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房地產之前,我們先說一下共識。
共識是什么?
按照百度百科定義,共識是指在一個特定群體(可以是一個組織、社區、社會階層、民族或國家等)內部,成員們普遍認同的觀念、價值、規則或目標等。
共識需要時間的積累和沉淀,是一種普遍認同。
新共識可以打破原有共識,原有共識有慣性,但新共識一旦出現,社會的普遍觀念就形成了。
房地產也有共識。
2021年之前,對房地產的共識是可以賺錢,甚至可以加杠桿賺大錢;
于是不管兜里有錢沒錢的,都擠破頭去買房子,仿佛一旦買不到馬上就要花更多的代價更多的錢;
那時候,即便最堅定的唱空派也有可能是某家房企的忠實客戶。
2023年之后,原有的共識被無情的現實擊得粉碎。
高位站崗的被套牢,看似巨無霸的房企瞬間暴雷,以前大家覺得自己的房子不會爛尾,而現在,哪怕最樂觀的買房人也擔心買的房子降標或者延期交付。
現在,房地產的新共識是什么呢?
第一,房子已經不再是金融產品,不動產的金融屬性幾乎歸零,大多數城市的老破小徹底失去流動性,變成了字面意義上的不動產。
按揭買了房子,銀行利息是成本;住進房子,物業費是成本;房子存在的最大的理由,只是生活消費品其中之一。
從“房住不炒”回歸正常屬性那一刻開始,“房子是投資”的固有共識已經逐漸淡化,在絕大多數有房子或者要買房子的業主心里,它變成了消耗品。
第二,買房子是有可能虧錢的
當某項投資可能虧錢的時候,最好的辦法是盡可能地避免虧損。
提前還房貸的都知道,在最開始還貸那幾年,月供中的大部分是利息;即便不考慮房屋的折舊,如果房價增長的速度低于房貸利率基本上就是虧損;
現實中各地一手二手房價的暴跌,把之前想象的美好徹底擊碎,冷靜下來的買房人也開始計算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和盈虧平衡點了。
更何況房子本身還有折舊,上午買下午賣就變成了二手,去年買今年不管房子是毛坯還是裝修過的,新入局的買家算折舊比老業主還精明。
甚至某些物業不是很好的樓盤折舊損失比業主的收入還高。
第三,人口和收入是房地產基礎的基礎
這幾年的人口趨勢,絕大多數人都能看明白;這幾年的工作機會和個人收入情況,絕大多數人深有體會。
人口的流向只有大中城市,反向流動的回到鄉村和小城鎮也大多有自己的房子。
失去了這兩個基礎,高增長已經不可能,甚至能不能低增長也未可知。
絕大多數人在保房子和保生活之間的選擇,顯而易見。
其他的非全面認知還有很多,比如放水大概率不可能流到自家的一畝三分地里,比如好房子也只是階段性的好房子,時間是一把殺豬刀,再漂亮的明星也會有人老珠黃。
這些認知是否被個體接受,這就要看個人的情況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