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浙江1拾荒老人被工地老板收留6年,老人被家人接走時,老板突然攔住:把錢結(jié)清再走!
家人聽了一愣,還有錢帳沒給人家算,隨后就明白,工地老板照顧了老人六年,要錢也是應該的,畢竟照顧老人是很麻煩的事情。
“不多,也就11347元,現(xiàn)場,點清,沒點清不能走,我們這么多人一起看著呢,每一筆帳都記得清清楚楚。”
家人聽了后極為震驚,11萬,這是多么大的數(shù)字,但為了老人,他們給,就憑老人在老板這里養(yǎng)的白白胖胖,一點苦都沒有吃,給老板錢是應該的,只是他們身上沒有帶錢,想讓老板寬限一段時間,他們一定不會偷跑,一定會還錢的。
“什么還錢,不是你們給我錢,而是我們給你錢,老頭在我們這工作了這么多年,也掙了不少錢,你們在這里點好,以后別產(chǎn)生了誤會。”
老板一愣,就明白家屬理解錯了,可老板的這話,讓家屬總感覺不對勁,怎么是老板給他們錢呢?
這源于一場意外,48歲那年,阿友家里貧困,不得已就跟著同鄉(xiāng)人一起出門打工,家人都勸阻安又不要出去冒險,他是聾啞人,跟其他人交流不來,出去也是負擔,可阿友極為執(zhí)拗,帶著一件行李就踏上打工之路。
打工很苦,阿友雖然身體有殘疾,但好在年富力強,40多歲正是干活的好時候,因為有同鄉(xiāng)人擔保,老板也就用了阿友,但不知道怎么的,有一天阿友就突然消失了,那年頭消失就真找不到了,沒有智能手機,別人也不知道阿友手比劃什么,殘疾成了阿友跟其他人交流的最大障礙。
家人也曾嘗試找過阿友,可還是那句話,他們甚至都不清楚阿友到底是在哪個地方消失的,就這么年復一年,家人都以為阿友已經(jīng)離開人世了。
實際上阿友雖然走丟了,但心理跟明鏡一樣,只是不知道如何找到回家的路,她又沒多少文化,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出來,就這么一路乞討來到了杭州,也是那些年治安比較好,阿友十來年都沒出現(xiàn)過意外。
從海寧到杭州,阿友走走停停,對家鄉(xiāng)的記憶也越來越淺,只是漫無目的的游蕩,撿拾周圍的垃圾,塑料瓶子換錢,生活也就這么將就下來。
本以為阿友這樣游蕩的日子會一直持續(xù),直到2016年,他遇到了一群好心的人,建筑工地的工友,阿友無比羨慕,曾經(jīng)他這也是這里面的一員,每天早上工友們都能看到阿友在工地附近撿垃圾,每天阿友都能看到工友們起早貪黑的工作。
人心都是肉長的,大家都是在外漂泊的人,看到這樣的場景怎么能不心疼,天下中國人是一家,這要夏天還好,要是冬天,這阿友不就在外面受苦嘛,在大家的一致同意下,阿友住進了工友的宿舍,雖然說環(huán)境不太好,但平常有吃有喝還能洗澡有別人照看,比家里也差不了多少。
更關(guān)鍵的是,雖然阿友是不能說話,但大家都沒嫌棄阿友,工頭也沒歧視阿友,阿友年紀大,干不了那些重活,工頭就給阿友安排小工的活,雖然工資不高,但勝在清閑,就這么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阿友在工地住了整整6年,直到工程完工,換句話來講,這工程也算是有阿友的一份力。
2022年,包工頭要帶著工友回家,沒辦法帶著阿友,只能在報紙上給阿友找家屬,卻不想阿友雖然走丟了快20年,但家人一直都沒放棄對他的尋找,只是因為阿友一直住在宿舍,平常也沒機會出來,往電視上一放,家屬就順面明白阿友就是他們的親人。
這才從老家趕到杭州,包工頭害怕阿友錢被偷或者大手大腳,一直給阿友存著,這么些年,也賺了不少錢,全部都送給了阿友,而工友們卻悄然消失,對他們而言,這是段很好的經(jīng)歷,但相逢何必曾相識,阿友找到家人他們也就安心離開了。
信息來源:對話“幫工地聾啞老人尋親五六年”工友:不止一次幫他找家人 工友這些年一直帶著他——2022年1月——封面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