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輩子,年輕時拼的是力氣,中年拼的是腦子,到了55歲往后,拼的就是“運”。這里的“運”,不是迷信,而是你積攢了大半輩子的福氣、人脈和安穩日子。可惜啊,總有些人想從你身上“借運”,借走了你的好脾氣、借走了你的積蓄、甚至借走了你的晚年清凈。今天咱就聊聊,哪些人得防著點,別讓他們把你的“運”給偷走了。
第一種:打著“親情牌”來借錢的親戚
老張今年58,退休金不多但夠用,平時省吃儉用攢了點養老錢。結果去年,他侄子找上門,說做生意差點資金,周轉兩個月就還。老張心軟,借了十萬。結果呢?半年過去,侄子人影都不見,朋友圈倒是天天曬吃喝玩樂。老張一問,對方還嫌他“小氣”,說“一家人算這么清楚干嘛”。
這種親戚最可怕,他們不是真缺錢,而是看準了你好說話。借的時候笑臉相迎,還的時候翻臉不認人。你要是不借,他們反而罵你“冷血”。記住,真遇到難處的親戚,幫急不幫窮;要是那種拿親情綁架你的,趁早劃清界限。
第二種:總想“占便宜”的老朋友
老李有個幾十年的老同事,退休后常約他喝茶。一開始挺正常,后來發現,這人每次吃飯都“忘帶錢包”,旅游讓他“先墊著”,甚至看病都讓他幫忙掛號付錢。老李臉皮薄,不好意思拒絕,結果一年下來,貼進去小一萬。
這種朋友,不是真交情,而是把你當“長期飯票”。他們算準了你重情義,不會撕破臉,所以一次次試探你的底線。真正的朋友,不會總讓你吃虧。如果一個人只在你身上撈好處,從不回報,那這“朋友”不要也罷。
第三種:用“孝順”名義啃老的子女
王阿姨的兒子35歲了,工作換了好幾個,沒一個干長的。沒錢了就回家“暫住”,美其名曰“陪陪爸媽”,實際上吃喝拉撒全指望老兩口。王阿姨退休金一大半都貼給兒子,自己連件新衣服都舍不得買。兒子還理直氣壯:“你們就我一個孩子,錢不給我給誰?”
養兒防老?有時候是“養兒啃老”。孩子成年了還賴著父母,不是能力問題,是態度問題。你可以幫他一時,但不能養他一世。真為他好,就得讓他學會自立。否則,你省吃儉用攢的錢,最后全填了無底洞,晚年誰管你?
第四種:滿嘴“為你好”的理財騙子
老周去年接到個電話,對方自稱是“養老理財顧問”,說有個高回報項目,穩賺不賠。老周半信半疑,但對方天天噓寒問暖,比親兒子還熱情。結果投了五萬,三個月后,公司跑路了,電話成了空號。
現在騙子專盯中老年人,因為他們手里有積蓄,又容易心軟。他們的話術一套接一套,什么“國家扶持項目”“內部消息”,聽著挺唬人。可天上不會掉餡餅,真有那么好的事,輪得到你?記住,凡是讓你掏錢的“好事”,先問一句:“他為啥不自己賺?”
怎么守住自己的“運”?
1. 學會說“不”——臉皮薄的人最吃虧,該拒絕時就拒絕,別怕得罪人。
2. 錢財分明——親兄弟明算賬,借出去的錢,做好收不回來的準備。
3. 別替別人扛擔——兒女的路自己走,朋友的事自己扛,你不是救世主。
4. 捂緊錢袋子——凡是讓你投資的,先查清楚,寧可錯過,別被坑。
人過55,大半輩子風雨都過來了,別在最后關頭栽跟頭。你的“運”是你自己的,誰也別讓誰借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