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跨越時空的探尋之旅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認為,技藝的本質是讓“真理顯現”的一種方式。就像一座希臘神廟的建造,除了提供實用功能外,更應該讓“石頭的沉重、光的明亮、天空的遼闊”顯露出來。一枚精巧的時計,同樣不止是記錄標刻時間的工具,更是讓時間片刻與永恒的真理顯露于世的載體。藉著制表師的精雕細磨,“時間的尊嚴”不再是抽象的,而是一段追求技藝與美學臻于完美的探尋之旅。已走過將近三個世紀的江詩丹頓就是這條探尋路上不倦的勇者。
當這場跨越時空的探尋之旅落地上海,歷史與當代的對話由此展開。2025年7月,時逢270周年的瑞士高級鐘表品牌江詩丹頓在人稱“海上第一名園”的上海張園開啟它的“臻途”限時體驗空間。
點擊卡片即可預約
整個限時體驗空間不僅是對江詩丹頓270年制表之路的忠實回顧,也讓人沉浸式地體驗整個制表業在技術與美學極致探尋中的不懈努力與傳承。從盧浮宮到故宮,從日內瓦到上海,江詩丹頓將帶領你開啟一場文化與制表技術的巡游。
身居限時體驗空間里,你會完全忘記了這是一座典型的石庫門老宅,反而好像穿梭在各種文明與時空中。“藝術大師”空間讓你仿佛置身在日內瓦的制表工坊中,江詩丹頓享譽業界的四大傳統工藝紛呈在你眼前,觸手可及間,又匯聚在一枚枚典藏名作上。深邃雅致的“放眼世界”空間里,一襲金黃的龍袍格外亮眼,你好像又穿越回中國悠久的歷史中,在現代工藝對古老文明的全新演繹中看見文明的交融。而攜手盧浮宮的四枚藝術大師系列作品的展示空間和對于2024年問世的超復雜Berkley懷表的解析空間,則讓你在藝術文明與卓越技藝的交互中,生出對時間的敬畏。因為在這條追求卓越的臻途上,萬物盡都有限,惟有時間的長河極其寬廣。
“契約精神”的技術傳承
所有輝煌的起點,都源于那份跨越世紀的契約精神。步入“臻途”的第一個空間便是“傳奇源起”,讓你穿越到制表業興盛的起點——日內瓦。
“傳奇源起”展覽空間
1755年,時年24歲的Jean-Marc Vacheron放棄了家族可繼承的織造業,投身當時炙手可熱的制表業,年紀輕輕就獲得了“大師”頭銜。在日內瓦創辦了自己的制表工坊,招收了他的首位學徒Esa?e Jean Fran?ois Hetier,立志將自己的技藝傳承下去。而當時簽訂的契約,也成了江詩丹頓“誕生”的證明。同年,Jean-Marc制作了他的第一枚銀質懷表。懷表采用冕狀擒縱機構,擺輪夾板裝飾阿拉伯式藤曼花紋,機芯上雋刻J. M: Vacheron A GENEVE (J. M: Vacheron于日內瓦)的字樣。技術與美學的兼顧,在第一枚表中已初見端倪。Jean-Marc對制表工藝和美學的追求,離不開自身對鐘表的熱愛,也離不開他的摯友啟蒙時代思想家盧梭對工匠精神的高度推崇。他與盧梭共享著啟蒙時代的精神底色,充滿對理性的反思和對手工智慧的信任。
簽訂于1755年、預示江詩丹頓品牌誕生的創始契約
而真正為江詩丹頓奠定今日格局,走出日內瓦,踏上不平凡旅程的,則是Jean-Marc的第三代子孫Jaques Barthélémy Vacheron先生。當時的時代背景讓日內瓦內制表業也搖搖欲墜。Barthélémy先生一面四處尋找資金,支撐家族制表工坊,一面搞起副業,維持生計。即便如此,Jaques Barthélémy Vacheron先生沒有停止對制表技術的追尋,一枚能夠同時發出兩種聲音的復雜功能時計于1812年問世,顯示了其早期高超的制表技藝。在制表工坊迫切地需要一位有能力的經營者時,Fran?ois Constantin先生加入其中。從此,品牌正式化身為“江詩丹頓”,足見其對品牌發展的重要。也正是他,在帶著品牌的鐘表四處奔走時,向Bathelemi Vacheron先生提出了“悉心以赴,精益求精”的品牌理想。這也成為了江詩丹頓日后的座右銘。
沿用至今的江詩丹頓座右銘:“悉力以赴,精益求精。”
從第一枚銀質懷表到世界最復雜時計The Berkley, 從Jean-Marc Vancheron到之后每一位江詩丹頓制表工匠,工藝的傳承并不是一個個神話,而是在對技術完美的探索中,對契約精神的承諾。
藝術與機械共舞
江詩丹頓得以在高級制表界屹立不倒,位列Holy Trinity之一,與它身懷的四大絕技密不可分。這次在“藝術大師”空間中,你將有機會近距離觀察手工雕刻、琺瑯彩繪、珠寶鑲嵌和機刻雕花如何在毫厘之間雕塑結構、演繹色彩,營造光影與層次。
“藝術大師”展覽空間
而這種在細微處對工藝與藝術的大膽挑戰,早在江詩丹頓誕生之初,就已印刻在品牌的基因中。這些在表盤、表底蓋、表蓋、指針、表殼、表帶、表扣和機芯上的悉心裝飾,不僅來自于定制客戶天馬行空的想象,也來自于江詩丹頓自身對藝術熱忱的追求。
130年前的黃金懷表便融匯了三項精妙絕倫的藝術工藝。直徑25毫米表環上手工雕飾花卉栩栩如生,背景的藍色琺瑯鮮艷如新,放射狀機器雕刻的金屬基底好像畫家的筆觸,在光影間賦予表盤獨特的光澤,讓人不禁對江詩丹頓19世紀的藝術工藝肅然起敬。要知道在工業技術還不發達的19世紀,無論是手工雕刻還是機刻雕花,都需要超凡的耐心與精準嫻熟的技藝,是心與物的對話。
Kallista高級珠寶腕表(復制品)
誕生于1979年的Kallista高級珠寶腕表,則將江詩丹頓的珠寶鑲嵌技藝與美學的結合呈現得淋漓盡致。這枚與法國藝術家雷蒙德·莫列聯袂創作的腕表,通體鑲嵌118顆祖母綠式切割鉆石,是當時最昂貴的時計作品。
Me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Fabuleux Ornements傳奇裝飾“印度手稿”腕表
Me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Mercator墨卡托“泰國地圖”腕表
其實這四大技藝在江詩丹頓廣為人知的Me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閣樓工匠等系列和最新的伊靈女神系列中都有極佳體現,但其中最能彰顯其藝術追求的莫過于Me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這得益于江詩丹頓放眼世界的開拓精神,也貫穿在品牌自始至終的理念中。
文明的時間使者
在江詩丹頓的“悉心以赴”的臻途中,與古老中華文明的對話,始終如一股從東方涌流的浪潮,推動著江詩丹頓不斷向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符號語言被編進了鐘表的藝術中,以全新的方式講述工藝與文明的傳承。
“放眼世界”空間
這次限時體驗空間中的中國元素隨處可見,“藝術大師”空間展示的Me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Les Masques中國面具腕表,運用黃金雕刻工藝,將中國數千年前的古老面具,重現在表盤中央。掐絲琺瑯工藝裝飾的中國龍腕表采用軍官表式樣,絢麗多彩。而中國味最濃的則是“放眼世界”空間里的龍袍和數枚以“海水江崖紋”為主題的“致敬中國文化標志”腕表。
藝術大師系列“致敬中國文化標志”腕表——浪涌乾坤()
早在180年前,江詩丹頓就開始了與中國的第一次商業合作。除了報時表、萬年歷表、琺瑯表之外,還有外圈鑲嵌珍珠與紅寶石的珠寶表以及外形模仿昆蟲、水果等造型的各種“異形表”。上世紀20年代,隨著裝飾藝術風格的流行,江詩丹頓也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汲取了許多靈感,不斷挖掘中國工藝美學和傳統文化元素。如今,這款“致敬中國文化標志”的腕表,則是與故宮博物院前研究館員悉心合作的結果。在歷史悠久的傳統紋飾中,“海水江崖紋”象征著國土永固、山川昌茂。被廣泛應用于建筑設計、器物邊緣與服飾點綴中,尤其常見在龍袍的刺繡中。第一款浪涌乾坤腕表以手工雕刻傳統紋式,以源自中國的掐絲琺瑯工藝展現豐富鮮艷的色彩,在表圈上也手工鐫刻蝙蝠圖案。第二款月耀山河則以大明火琺瑯表盤、手工雕刻和珠寶鑲嵌工藝詮釋洶涌的海浪與屹立的山崖。
"攜手盧浮宮”展覽空間
“攜手盧浮宮”空間展示的四枚與盧浮宮合作推出的Me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致敬偉大文明” 腕表是近年來工藝美學結合的巔峰之作。江詩丹頓巧妙地選取了歷史長河中備受矚目的四個文明時期,通過與盧浮宮的合作,以代表該四大文明的文物,詮釋輝煌時代的精彩故事。它們分別是代表古埃及文明的獅身人面像、波斯帝國文明的大流士雄獅、古希臘文明的勝利女神以及羅馬文明的奧古斯都。這些藝術珍品都分別以雕刻和鑲嵌工藝,被微縮重現在表盤上。其中的大流士雄獅尤為引人注目。大流士雄獅是蘇撒宮殿遺址出土的雄獅浮雕檐壁的一部分。要復原該作品,就要復原雄獅浮雕檐壁的原貌。不僅要再現原作中獅子的肌肉和鬃毛,也要還原出宮墻上釉面磚的質感。工匠們相繼采購了三次石材,方才獲得69枚外觀和尺寸各異的鑲嵌部件。這些制表工匠們連表盤的邊緣也沒有放過,外緣的裝飾性圖案同樣取自大流士宮殿內的著名作品弓箭手浮雕檐壁(The Frieze of Archers)。這四枚腕表都將讀取時間和日歷的窗口對稱分布于表盤外緣,為欣賞藝術工藝留下了廣闊的空間。
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致敬偉大文明”腕表——大流士雄獅()
擁抱世界、致敬多元的文化,為江詩丹頓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造靈感,當品牌工藝大師盡情演繹歷史、藝術和文化時,他們也藉著一枚枚時計作品將寶貴的人類文化遺產留給了將來的世代。正如江詩丹頓風格及傳承總監Christian Selmoni在采訪中曾說道,“我們總是對世界上不同的藝術和文化持非常開放的態度,我們將不斷地創作,致敬不同的文化。”江詩丹頓向文化致敬的姿態讓人看見不僅是品牌的胸襟,也是一個征途中的旅人對歷史與文明的謙卑。
復雜之美的“低調宗師”
如果你已經感受到江詩丹頓在技術與藝術平衡上的功力,那“超卓制表”空間將使你真正體會江詩丹頓在超復雜功能制表領域“一代宗師”的真正實力。這是270年來江詩丹頓制表藝術的積淀,也是其挑戰最復雜時計的雄心。
“超卓制表”空間
從1929年打造出集成13項復雜功能的懷表,到了2005年推出了一款包含三問報時、萬年歷、天文顯示器、陀飛輪等功能在內的,融合了 16 項復雜功能的 Tour de l’Ile 腕表。江詩丹頓在復雜功能上的突破史,就是一部濃縮制表技術發展史。這些出自Les Cabinotier閣樓工匠系列的超復雜功能表往往經過多年研發,每一枚都是制表大師以時間對抗時間的匠心之作。
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The Berkley超卓復雜功能懷表
江詩丹頓的超復雜功能表多為獨家定制,一旦交付,我們便很少有機會在市面上看到它的蹤影。迄今全球最復雜的時計The Berkley超卓復雜功能懷表,無疑是此次體驗展的重磅。這枚超復雜腕表融匯了63項鐘表復雜功能,機芯由2877個精密零件構成。同時它也是世上首枚具備中華萬年歷功能的時計,可精準運行到2200年。歷經11年的研發,光零件組裝就花了一整年時間。為將中國農歷算法模型轉化為機械程序,江詩丹頓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部門的三位制表大師花了11年時間潛心鉆研,最終以三組機械裝置分別控制這一復雜歷法的各項變量。
“超卓制表”空間里,通過特別互動裝置呈現出The Berkley的多項超復雜功能,特別設置的放大展示裝置,更使到訪者得以細察肉眼難辨的微型組件與精密結構的極致之美。
在The Berkley懷表表盤12點位置,特別繪制了上海市夜空的星空圖。通常來說,星空圖會以每年轉動一圈的速度緩緩旋轉,顯示的是某一時刻星空的“定格圖”,或以恒星日為周期運轉,呈現出星空的實時景象。這項極富詩意、引人遐想的功能,成為體驗展的另一個特殊空間——“時空臻途”的靈感之源。
“時空臻途”空間
以星空裝置回應人類自古對時間與宇宙的永恒追問。從天象觀察到精密制表,從一紙契約到270年征途,你可以定格在任意一刻時間里,生成專屬星圖,于寂靜中與浩瀚對望。
結語:超越時空的永恒探索
最后,讓江詩丹頓270周年全新紀念表款作為這段臻途共行的標記。
“全新時計”空間
作為壓軸篇章,“全新時計”體驗空間里12款270周年紀念款盡數展出,自1880年便成為品牌商標的“馬耳他十字”,既是新品的耀眼標志,也是品牌傳承的標志。
從1755年的學徒契約,到2025年的270周年紀念款,江詩丹頓在技術、美學、文化等維度上不斷突破,在傳承中不斷創新的成就有目共睹。而今,帶著馬耳他十字標識的江詩丹頓,在工藝與美學上的每一步雕琢,都是時間向人的傾訴,這條“臻途”在時間的長河中永不止境。
撰文:EYZ
編輯:Vivi
攝影:張工
江詩丹頓 270 周年“臻途” 限時體驗空間
日期:2025 年 7 月 7 日至 7 月 20 日,10:00-20:00
地點:上海市靜安區茂名北路 258 號張園 W4
預約:點擊下方圖片,進入江詩丹頓官方小程序預約
表態互動
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點擊下圖進入精彩文章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