結構性問題,決策鏈條過長。合資車企的產品規劃通常由外方總部確定,中國市場一線人員即便意識到產品問題,推進改進也困難重重。
此外,合資車企還存在 “大公司病”,過于依賴供應商提供方案,缺乏對市場一線的感知能力,導致產品改進速度緩慢。
理想、小鵬、蔚來的展廳,你會發現人氣火爆、價格不菲,ET9、仰望U8動輒七十萬起,卻依然訂單不斷。
比亞迪的第五代DM系統、華為的ADS 3.0智駕方案,都是真刀真槍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的那一堵墻。蔚來建了兩千多座換電站,全國高速基本覆蓋,小鵬的城市智駕幾乎不挑路。
蔚來ET9的全域900V架構、天行智能底盤,不輸甚至超越了同級寶馬、奧迪的旗艦車型;理想L9那套“家庭頭等艙”座艙,不光好看、好坐,連冰箱空調電視都能一鍵配齊。
現在的國產高端新能源車,不再是靠堆配置,而是憑實力上牌桌。
面對市場新局面,合資車企也在采取應對策略。
一些車企采取短期防守型策略,如削減產能、裁員、收縮經銷商網絡和產品降價等,以應對財務下滑,止損求生。
部分車企選擇與中國本土車企深度合作,進行反向合資,如斯特蘭蒂斯集團與領跑汽車的合作,通過這種方式,跨國車企借助中國本土車企的技術和產品提升競爭力,本土車企則獲得資金等支持,實現雙方互補。
還有一些合資車企推出新能源車型,直接與本土品牌競爭,尤其是豪華車品牌,如奔馳、寶馬、別克等,它們憑借長期積累的品牌力,試圖通過引入中國供應商,補上電動和智能方面的短板,奪回市場份額。
當然,也有部分合資車企選擇退出或收縮中國市場,如韓系的現代起亞等,不過它們在全球其他市場仍有競爭力,并非徹底失敗。
市場的本質是滿足消費者需求,無論合資車還是國產車,只有不斷提升產品品質,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才能在市場中立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