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我國商務部的一紙公告讓法國政商界繃緊了神經,宣布對對歐盟進口白蘭地征收27.7%-34.9%的反傾銷稅。
消息落地不到兩天,法國總統馬克龍的態度出現戲劇性的轉變,緊急約見了我國外長王毅,不僅態度轉向溫和,更主動釋放“希望再次訪華”的信號。
一瓶酒如何撬動了大國外交的天平?這場因貿易引發的風波,為何讓法國迅速放低姿態?背后遠不止一瓶白蘭地那么簡單......
中方一紙公告,法國“經濟命門”被拿捏
我國此次鎖定的白蘭地產品,精準刺中了法國經濟的敏感神經。2023年法國出口至中國的干邑高達2900多萬瓶,占其全球出口總量的三分之一,中國市場對法國酒業不是點綴,而是維系產業存續的飯碗。
從葡萄種植、蒸餾釀造到標簽包裝,整個產業鏈涉及法國西南部數千個家庭生計。
法國干邑幾大巨頭首當其沖,一家法國酒業公司內部評估顯示,若被征收全額關稅,其財務將遭受“遠超預期”的沖擊。法國干邑行業坦言,中方的價格承諾方案已是當前“最不壞”的選擇。
就在征稅生效前的關鍵窗口期,馬克龍在巴黎與到訪的王毅外長舉行會談。與以往強調“歐洲追求自主”的強硬姿態不同,馬克龍此次會談展現出務實轉向。
期間不僅誠摯問候中方的高層,稱贊中法在多邊主義和國際法原則上的共同立場,還主動表態希望“在合適時機再次訪問中國”,公開呼吁兩國加強國際經濟治理協調,抵制陣營對立。
這一連串動作發生在商務部公告發布后的48小時內,外交節奏的緊迫性不言而喻。據法國媒體透露,馬克龍此前已籌劃與自己的政府團隊成員共同訪華,目的就是推動空客與中國簽署500架飛機的訂單。
如果交易達成,不僅將提振空客生產線,更可能創造數萬個就業崗位,對經濟增長乏力的法國而言,這無異于雪中送炭。
中方策略顯智慧
盡管這次中方做出征稅的決定,但公告同時公布了一份包含34家歐盟企業的“價格承諾”,并對這些企業進行豁免。這些企業只要遵守中方核定的最低出口價格,即可免征稅。中方這種機制設計既表明維護市場公平的決心,也為繼續貿易合作留出了空間。
商務部發言人特別強調,接受價格承諾“展現了中方合理解決貿易摩擦的誠意”,并明確喊話歐盟“不要逆向而行”。這種剛柔并濟的手法,既守住反制措施的正當性,又為后續談判奠定了基礎。
我國此次之所以對法國的商品發出合理的反制,并不是沒有依據的。
要知道,在去年6月,歐盟對我國的電動汽車加征38%左右的反補貼稅,嚴重沖擊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方選擇在近一年后才啟動反制,既遵守WTO規則的程序要求,更精準選取了法國的“情感資產”,將白蘭地作為平衡籌碼。
這種反制邏輯體現三個深意。
產業對稱性:均為雙方具有傳統優勢的消費品領域;政治可操作性:白蘭地非戰略物資,制裁不會沖擊中國民生;警示效應:提醒歐盟成員國注意追隨美國對華圍堵的代價。
面對馬克龍的示好,中方既展現合作意愿,也劃出明確底線。我方合理要求法方為中國企業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視的營商環境,矛頭直指法國對中資項目的隱形壁壘:包括投資項目審批拖延、安全審查泛化等操作。
這種“以市場換市場”的邏輯,將球踢回法國半場,要想保住白蘭地份額,就得向中企開放公平的投資大門。
馬克龍深陷困境,態度變了
馬克龍此次轉向看似突然,實則是其外交路線的延續。近年來他始終在中美之間尋求戰略平衡:既拒絕完全追隨美國對華脫鉤,又試圖通過“降低依賴”展現強硬。
法國嘴上喊“要自主”,身體卻很誠實。當美國威脅對歐盟酒類征200%關稅,中國又對白蘭地合理“鎖喉”,馬克龍瞬間清醒:法國經濟已扛不住兩面夾擊。
法國干邑庫存積壓如山,免稅店渠道僅能勉強止血;而美國特朗普政府重啟“關稅大棍”,歐盟農產品、汽車全成靶子。馬克龍發現,所謂“西方團結”換不來實際利益,中國卻是唯一能平衡美國壓力的伙伴國。
法國原想跟隨歐盟對華電動車征稅討好美國,結果中美倫敦談判后,美國對華關稅“踩剎車”,歐盟反成“冤大頭”。馬克龍急轉彎訪華,實為止損,畢竟中國的市場潛力巨大,遠比美國“空頭支票”實在。
白蘭地關稅如同冷水澆頭,讓法國清醒認識到,中國市場難以替代,對抗成本遠超預期。
法國作為歐盟重要的成員,其態度直接影響歐盟對華政策走向。馬克龍此次放軟身段,既是為空客訂單和白蘭地市場爭取空間,也是為法國在美中博弈中爭取更多戰略自主權。正如法國媒體所言:“這不是服軟,而是基于現實的理智做法”。
公告中特意強調的反傾銷稅率區間,恰與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的臨時稅率形成微妙平衡。這種數字背后的精準計算,體現中國貿易反制的新邏輯:力度對等、程序合規、留有余地。
當馬克龍在中方代表和各大媒體面前表達訪華意愿時,他面前的談判桌上已擺著兩份清單:一份是空客的500架飛機訂單,另一份是白蘭地生產商發來的危機報告。
中方的“價格承諾”機制對法國來說,如同一條逃生通道,既維護了貿易公平的底線,也為法國保留了體面退路。
馬克龍的“態度急轉”印證了國際關系的鐵律:沒有永恒的立場,只有永恒的利益。中國對白蘭地加稅如同一次精準的“壓力測試”,既暴露法國經濟的脆弱點,也揭示其在中美博弈間的求生策略。
如果馬克龍能帶著空客訂單與歐盟政策調整方案訪華,中法或將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綠色經濟等領域打開新局面;但如果馬克龍僅停留在口頭示好,法國恐將陷入“兩頭不討好”的尷尬。畢竟對我國而言,合作誠意永遠要用實際行動證明。
參考資料:
商務部最終裁定:歐盟白蘭地存在傾銷,7月5日起征收反傾銷稅.--2025-07-04 15:23·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