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江湖的風向早就變了,這話得從馬未都說起。那年老馬說要捐光所有藏品,明眼人都看出來了,這是要金盆洗手的意思。
后來他在節目里張口閉口都是傳統文化,再沒提過當年那些撿漏的傳奇。倒不是老馬不想講,實在是時代不同了。
您想啊,他那件西漢鎏金銅蠶怎么來的?陜西老鄉鋤地刨出來的,擱現在試試?怕是剛掏出手機拍照,派出所民警就到地頭了。
這些年文物保護法越來越完善,過去那些灰色地帶的操作,現在都成了高壓線。
老馬這人挺有意思,古玩市場最火的時候沒想著套現跑路,反而砸錢建博物館,甚至去年還鬧出“欠薪”的傳聞,可見他是真的有理想!這份執著倒真像是玩收藏的,不過因為名氣太大,網友經常不吃這一套。
不過說真的,如果馬未都的人品都要質疑,那么曾經爛大街的鑒寶專家,會是什么樣子的?
配圖(圖文無關)
那些年風生水起的鑒寶節目。現在電視上基本見不著了吧?那些曾經滿嘴跑火車的專家們,如今都跟人間蒸發似的。
不是他們不想干,是實在干不下去了。記得有回去北京參加鑒寶會,專家拍著胸脯說真品就當場收購。等交完5000塊檢測費,立馬改口說是假貨。后來才聽說,那專家跟檢測公司根本就是一伙的。
套路可多了去了,有家拍賣公司更絕,先收幾萬塊圖錄費,等流拍了就說買家臨時變卦。最離譜的是某位專家,上午在電視臺鑒寶說值百萬,下午就去拍賣行當顧問,晚上又出現在私人洽購會。
這三頭吃的本事,比古玩本身精彩多了。
現在這些把戲玩不轉了,倒不是騙子們良心發現。主要是老百姓都學精了,手機拍個視頻往網上一發,第二天就能讓專家變"網紅"。
去年有個所謂權威鑒定青銅器,被網友扒出連銹色都分不清,那場面簡直比相聲還熱鬧。
法律也越來越較真,這幾年的詐騙案子很多,某些鑒定機構虛高估價騙服務費,主犯直接進去踩縫紉機了。
這行當正在經歷大洗牌。老一輩藏家還在執著于"眼學",年輕人早就用各種科技佐證、脈絡調查以及AI等資料輔助,他們正在快速成長。
贗品泛濫倒逼著行業升級。以前靠講故事能賣高價的套路,現在連地攤都忽悠不了人。有次見個攤主拿著"宋代官窯"吹得天花亂墜,旁邊大學生默默掏出手機,搜出同款某寶鏈接才賣八十塊,攤主臉都綠了。
現在的玩家更相信科學檢測和數據比對,什么"傳承有序"的故事,不如一份X射線熒光分析報告來得實在。
但您要說古玩行當要完,那可就錯了。這個行業從宋代到現在,什么風浪沒見過。真正淘汰的是那些跟不上時代的玩法,就像現在沒人再信"祖傳秘方"能鑒定古董一樣。
有回在拍賣預展上,聽見兩個年輕人討論:"這尊佛像的包漿還沒我爺爺的銅煙灰缸溫潤,標價敢寫明代?"您聽聽,現在的新玩家可比老江湖還精。
未來的收藏市場肯定會更透明,哪天要是出現AI鑒定師我都不奇怪。那些還抱著"秘不示人"老規矩的,遲早要被淘汰。就像古玩城新貼的那副對聯說的:真假到頭終有數,法理當前自分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