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爺爺整理倉庫時翻出一堆四十年前的老物件。電炭斗如今少見,當年燒木炭燙衣服,得噴水才不燙焦。后座綁的“馱坐”是帶娃神器,木板布帶一捆,孩子坐著就出發(fā)。
麥乳精鐵罐子曾是寶貝,受潮發(fā)黏讓人急,用完還能裝糖鹽。
蠟梗火柴棍上裹蠟,劃時穩(wěn)當不易斷,盒子印著“保護森林”。走親戚送點心用供銷社紙繩捆,桃酥像“炸藥包”,拎酒叫“手榴彈”。自行車車架打鋼印防偷,那鋼印號跟戶口本似的,丟了能憑它找。
有個老物件現(xiàn)在提起來不好意思,當年主婦都用的衛(wèi)生帶,廣告說“越戴越經(jīng)帶”。煤油燈曾是逮魚好幫手,如今河里有生態(tài)保護,這法子可不敢再用。
煤油爐子伴過窮日子,大人總叮囑“小心煤氣中毒”,現(xiàn)在用天然氣卻少了份滋味。壓井抽水在農(nóng)村常見,一壓一壓水出來,現(xiàn)在成了稀罕物有人收去當古董。
饸饹床子壓玉米面條,得摻榆皮面面才筋道,現(xiàn)在超市面條煮煮就軟趴趴。烙鐵燒熱墊塊濕布熨衣服,粗布衣服熨完板板正正,絲綢衣物可得多小心。腳踩打谷機是不少人的童年噩夢,收稻谷時蹬得累,如今早被收割機代替。
火熨斗燒木炭或放火爐上,主婦們憑經(jīng)驗噴水試溫,那手藝現(xiàn)在少見了。這些老物件家里早不用了,翻出來擦灰時總覺得還能派上用場。電炭斗的木炭味、麥乳精的甜,哪一樣不是當年實實在在的日子?
我個人認為,它們不只是物件,更是一代人藏在記憶里的光陰。
全用過這些物件的人,如今頭發(fā)怕都白了,不知是否還記得當年滋味?那些藏在老物件里的故事,你家里還有嗎?
歡迎說說你的回憶。
老物件是歲月的印記,留住它們,就是留住一段抹不去的過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