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一聲不吭接婆婆來養老,我轉身回了娘家,他一天給我打了十通電話
“婆媳若水火,日子難燒火。”
可我再沒想到,有一天,我的老公會在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一聲不吭地把婆婆接進了我們家門,說是“該養老了”,一句話都沒提前打過招呼。
我叫林婉瑜,今年35歲,四川南充人,是一家社區衛生站的護士。
父親早年去世,媽媽一個人把我和弟弟拉扯大,從小我就知道日子不容易,結婚后也格外珍惜家庭。
老公叫顧言,是電力局的工程主管,人老實,但話不多,我們育有一個七歲的兒子,一家三口住在市區一套八十平的小兩居。
我一直以為自己做得夠體面——逢年過節買禮帶物,婆婆住老家的時候,月月給她寄保健品,偶爾回去陪她住幾天,也從沒讓她吃過冷飯涼菜。
但她總覺得我“搶了她兒子”,每回我不在場,她必提:“我兒以前不是這樣的。”
說多了,心就涼了。
事情發生在一個平常的周五晚上。
我加完晚班趕回家,一進門就看見客廳里多了一雙熟悉的老棉拖,廚房里傳來鍋碗碰響聲。
我還沒反應過來,婆婆端著一鍋小米粥走出來:“今天起,我就住你們這兒了。”
我怔在原地:“怎么突然就來了?”
她笑了笑:“你老公說我年紀大了,在老家沒人照應,帶我來養老。”
我僵硬地扭頭看向顧言,他頭也不抬,只悶聲一句:“媽年紀大了,來了也好。”
一股怒氣從胸口燒到了眼眶。我連鞋都沒換,拎包就走,打了車回了娘家。
顧言追出來,但我一句話沒說。
那天深夜開始,他像突然慌了似的,連續一天打了我十通電話,我都沒接。
他發微信:“我錯了,我應該先和你說。”
“媽只是想住段時間。”
“我沒想到你反應這么大……”
他沒想到?他當然沒想到。
他不知道我們家廚房就那么點大,兩個女人進去了連回頭都困難;他不知道婆婆一來,孩子的房間得騰出來,我得跟兒子擠著睡;更重要的,他不知道,在我們這個家里,我從來不是“被商量”的那個人。
第三天,我媽悄悄勸我:“你別跟他鬧,你婆婆住幾天能怎么樣。”
可我第一次倔起來:“這不是幾天的事,是誰做主的問題。”
第五天傍晚,我下樓買菜,看到顧言站在小區門口,拎著保溫桶,冷風里站得臉都僵了。
他看見我,立刻迎過來:“媽今天上午就回去了。”
我一愣:“你不是說要養老?”
他苦笑:“她本來以為我娶老婆就能一輩子靠兒子。可這幾天,你不在,她連飯都不會燒,衣服也洗不干凈,天天念叨你……”
“她才知道,你才是這個家過日子的人。”
他頓了頓,低聲說:“婉瑜,對不起,我以后做決定,不會再跳過你。”
后來婆婆搬回了老家,我和顧言也達成了約定——她可以來住,但我們說好了時間,準備好空間,我和他達成共識,而不是誰拍板誰做主。
“一家人不怕沒情,最怕沒理。”
老話說得好,媳婦再好也不是親媽,婆婆再親也不能越規。
這家誰都可以進門,但進門之前,請先問一問:是誰在撐著這口鍋,是誰才是那個“成家的骨頭”。
誰繞過當家的媳婦,只圖一時孝順,遲早搬起道義砸了自己家的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