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行當里總有些玄乎的說法,最經典的莫過于"陰氣論"。總有人神神秘秘地告訴你,老物件沾了地氣不干凈,擺在家里會招來霉運。
這種論調聽起來像極了村口老大爺的故事,神神叨叨的,卻拿不出任何有效的證據。
其實這事兒挺有意思。你想啊,要是老物件真帶著什么不干凈的東西,那些整天泡在博物館里的專家們豈不是最先遭殃。
可現實是,故宮的老研究員們個個精神矍鑠,比坐辦公室的年輕人身子骨還硬朗。
有位修復青銅器的老師傅在直播時說,他經手的文物少說也有上千件,不僅沒病沒災,反倒覺得這些老物件透著股親切勁兒。
說到投資就更耐人尋味了。去年蘇富比有件青銅器拍出天價,買家是某上市公司老總。
人家把茶盞放在辦公室天天把玩,公司股價反倒漲了三成。這要真有什么陰氣,精明的商人會花大價錢給自己找不痛快?事實恰恰相反,頂級藝術品這些年來的投資回報率,讓不少金融產品都望塵莫及。
我倒認識幾位真正的老藏家。有位專收明清家具的先生,八十多歲了還親自給藏品打蠟保養。他說這些老家具就像老朋友,天天相處反而讓人心神安寧。
另一位收藏古玉的女士,臥室里擺著明代玉璧,她說摸著冰涼的玉璧入睡,比吃安眠藥都管用。這些親身經歷,可比那些神神叨叨的傳言有說服力多了。
心理學上有個說法叫"自我實現的預言"。你要是整天疑神疑鬼,看什么都覺得有問題,那真可能把自己折騰出毛病來。
就像有人非說古畫里的仕女晚上會走出來,結果自己嚇得睡不著覺。這哪是畫的問題,分明是自己心里有鬼。
要真有什么陰氣,那些考古的早該集體住院了。反倒是那些整天把陰氣掛在嘴邊的,往往連博物館都沒進過幾次。
真正玩收藏的人都知道,老物件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們承載的歷史記憶。當你捧著一只宋代茶盞,想象八百年前也有人這樣端著它品茗,那種穿越時空的聯結感,才是收藏最動人的部分。
有位收藏古籍的朋友說,夜深人靜時翻閱明刻本,仿佛能聽見古人的竊竊私語,這種體驗遠比任何玄幻故事都來得真實。
當然啦,也不是說所有老物件都適合往家里搬。比如某些來歷不明的陪葬品,倒不是怕什么陰氣,主要是法律風險太大。
還有些保存狀況不佳的,可能會釋放有害物質,這是實打實的健康隱患。但把這些實際問題妖魔化成玄學,就有點自欺欺人了。
說到底,陰氣之說反映的其實是認知差異。古人講"萬物有靈",是因為當時的認知水平有限。今天我們還抱著這些說法不放,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就像王世襄先生說的,老物件養的是心性,不是養什么鬼神。當你真正懂得欣賞一件藝術品時,感受到的只會是跨越時空的美感共鳴。
下次再聽人說起古玩的陰氣,不妨笑著反問一句:您說的這個陰氣,它影響拍賣成交價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