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美關系的不斷變化,韓國作為制衡砝碼的作用,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而在總統換屆之后,韓國的外交走向,也十分引人關注。
如今,韓國總統李在明就面臨著一個重大抉擇:他是否會接受中國的邀請,出席9月份的閱兵式。而如果他可以出席的話,是不是就說明,中韓關系迎來了改善的契機呢?
回顧前幾年的中韓關系,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韓國前任總統尹錫悅執政時期,堅定奉行著“親美疏華”政策,將美國置于韓國外交戰略的核心地位。
他近乎無條件地迎合美國的全球戰略布局,積極響應美國在半導體、軍事等領域封鎖中國的號召。
當時,美國建立了一個所謂的“芯片四方聯盟”,旨在構建半導體供應鏈的“小院高墻”。而尹錫悅政府毫不猶豫地就加入其中,想要憑借美國的恩蔭,在科技競爭中分得一杯羹。
但是,他卻忽視了對韓國半導體產業自主性和對中國市場的需求,以及中國的自主創新能力,搞得韓國損失了大量的中國訂單。
尹錫悅無視中國是韓國最大貿易伙伴這一事實,在貿易政策上設置諸多障礙,導致中韓貿易逆差擴大至2516億元。
另外,尹錫悅還頻繁地配合美國,不斷開展聯合軍演,其規模和頻次還不斷升級。
這些軍演在加劇了朝鮮半島緊張局勢的同時,也讓韓國徹底淪為美國在東北亞地區戰略博弈的棋子。
最讓人無法容忍的是,尹錫悅不斷炮制所謂的“中國留學生間諜案”,搞得韓國人對中國人戴上了有色眼鏡,兩國的民間交流變得異常困難。
而在國際事務中,尹錫悅政府還多次在涉華敏感問題上發表不當言論,干涉中國內政,使得中韓關系跌入低谷。
與尹錫悅截然不同,韓國現任總統李在明,已經展現出了自己務實且理性的外交思維。在一場重要的記者會上,李在明明確表態,要“盡快改善韓中關系”。
他著重強調,中國是韓國“最大貿易伙伴”,對華貿易在韓國出口中占據著高達25%的比重。他直言,“得罪中國對韓國沒有好處”。
他的立場,讓人看到了什么叫實用主義外交,也讓人看到了打破中韓國家關系和經貿困局的希望。
也正因如此,中國決定,邀請李在明出席在9月3日舉行的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的閱兵活動。
中方的邀請,被韓媒視為“修復中韓關系的黃金機會”。
中韓兩國都曾遭受過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在感情上感同身受,參加這場有意義的慶典,有助于兩國憶古追今,尋找共情之處。
而且,類似的情況,其實已經多次發生過了,而且給韓國帶來了實惠。
2015年,時任韓國總統的樸槿惠,也曾出席過抗戰70周年的閱兵式。之后,中韓兩國趁熱打鐵,加速了自貿協定的落地,使得雙邊貿易額一舉突破3000億美元。
這一成功案例為李在明團隊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他們可以通過類似的方式,推動中韓關系的修復,同時促進兩國在經貿、科技等多個領域的深度合作。
如今,中韓兩國的互動已經明顯增強,互相邀請對方參加自己重要活動的事情變得多了起來。
不久前,中韓外交部舉行了司局級會議,就今年中韓兩國的互訪安排進行了磋商。
中方外交部回應稱“正與各方保持溝通”,從這一積極措辭中不難看出,中方對相關事宜的重視與推動意愿。
這種外交層面的密切互動,為李在明出席9月活動增添了積極因素。
與尹錫悅時期中韓之間冷淡的外交氛圍相比,李在明執政下的中韓交流,明顯更加流暢,而且更有成效。
此外,李在明已經明確提出,要邀請中方出席11月的APEC峰會。
在外交領域,歷來講究“禮尚往來”,既然他們已經提出邀請了,那么李在明在9月份來中國的可能性就變得更大了。
否則,如果他沒有出席我們的紀念活動,那么中方也就有可能會下調中韓之間的外交預期,并且拒絕參加APEC峰會。
這對于韓國來講,是一個不小的損失。
現在,李在明似乎想明白了,只有積極回應中方邀請,展現合作誠意,才能在未來的外交事務中,獲得更多與中國合作的機會。
這與尹錫悅一味追隨美國、忽視外交平衡的做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然而,李在明想要出席9月閱兵,也并非沒有阻礙。
美國的戰略牽制,便是他難以擺脫的一大難題。美國政府一直試圖在半導體供應鏈等問題上,迫使韓國選邊站。
若李在明先行訪華,美方可能采取一系列舉措來向他們施壓,比如要求韓國增加駐韓美軍費用分攤比例等等。
韓媒透露,韓國方面將密切關注美國相關動態,若美國的領導人能出席9月閱兵,李在明或許就能借此契機訪華;若美方缺席,韓國就可能會以“日程沖突”等理由婉拒中方的邀請,或者換人參加。
雖然李在明比尹錫悅務實,但畢竟美國的軍隊就駐扎在他們的國境里。
既要避免過度激怒美國,又要維護韓國自身利益和改善對華關系,李在明的平衡術其實是很難把握的。
另外,韓國國內的政治撕裂,也給李在明的決策帶來了困擾。
韓國保守派陣營在國會占據41%的席位,他們仍是鐵桿的“親美派”。如今李在明尚未訪美而先訪華,就極有可能激化與這些人的矛盾。
基于此,有人建議李在明在7-8月先行訪美,為后續外交行動“鋪墊”。
但是,訪美不是他愿意就可以的,還要看美國方面有沒有安排。從特朗普在北約峰會上,放李在明鴿子的情況看,美國似乎并不很重視這個韓國總統。
所以,李在明想要在近期訪美,可能還真不容易。
再者,韓國社會輿論的導向,也不利于李在明訪華。在尹錫悅的折騰下,韓國社會對中國存在很深的偏見,好感度僅有4.1分。
部分民眾認為,出席中國的閱兵,韓國就會被中國所“利用”,逐漸喪失自己的自主性。而且,這種偏見強烈而頑固,短期內根本無法扭轉。
李在明如果訪華,很可能會喪失支持率,讓那些反對自己的人有機可乘。
盡管困難重重,但從目前形勢綜合判斷,李在明仍有很大概率會出席閱兵式。
美國曾對韓提出了給鋼鐵、汽車加征25%關稅的威脅,如今豁免日期就要到了。
如果接下來的美韓談判破裂,那么韓國經濟就將面臨沖擊。
所以此時的李在明,更需要中國市場來對沖風險。
另外,朝鮮在兩國邊境上的軍事活動日益頻繁,李在明急需中方來協助重啟韓朝對話。
所以,李在明現在急需和中國修復關系,而且速度越快越好。
為了這個目的,他也會盡量出席閱兵式。畢竟,中國的發展勢頭太強,而美國則有可能經濟暴雷,韓國不得不考慮美國垮臺的可能性。
無論最終李在明以何種方式應對各方壓力,這次的閱兵式都是對他的一次大考。
如果他可以出席,那就代表韓國走出了“安全靠美、經濟靠中”二元困境,開始向中國靠攏。若真是如此,那么它不僅有望重啟中韓“黃金時代”,更可能重塑東北亞權力平衡。
一個在外交上不盲目站隊美國、也不敵對中國的韓國,將成為區域穩定的重要變量,為東北亞地區的和平與發展注入新活力。
參考資料:
1.收到中方邀請,李在明對華態度更堅決了,93閱兵大盛典一定會來?——鳳凰網
2.中方邀請李在明參加九三閱兵?——直新聞
3.韓消息人士: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