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新西蘭的網友發帖,爆出了自己遇到“幽靈餐廳”的事情:
“最近我在Doordash上看到一家叫Meat Me Halfway!的店,菜單看起來好到不真實:4個芝士漢堡、4個雞肉漢堡、一大桶薯條和4杯飲料只要$41紐幣,圖片也拍得超誘人。
“但我一查才發現,這張圖片其實是從阿聯酋一家漢堡店盜用的。
“地址標在奧克蘭Ellerslie的一棟毫無標識的建筑后面,完全找不到這家店的任何社交媒體或評價(有人后來去查了,發現餐廳地址是個正在出租的舊自行車店鋪)。
“這種沒有實體店、只存在于外賣平臺上的‘幽靈餐廳’越來越多,他們通常用假圖片、多個馬甲品牌來騙曝光,甚至一家廚房就能冒充十幾家餐廳。
“雖然價格便宜,但食品安全、服務品質都沒有保障,一旦出問題也很難維權。大家下單前一定要多留心,別被虛假品牌坑了。”
這個帖子又把大家的目光引入了”幽靈廚房“,本地媒體Stuff也做了相關報道討論此事。
01
“很多餐廳做了不敢說”
在惠靈頓Cuba街經營餐廳的Alok Yadav,開了家名叫Romans Kitchen的餐廳。
他的實體店Romans主打“羅馬風味”和街頭創意混搭,賣漢堡、雞翅、牛排、意面、薯條和奶昔。
這家不起眼的小店,在Uber Eats上搖身一變,“裂變”成十幾個餐飲品牌。
Yadav表示,他運營了十幾個虛擬品牌,這種做法他很早以前就從印度帶過來了。
“大概六七年前我就開始了,在新西蘭可能我是第一個這樣做的。現在很多餐廳也都在這么做。”
這種做法被叫做“幽靈廚房”,它有好幾種存在形式,有些是你不能進店點餐的“餐廳”——它們沒有堂食空間,只存在于Uber Eats等平臺上。
食物通常是由某家實體餐廳或商用廚房代為烹飪的,也有一些是實體店餐廳做出一些不同的虛擬品牌來賣。
從商業角度來說,這種模式確實很合理:房租和人工是餐飲業最大的成本,而幽靈餐廳可以用同樣的廚房、同樣的員工,接更多訂單。
它還能幫忙填補生意清淡時段,比如傍晚5-6點。
如果你不想開門迎客,也可以只在線上運營一個“虛擬餐廳”,免去服務顧客的麻煩。
Yadav也是想多賺點錢,所以把這些菜品分門別類,分別掛在不同品牌上,比如 “Mac n Cheese Box”、“Signature Steak House”、“Pasta Italiana” 等等。
他說,這些品牌在Uber Eats上都有自己不同的菜單,他也都提前和平臺溝通過。
“這不是在騙人。有人想點意面,有人想點牛排,那我們就分開給他們選擇。”
不過他也坦言,即使開了那么多品牌,生意也并不理想。
“現在是冬天,人流少,學生也不多,真的很難做。”
正因為“幽靈廚房”常常被貼上負面標簽,很多店家都不愿公開承認自己也在做。
泰國這種只有外賣沒有堂食的餐廳,被叫做 “云餐廳”( Cloud Kitchen),聽起來就更加現代和順耳一些,讓人少一些心理上的排斥。
02
這是個全球現象
在全球范圍內,這種“幽靈廚房”的做法也越來越普遍。
美國《商業內幕》曾報道舊金山有一家餐廳同時運營了75個虛擬品牌。
2023年,Uber Eats開始清理這類“幽靈餐廳的虛擬品牌”,據說當時他們平臺上有將近4萬個這樣的品牌,占總量的8%。
在中國也有不少類似的“幽靈廚房外賣店”,一個店鋪里掛著幾個外賣食物品牌。
現在平臺要求每個虛擬品牌的菜單要有60%以上與其他品牌不同,不能只是簡單復制。
Yadav說他的品牌都有遵守這個規則,“我們確實是在不同菜單上賣不同的菜。”
UberEats發言人也表示,虛擬餐廳的初衷是讓廚師和小老板可以利用現有廚房,嘗試不同菜系、吸引新顧客,有時候這些“線上品牌”比原來的主餐廳還受歡迎。
新西蘭餐飲協會的首席執行官Steve Armitage說,現在越來越多的新西蘭餐廳開始這么做,是為了在這個競爭激烈、成本高漲的市場里找到出路。
他說:“這種策略確實很聰明,能帶來銷售額,特別是在像惠靈頓這樣成本高、街上人流少的城市。”
03
幽靈餐廳也有很多無奈
雖然這一招能幫助餐廳老板們熬過寒冬,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
新西蘭餐飲協會的負責人就認為,這種做法在外賣平臺上制造了“競爭不公平”,讓一些小餐廳處于劣勢。
新西蘭餐飲協會的首席執行官Steve Armitage指出,雖然這做法是合法的,卻可能會讓小餐廳更難生存。
“對消費者來說也很容易造成混淆,他們以為是在不同餐廳之間做選擇,但其實根本不是。”
對于餐廳而言,這也不是萬全之策,特別是對于一些沒有實體餐廳的“幽靈餐廳”,面臨著不少挑戰。
例如平臺抽成高,利潤空間小,餐廳的經營很依靠平臺,一旦銷量不穩,平臺會減少曝光,陷入“死亡谷”。
Metro雜志曾寫道:“多數幽靈廚房似乎不是因為熱愛美食而誕生,而是一個被逼出來的現實選擇。”
但也正是這些選擇,組成了當下新西蘭餐飲業最真實的新生態。
04
這樣識別“幽靈廚房”
作為消費者,如果你不想點幽靈廚房的外賣,在Uber Eats上找到幽靈廚房其實并不難。
它們的名字通常都很普通,比如“Low Carb Kitchen”、“Pimp My Rice”、“Chur Burger”、“La Sesame Pizza”。
只需要點進去,復制它們的地址,在Google地圖上搜索,往往就會跳出來完全不同的店名。
大家怎么看“幽靈餐廳”?
ref:https://www.stuff.co.nz/food-drink/360743708/ghost-kitchens-not-tricking-people-single-restaurants-serve-multiple-online-only-brands
https://www.metromag.co.nz/food/food-restaurants/ghost-town
https://www.reddit.com/r/aucklandeats/comments/1ledo4w/is_this_a_scam_a_mistake_whats_going_o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