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對岸空軍在花蓮空軍基地正式舉行RF-5E退役儀式,標志著在對岸空軍服役了整整60年的F-5系列戰機正式走入歷史。當天上午,對岸空軍第5聯隊3架RF-5E偵察機與2架F-5F戰斗機組成編隊,起飛后飛越花蓮基地以及臺島東部外海,完成最后一次象征性“巡航”任務后,編隊在花蓮基地上空通場后落地,通過水門,結束最后一次任務。
1965年,對岸空軍通過美國的軍事援助計劃首次獲得F-5戰機,1973年,對岸漢陽公司與美國諾斯羅普公司合作,以“虎安計劃”為名,開始在島內生產F-5E戰斗機,到1986年停產時,漢陽公司已經生產了242架F-5E與66架F-5F戰斗機。90年代后,此前擔負偵察任務的RF-104已經退出對岸空軍現役,因此對岸空軍將7架F-5E戰斗機改裝成RF-5E偵察機,執行偵察任務。
進入2000年后,在對岸空軍中服役的F-5E戰斗機已經大部分退役,僅有數十架F-5E/F用于執行訓練任務。經過改裝的7架RF-5E偵察機,一直到2020年后,才開始逐步被RF-16所取代。
起飛的RF-5E偵察機。
起飛的RF-5E偵察機。
返回花蓮基地的RF-5E偵察機,該機機鼻處的光學窗口非常明顯。對岸空軍中服役的RF-5E偵察機全部部署在駐花蓮的第5聯隊。
漢翔公司為對岸空軍制造的F-5E/F戰斗機由于首次亮相的時間1974年10月30日恰逢常凱申88歲生日的前一天,因此被對岸命名為“中正”式,在機鼻位置書寫有“中正”字樣。
3架RF-5E與2架F-5F編隊飛行。
飛行結束后,5架戰機通過水門。
停在花蓮機場上的RF-5E與F-5F。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沙特阿拉伯請求對岸出兵支援北也門,由沙特方面提供裝備,對岸空軍提供人員在也門執行作戰任務。這項合作被對岸稱為“大漠計劃”,對岸派出的人員駕駛著沙特提供的F-5戰機,在也門執行任務。“大漠計劃”持續到1990年,才最終結束,人員返回島內。
隨著這批F-5系列戰斗機的推移,對岸空軍終于完成了二代機的退役,從此進入了全裝備三代機的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