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界的“鐮刀”從未停止過收割。
近日“江西女子裸辭,開2元面包店:1天收入80,花15萬積蓄,半個月關店”的新聞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平常餐飲店賠錢關門的消息屢見不鮮,大家早已習以為常。
可這次,從開店到關店只用了15天,賠光15萬積蓄的新聞,還是令人很震撼。
初看2元面包店這個項目,感覺還是很有潛力的。在大家都消費降級的心態下,2元的面包就好像面包界的“蜜雪冰城”,按理說這個項目還是很抗打的,顧客也會排長隊搶購的。
可為什么日營業額只有80元,短短15天就開不下去了?
難道這又是一場換湯不換藥的“收割”鬧劇?
“開一家店費用不到5萬,月入達到5位數,半年就能收回成本”,這樣的宣傳,讓不少人覺得自己碰到了發財的好機會,既不考察市場也不品嘗面包味道,便爭分奪秒無腦開店。
據鳳凰周刊報道,2023至2025年,2元面包店以每年超4300家的速度擴張,僅濟南便涌現300余家,長沙、南寧等城市單城門店破百。
然而,與這種火熱的開店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各大平臺出現的“2元面包店出現倒閉潮”的新聞。
江西的夏女士就親身經歷了這場倒閉潮。
今年5月,她不顧家人反對,毅然從上海裸辭,回到老家南昌開了一家2元面包店。
當時夏女士在刷短視頻時,接觸到一個開2元面包店的網紅。該網紅承諾2元面包店可以達到“80%毛利率”,還表示開店過程中能全程提供幫助,且很多學員都已成功獲利,這些說法很令人心動。
于是夏女士支付了加盟費2萬,設備押金5萬和裝修費7萬。
然而開業后才發現,所謂的原材料和獨特配方不過是預制的冷凍面團,而承諾的全程提供幫助也只是一本開店手冊。
開業當天,竟然只有7名顧客,最差的一天只賣了40元。她嘗試開展線上團購,卻被要求營業款打入該網紅賬戶,而且更氣人的是,60天后該網紅才能把錢返還給她。
雪上加霜的是,幾天后,她的店旁邊又開了兩家2元面包店,最終經營15天后,夏女士的面包店只能關門大吉,她還倒欠員工2萬工資。
也許有人會說,可能是二線城市的消費能力不行,如果開到一線城市或許可以賺大錢。
2023年6月,首家2元面包店于濟南火車站附近誕生,憑借著2元的低價、多種口味、單日銷售超1000個,以及最高不超過5元的價格,迅速席卷了很多二、三線城市。
2024年,北京、福州、西安等一線城市的社區、學校周邊也出現了大量的2元面包店。
但從2025年開始,一線城市的光環,也挽救不了2元面包店批量倒閉的命運。
廣州一位店主透露,剛開始一天能賣1900多元,后來就降到幾百元,每天能賺200元就不錯了,但房租要十幾萬,僅維持一個月就倒閉了。
其實2元面包店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過于強調低價,低價本是一把雙刃劍,在吸引顧客的同時,也壓縮了利潤空間,最終還是刺向了創業者。
面對餐飲業已經很卷的狀況,如果只知道一味地打價格戰,將很難避開“倒閉”的命運。
很多2元面包店采取薄利多銷的策略,為什么最后卻難以為繼?
薄利多銷的策略中,“多銷”是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店鋪選址要在人流量較大的商圈。
然而,商圈租金不便宜,給店鋪經營帶來巨大的壓力。
據有些店主核算,如果單個面包的原料成本是0.58元,除去租金和人工成本,每天最少需要銷售600個面包才能保本。
但在一線城市,這樣的銷售額有時都很難達到,更不用說二、三線城市或小縣城了,最后的結果就是低價無法覆蓋高租金。
影響2元面包店存活的因素除了成本以外,還有中國人固有的生活習慣。
盡管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中國人的早餐還是傾向于包子、饅頭、油條、豆漿等傳統美食,面包并不是早餐的剛需。
2024年艾媒咨詢數據顯示,中國每周至少購買一次烘焙食品的消費者占比高達90.6%,其中每天都購買烘焙食品的消費者占比僅為2.0%。
再加上為了嚴格控制原料成本,2元面包店在原材料上能省就省,品質上也很敷衍,像用玉米油代替黃油或花生油、糖量減少20%或用糖漿代替、餡料減少25%、
這樣就出現了“奶油味越來越淡”“紅豆餡越來越小”“面包又干又硬”等問題,很多消費者表示“買過一次就不想再吃第二次”。
對于餐飲經營者而言,提高復購率關乎生死存亡。如果忽視復購率,只追求吸引新顧客,就像在漏水的桶里加水,最終只能落得空桶的下場。
而且所有打價格戰的行為都存在兩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同質化嚴重與技術壁壘缺失。
2元面包店的創業者很多沒有經過專業的烘焙培訓,缺乏多元化創新的能力,也研究不出獨家配方。
致使很多產品集中在原味、椰蓉、肉松、豆沙等基礎餡料的面包,形態也多為圓形,庫存數量通常不會超過12款。
很多經營者產品的更新僅限于餡料的替換,經常是好幾個月都沒有新品研發出來,使消費者逐漸失去新鮮感,造成客戶流失。
技術壁壘的缺失,導致開同類型的店沒有門檻,周圍同行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進一步加劇了經營困境。
2元面包店看似投資不高、回本較快,能讓大家快速掙到大錢,實際上只會加速內卷競爭,最后造成“速生速死”的結局。
2元面包的出現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在消費降級的浪潮中,對市場進行的一次精準狙擊。
近幾年,隨著白糖價格從5400元/噸漲到6700元/噸,黃油的價格漲了一倍,最終導致不僅普通面包漲價不斷,還衍生出了很多的“面包刺客”。
很多消費者抱怨,面包價格高得吃不起。30元以上的網紅面包,更是引發了消費者的強烈反感。
比如,被稱為“吐司界愛馬仕”的銀座仁志川售價高達98元/條,憑借高價吐司一度走紅,但因產品缺乏持續創新,價位又一直居高不下,一年后因客流銳減陷入困境。
在這種背景下,2元、3元的面包橫空出世。它們不需要華而不實的設計和噱頭,只要是普通的面包就可以。就是這種對高價的精準打擊,才誕生了2元面包店。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2元面包店都失敗了,有人還是通過努力將其做成功了。
2024年5月,山東淄博的“00”后劉碩開了一家2元面包店,最高日入4000元,他成功的秘訣就是“手作面包,現烤現賣”嚴把質量關,同時有18種口味的面包。
更關鍵的是他沒有加盟,而是借助自媒體平臺引流推廣,店鋪也選在富有人氣的網紅步行街。
但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2元面包店真的能盈利嗎?
答案是肯定的,不過掙錢的主要渠道并不是開店賣面包,而是向小白創業者“賣課”“賣加盟”而賺錢。
目前,網上“出鏡率”較高的2元面包店加盟品牌有“蘇昧”“羿南”“輕森”“爆囧”等,加盟費用在1萬元到4.98萬元不等。
加盟費包含培訓費用、設備費用和后期的新品更新等服務。
但很多時候,總部后續產品的更新僅限于餡料,沒有門店推廣,原料還需要從公司拿貨。
此外“賣課”的費用是9800元/人,教學時間在2~3天。
很多品牌商揭露:“等市場上開滿了2元店,也賺到錢了,到時就可以撤出了。”
而造成眾多小白經營者被收割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很多年輕人想反叛職場內耗。
近幾年,網上到處都是“護士辭去醫院工作做2元面包,每天營業額破3000多元”“二胎寶媽不上班,開2元面包店月入5位數”等類似的短視頻帖子,將創業簡化為“低門檻逆襲”,使很多人都想通過這個項目可以脫離職場,達到財務自由。
然而,他們卻忽視了創業的風險,尤其是跨行創業。
2元面包店這種輕創業模式雖然成本低、門檻低,但實際風險很高且隱蔽。
在裁員潮沒有退去,就業壓力不減的情況下,創業成為許多人的出路,但動輒血本無歸的案例比比皆是。
2025年的創業環境,比“敢闖”“敢賭”更重要的是“會躲”。畢竟,普通人無法掙到自己認知以外的錢,所以投資創業時一定要謹慎。
參考資料:
1.餐飲新紀元《江西女子裸辭,開2元面包店:1天收入80,花15萬積蓄,半個月關店》
2.餐企老板內參《全網都在吹的2元面包,開始出現倒閉潮》
3.紅餐網《開業10天就倒下!2元面包、7元生燙牛肉米線……批量“收割”創業者》
4.餐創指南《開店兩周就關門?2元面包店,正在“收割”餐飲小白》
作者:九思
編輯: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