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世純】
本周最大的軍事新聞,無疑是將美國軍費一舉推高至1萬億美元的《大而美法案》獲得通過。即便美軍明白美國現役武器已無法應對下一場戰爭,但在美軍主要項目“萬馬齊喑”的今天,《大而美法案》能否重振衰退中的美軍還是一個未知數。
與此同時,中國海軍在本周官宣雙航母首次赴大洋進行“對抗演訓”。當“航母對抗”不再是美國人的專利,當維多利亞港??康牟辉偈怯⒚篮侥付菄a航母,屬于中國人自己的航母時代已經來到。
《大而美法案》能讓美軍再次偉大嗎?
最大,最美麗,最Merica和最Waaagh的法案
當地時間7月1日,特朗普政府力推的《大而美法案》在美國國會參議院以51比50的投票結果獲得通過,隨后7月3日又在眾議院以216比212的“微弱優勢”獲得通過??紤]到特朗普本人一般不會反對特朗普,法案最終通過已沒有懸念。
唯一的懸念是,特朗普說屆時將有 B-2、F-22 和 F-35 戰機飛越白宮上空,“我們將在這群美麗的戰機掠過頭頂時,簽署《大而美法案》”。 不知道真到了簽署的那一天,在這一輪法案中收益頗豐的美國空軍會不會有此閑興給特朗普慶祝慶祝。
到筆者完稿時他們已經飛了
《大而美法案》反映出特朗普集團對于經濟學和分配體制的理解和認識,而兩院票數本身就說明了它所引發的巨大爭議。法案的主要內容是規定了未來十年美國政府的稅收與支出,包含四大方面:減稅、醫療、軍費、政府債務。其中,這項耗資甚巨的法案將為美軍一系列新項目注資1562億美元。
筆者寫的是軍評不是時評,因此本文不討論法案反映出特朗普對“劫貧濟富”的涓滴經濟學的奇妙認知。相比于讓馬斯克“破防”的上萬億巨大開支,1562億美元的額外軍費反而引發的爭議比較小,受寵若驚的美軍安心收下特朗普的紅包。
由于《大而美法案》的國會闖關,美軍將《2026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的預算草案推遲到上周發布。在該草案中,美軍僅僅提出了8470億美元的預算,以避免節外生枝。而五角大樓心心念念的額外軍費,則完全來自《大而美法案》的補充開支法案中立即獲得的1130億美元資金,這將使美軍明年的軍費總額接近9600億美元。
接近萬億的軍費是一個夸張的數字,但在美元購買力越來越低的今天似乎也沒那么夸張了。畢竟自拜登時代以來,美軍軍費越來越高,但采購兵器數量倒是越來越低。具體到項目開支上,1500億美元的軍事撥款將用于造船、“金穹”(Golden Dome)國土導彈防御項目、彈藥和其他關鍵優先事項。
其中,加強國防部的資源提高軍人生活質量將獲得70億美元的資金;造船業基礎額外資金將獲得291億美元額外資金;反導系統將獲得240億美元額外資金;彈藥生產和供應鏈將獲得250億美元額外資金;低成本武器項目將獲得160億美元資金;空中優勢項目額外資金將獲得86億美元額外資金;核武力更新將獲得140億美元額外資金;印太司令部將獲得110億美元額外資金;部隊戰備將獲得160億美元額外資金。而就算是網絡安全、邊境管理也分別獲得了3.8億美元額外資金和10億美元額外資金。
可以說,美軍各軍兵種都在這次“大美麗狂歡”中共襄盛舉,各個項目都拿到了一定補貼。
至于特朗普增加軍費的原因,筆者的猜測是,這和他改變了對軍事問題的認知有關。第一任期內的特朗普會發表“復活蒸汽彈射器”和“復活戰列艦”這樣純粹為博人眼球的言論。但在具體的國防建設上,他還是將專業任務交給如理查德·斯賓塞和馬蒂斯這些職業軍人去執行,甚至主動規避前空軍部長和前防長沙納漢之間無意義的爭吵。
但在他第二任期內,無論是受“小宮廷”紅脖子們的潛移默化,還是自己過去幾年的知識水平增長,特朗普的軍事認知大幅提高一個臺階,達到石破茂級別的“軍迷水平”。
說特朗普是“軍迷”并不為過,因為他在競選階段關心的問題和TWZ網站讀者們經常關心的問題大差不差。比如,他在競選期間就表態認為,“星座級”這個項目之所以進展不順,就是因為美國海軍“自作主張”,沒有尊重“修改原始設計要慎之又慎”這一原則,故意放大艦體導致多年延宕。這顯然是美國軍迷在論壇吹水的話題自下而上地影響了總統。
經歷過拜登時代的“咸與維新”,美軍顯然不會習慣一個上任之初就要大刀闊斧削減項目的軍迷總統。但好消息是,經過長達半年的執政,美軍也摸準了特朗普的“脾性”。一個軍迷總統雖然會斤斤計較,但也容易糊弄。
軍迷總會陷入無視軍事建設規律和裝備采購準則的“斗獸棋”思維禁錮中,要求美軍立刻采購“大早干嘛去了”的貨架項目。但“好糊弄”的是,軍迷總會有自己的喜好,會優先發展相關項目。顯然軍迷會比技術官僚更容易批準額外的資源投入。這一點從特朗普出乎意料地給F-47發了戶口本和預算就能看出來——要知道,一個美國軍迷是不允許中國人先有六代機的。
東方有了6代機,自然美國軍迷要造F-47
領導人帶頭當“軍迷”,美軍內部自然看得見“危中之機”。特朗普只要愿意投錢,他在軍內會有天然的支持者。當下美軍內部愿意大刀闊斧改革自己的人不少,畢竟,在軍事發展面臨不確定性時,增加軍費投入幾乎是一個必然選項。對于海灣戰爭以后維系了30年軍事霸權主義的美國而言尤為如此。
在經歷了俄烏沖突、巴以沖突,并目睹東方大國難以想象的軍事成就以后,美軍內部基本達成了這樣一個共識:美軍現役的戰爭理論和戰爭設備無法應對下一場戰爭。這種“急迫感”會為軍事改革的冒險家提供舞臺,同時非常適合幫助部分軍種游說特朗普對重點項目增加額外資金。
從這個角度講,美空抽哨兵導彈經費改造專機不是一種老佛爺修院子的行為,而是一種理智的投資行為
也因此,這一輪“軍迷執政”的最大受益者無疑是美國空軍。對于分管一半以上洲際核載具的美國空軍來講,目前LGM-35“哨兵”洲際彈道導彈和B-21“游騎兵”轟炸機的研發工作已經占據太多資源,導致其他項目的經費難以為繼。肯德爾對于NGAD項目的糾結多少也來源于美空軍資源有限之下的取舍。盡管核三位一體毫無疑問是美國的“大國基石”,但因為核載具的“掣肘”而放棄下一代戰機研發這種事,在政治上和軍事上都是無法說服美軍和美國政府領導層。
美國軍事霸權來源于航空力量,在近期對伊朗的打擊行動中美國和他的共軛父子再次證明了美系空中力量的優越性和有效性。筆者相信,支持繼續大搞“大NGAD”的美空軍將校們,會趁著肯德爾“人走茶涼”的機會“反攻倒算”;而非常受用于F-47夢幻未來的特朗普,就自然會給美國空軍的“六代機派”們一個圓夢的機會。
當然,吹出特朗普受用的耳邊風的空軍派系,也不止六代機派一家。在5·7印巴空戰和6月美以空軍對伊朗的成功突襲以后,美空軍證明了現代空軍的偉力,獲得了特朗普的歡心。因而,幾乎所有項目都得到了《大而美法案》的資助。
美軍在最新的2026年《國防授權法案》草案中顯示,美軍尋求總計近6.705億美元的資金預算,讓給予厚望的AIM-260“聯合先進戰術導彈”(JATM)先進空空導彈進入全速生產階段,而《大而美法案》在此基礎上還會額外提供1億美元的資金支持;B-21“游騎兵”項目預算增加到103億美元,其中采購經費變為原來的三倍,《大而美法案》還額外提供21億美元;42億美元用于LGM-35A“哨兵”洲際彈道導彈,《大而美法案》再加10億美元;F-47項目將獲得26億美元預算,《大而美法案》再提供9億美元……
可以說,在特朗普時代,美國空軍很容易說服特朗普和??怂管姽そM的前任大主編赫格塞思,他們的投入可以讓美國空軍“再次偉大”。
MAFGA
總之,《大而美法案》在大軍迷的指揮下,試圖用“換盆”的方式解決美軍過去幾年“拆東墻還是補西墻”的矛盾。錢多一點,總歸是有利于美軍軍事建設的。
盡管這聽上去像是一種滿足小孩全部愿望的“豐亨豫大”行為,但對美軍而言,拜登時代的軍事規劃才是真正的“豐亨豫大”,因為彼時的美軍正面臨拜登時代“既要又要”帶來的“精神分裂”。美軍一方面要投入大量資源用于30年代的核武力更新,另一方面又堅信“2027節點”,不斷為了可能的沖突上架采購貨架產品——F35 Block4,“星座”級護衛艦和E-7預警機。而猝然爆發的俄烏沖突和巴以沖突,又迫使美軍將資源投入到“過時”的現役彈藥生產中去。
而美國早就已經不是二戰時期那個可以在軍事建設上為所欲為的美國了。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飽受去工業化和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供應鏈斷裂之苦的美國,已無力完成“既要又要”。美軍應對所謂2027節點的幾個大件——E-7預警機、F35block4、星座護衛艦,都因上述問題難以交付。同時,美軍希望解決未來問題的大件——DDGX、“哨兵”導彈、NGAD六代機項目和FA/XX項目,則陷入延宕。
從上任之初就仰賴美軍支持的拜登政府自然不會追究美軍武器項目延宕之錯,只有國會議員們會不痛不癢地假裝問責幾句。正是拜登政府的放任,讓不少美軍項目負責人和高級將領心存僥幸,對項目延宕已失去責任感和急迫感??梢哉f,拜登時代的“豐亨豫大”讓美軍的史密斯專員們進入了舒適區,使得美軍的各個武器項目風氣敗壞,進入到某種惡性循環和擺爛當中。
這種風氣也極大影響了美國各軍種的采購與項目研發。以對美軍霸權至關重要的空軍主戰飛機采購為例,盡管美空軍在2026財年開出31億美元的巨額預算繼續采購24架F-15EX,但與此同時,F-35A的采購將被削減近一半,從2025年的44架減少到2026年的24架。美國軍方計劃在2026年將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購買的F-35聯合攻擊戰斗機大幅減少到47架。這意味著美國空軍將在2026年獲得45架新戰斗機,低于美國空軍實現機隊現代化所需的每年72架戰斗機采購的基準。
考慮到東方大國已經在一款五代機年產過百的基礎上馬上要開啟第二款五代機的生產線,美軍的這種采購量下降簡直是“東升西降”寫在了臉上。
美軍軍內有不少人也知道“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改革終究是輪到特朗普來實施。特朗普上任以來政策反復,我們無法推測其長期行為,但至少從具體項目上,《大而美法案》反映出一個趨勢——美軍沒有繼續拜登的時代的“贏學假象”,去搞虛無縹緲的既要又要了?!洞蠖婪ò浮纺壳暗内厔菔敲儡姺艞壛藷o用的“2027決戰兵器”,轉向不設時間節點但更加務實的一系列項目中——30年代的NGAD,實驗性質的低成本精準彈藥和造船工業基礎。
只不過,美軍的問題早已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美軍主要項目“萬馬齊喑”的今天,《大而美法案》能否重振衰退中的美軍還是一個未知數。
紅色艦隊問題,不僅僅是艦隊問題
本周,中國海軍終于官宣遼寧艦和山東艦遠海在第一島鏈外進行過對抗演練的消息。
央視新聞的報道這樣寫道:近日,海軍遼寧艦、山東艦航母編隊圓滿完成遠海實戰化訓練任務返港。在這次遠海實戰化訓練中,遼寧艦、山東艦航母編隊轉戰黃海、東海、南海和西太平洋海域,堅持實戰實訓、聯戰聯訓、體系練兵,聯動相關軍兵種兵力組織互為條件、互為對手的實戰對抗,完成偵察預警、防抗打擊、對海突擊、對空防御和艦載機跨晝夜戰術飛行等科目研練。
在叱咤太平洋近一個多月以后,遼寧艦和山東艦的遠海“艦隊問題”演練也終于得到了官媒的證實;這屬實“不容易”,但也符合我們的宣傳紀律和宣傳規律。即便“中國兩艘航母互為對手在太平洋演練”的消息已提前被日本人“劇透”,當官方放出這一消息時我們還是很激動——自冷戰結束以來,首次有美國以外的國家用自己的航母資產搞了對抗演練。
浩瀚的太平洋上,是中國海軍的航母編隊在摸索探尋新的戰術體系,而舊時代的航母大國日本如今只能對著P-3C外的殲-15戰機哭哭啼啼。筆者能理解日本人的“破防”——曾幾何時,亞洲國家的航母對抗演練還是“聯合艦隊”的專利,如今日本已望塵莫及。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這一次雙航母演練格外有意義。
哭也沒用
當然,遼寧艦和山東艦的震撼還來自于兩艦的艦載機出動規模。在去年“聯合利劍-2024B”演習中,遼寧艦在臺灣以東海域創下了日均70架次的紀錄,已達到“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想都沒敢想過的出動頻率。
而遼寧艦此次出航再創輝煌,在9號和14號分別創下單日艦載機起降90架次的紀錄。與之相比,海灣戰爭中美軍航母日均出擊架次平均也只是80到90架次,“福特”級航母的設計指標則為6小時內最大彈射120架次。即便我們的90架次起降中僅有三分之二是固定翼艦載機,但這依然是一個傲人的成績。
經歷過中期大修升級的遼寧艦在艦載機整備效率上確實達到了脫胎換骨的效果。一方面是遼寧艦進行中期改修以后,通過改進機庫、彈藥升降機和增設一站式保障能力等措施,提高了艦載機整備效率。
另一方面,在大量配屬更容易整備的殲-15T戰機以后,遼寧艦的整備放飛效率進一步提升。去過航展現場的小伙伴應該對殲-15T的改進點印象深刻,無論是側開雷達罩、開口在下半部的維護艙口,還是一個能檢修維護大量設備的綜合口蓋,殲15T對艦上整備的友善程度上了不止一個臺階。中修升級的遼寧艦配上幾乎“滿甲板”的殲-15T,其放飛效率居然能接近三位數,確實說明我們的航母部隊在“如何發揮現有裝備戰斗力”方面盡心盡力。
筆者敢說,美國人肯定從來沒有想過一艘“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竟然能在出動架次數上勉強追趕“尼米茲”級航母。即便現有的蘇制航母和美系航母在艦載機運用上仍有不小差距,但遼寧艦的表現足以改變美國海軍對蘇俄STOBAR系航母的認知。
有了可以模擬美系航母的出動架次,加上官宣的對抗演練。按照我軍“新一代兵器列裝優先拿來當藍軍”的傳統,我們有理由推測,本次演習中,遼寧艦扮演了“美國航母”的角色。根據日本人畫出的航跡圖,從9號到17號,遼寧艦在更東面的位置進行大范圍航渡,同時保持了較高頻次的艦載機出動頻率。借此可以判斷,這段時間應該是遼寧艦與山東艦對抗演練最激烈的階段,而處于東面的遼寧艦可能模擬的就是從東部襲來的美軍航母。
盡管我們常說這是中國人自己的“艦隊問題”演習,但這多少有點低估我們當前備戰打仗和航母發展的急迫性。100年前的美國海軍航母部隊用了整整9年的時間,才在“艦隊問題9”演習中讓航母擺脫了“大艦隊輔助”的地位,初步探索出航母的編成與使用辦法。但中國海軍航母部隊可沒有美日那樣的“間戰期”,可以“慢慢悠悠”琢磨航母。中國航母部隊“三十步并作兩步跑”并非吹噓,已然是現狀。軍工組在三年前的軍評中也不過說“中國航母有了常態化出島鏈作戰”的能力,短短三年后,中國海軍的兩艘航母已經在太平洋上搞演練了。
這種快速迭代的背后與其說是我們對戰斗力生成的快馬加鞭,不如說是希望快速獲得一支“強敵海軍”。現代航母作戰半徑有限,無論美國人在“艦載機穿梭轟炸”上如何發癲,其艦載機作戰半徑依然和1990年沒有太大區別。因此,美軍航母真想發揮戰斗力,其典型作戰距離不會超過1996年陣位。也就是說,在臺島東面,中美航母的陣位大致海區是固定的,美國人不會真的跑到關島以東的海域搞遠距離轟炸,我軍航母也要奔赴遠洋陣位為登陸兵保障勝利。中美的??仗炝α繉脮r就會在臺島東面從關島到巴士海峽的廣大海域里??斩贩?。
在這種雙方考題都有大致方向的情況下,我們面臨的問題就變成了一個很經典的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強敵航母指揮官”,你會怎么想?怎么做?”
正如空軍有了殲20以后,才在一系列對抗中發現以前空軍純粹依靠理論尋思的“打敵五代機”辦法基本沒用一樣,只有我們有了足夠堪用的航母,才能知道一艘航母的真本領是什么,他的指揮官會想什么,他的艦隊會做什么?哪個要素會拖累航母的戰斗力?哪次加油會讓人想起倒霉的弗萊徹將軍和他的黃蜂號?而我們科學打航母的反介入故事也是從遼寧艦成為某艘尼米茲級開始進一步升華的。調動敵人的前提是理解敵人。
筆者很喜歡舉的一個歷史反例就是蘇聯航母。在上世紀70年代,蘇聯航母部隊多次與美國人對峙,其中1973年中東“贖罪日戰爭”期間,蘇聯海軍1艘1123型“莫斯科”號直升機航母、2艘1143型“基輔”級載機巡洋艦基輔號和明斯克號,攜蘇聯大量驅護艦同美國海3個航母編隊進行對峙。隨后在1979年,蘇聯海軍繼續出動載機巡洋艦基輔號、明斯克號再次和美軍3支航母編隊編制。同時,蘇美航母互相以對方的實體為目標,進行了目的反航母軍事演習。
可以說,蘇聯海軍的航母部隊有著大量美國海軍的活動規律總結。但紅海軍的航母部隊沒有根據他們觀察過的美軍行動規律成為“藍軍”,以美國海軍的思維思考如何對抗“自己”。反而是沉浸于自己設想的那一套航母體系。事實上,盡管1143型載機巡洋艦遠不如美軍同時期的航母,但蘇聯的軍官如果發揮主觀能動性,真的用“莫斯科”號在遠洋模擬敵航母的活動規律和活動特點,那么蘇聯人本來有機會能發現自己反航母的一系列漏洞。
而美國海軍很快給蘇聯人上了一課,謀劃了兩年的美國海軍在1981年組織了著名的北方魔法與劍演習——“艾森豪威爾”號戰斗群利用蘇聯遠程監視識別能力不足的缺陷,成功避開了蘇聯??諅刹祗w系,滲透到蘇聯核心海域并完成了打擊任務,攻破了蘇聯斥巨資建設的反航母體系,證明了美軍航母戰術在80年代的有效性。
人類歷史上總是充滿了無用的馬奇諾防線和九段漸減作戰參謀作業。無數案例都說明,敵人不會按照你的預設規劃行動,而我們航母部隊的遠洋對抗演練,首先就是為了避免自以為是帶來的重蹈覆轍。
在文章最后筆者說點題外話,在歷史性的雙航母演練以后,航母又歷史性地訪問了香港。對于各種怪話筆者不再復述,但筆者從來不否認香港的特殊性。因為近代歷史的原因,過去100年內香港這個地方迎來送往了很多英美航母,但從來沒有中國航母。正如CNN記者說的那樣,“我上次在這里(維多利亞港)看見美國航母還是2018年,7年過去了,這里換成了中國航母”。歐美將航母赴港視作舊世界秩序的標志,而我們的航母過去也只不過是傳達一個淺顯的道理:以后英美航母來不了了,停在維多利亞灣的口都是中國的航母。而且相較于2017年的三心二意,這次上艦的真的都是愛國擁軍的“香港同胞”。
總之,當“航母對抗”不再是美國人的專利,當維多利亞港??康牟辉偈怯⒚篮侥付菄a航母,屬于中國人自己的航母時代已經來到。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