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在買房的時候,看到一梯一戶四個字,眼睛都亮了。
銷售也在極力地推銷,聲稱一梯一戶的優點太多了,電梯直達您家,私密性天花板,公攤雖大,但樓道全是您的私人空間。
朋友圈曬出專屬電梯入戶的照片,收獲一堆羨慕嫉妒恨的評論,仿佛人生已踏上巔峰。
可誰能想到,住了五年后,當初的高端配置竟成了扎心的源頭。
1. 電梯一壞,全家直接停擺
都以為一梯一戶不用搶電梯,還是太天真了,我家在17樓,去年電梯突發故障,維修工撂下一句配件要調貨就走了。
全家人只能爬樓梯,接下來的日子里,老人沒法遛彎,孩子上學遲到,外賣小哥罵罵咧咧取消訂單。
小區步入第6年,電梯罷工越來越頻繁,有次暴雨天故障,我扛著發燒的孩子爬了17層,到家直接癱倒在地。
多梯住戶還能換乘備用梯,一梯一族只能聽天由命了。
2. 樓道安靜的詭異,鄰居長啥樣都不知道
起初享受無人打擾的清靜,后來才懂什么叫孤獨恐慌。
整層樓常年空無一人,下班回家推開門,走廊聲控燈“啪”地亮起,照亮的只有自家冰冷的防盜門。
有次家里跳閘,想找鄰居借電筆,趴在貓眼盯了半小時,愣是沒等到人影,最后摸黑點外賣,配送費加了20塊。
老人也忍不住說,以前住老小區,張家送餃子李家修水管,現在倒好,摔倒了都沒人聽見呼救……
3. 物業費高企,維修基金透支殆盡
買房時銷售輕描淡寫的說,公攤大點,但是業主獨享。
現實呢?去年整棟樓換消防管道,32戶均攤18萬,普通樓棟上百戶分賬,每戶幾百塊,我們這一戶就得掏5600。
人越少,刀越狠,五年下來,光公共維修就多花了兩萬多,堪比給房子交奢侈稅。
一般情況下,一梯一戶的戶型都很死板,主衛大到能跳舞,客廳卻擠得沙發貼墻,7米長的走廊純屬面積浪費,還不能拆墻改造。
最坑的是全樓統一管道布局,我想給廚房加個洗碗機,下水位置卡死了,改道得鑿穿樓下天花板。
所謂高端定制,其實是捆住手腳的精致枷鎖。
買了一梯一戶的血淚教訓,有些高級,真不如合適,現在看到新房廣告吹噓一梯一戶尊貴體驗,我就想笑。
朋友買的兩梯三戶,電梯故障時還能蹭隔壁單元,鄰居幫忙收快遞、照看寵物更是日常。
這五年的一梯一戶生活,給我的最大教訓就是,房子,歸根結底是裝柴米油鹽、裝人間煙火、裝生活瑣碎的容器。
它首先得好用,得方便,得讓人住著踏實、有溫度。那些純粹為了面子、為了聽起來高級而犧牲了生活便利和鄰里溫情的所謂尊貴,往往藏著最深的坑。
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絕不會為了那點虛榮的私密和獨占,選擇住在這高高在上的孤島。
我寧可要樓下有點吵鬧但充滿煙火氣的熱鬧,要鄰里見面能打個招呼的溫暖,要電梯壞了也不用爬斷腿的安心。
畢竟,每天回家的路,不該是一場充滿未知和孤獨的冒險。家,應該是讓人能喘口氣、卸下疲憊、感受到連接的地方,而不是一座華麗的孤島。這份憋屈,真是住過的人才懂。
房子終究是裝生活的容器,不是撐面子的擺設如果再選一次,我寧可要接地氣的熱鬧,也不要高處不勝寒的尊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