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朝鮮之前,朋友把手機從我的背包里抽了出來:"別帶了,查得嚴,帶了也用不上。"于是,我揣著忐忑和一部不能上網的舊相機,踏上了這趟最"原始"的旅程。
平壤機場的安檢區,金屬探測門閃著冷光。輪到我時,心提到了嗓子眼。安檢大叔看了看我,又看了看護照上稚嫩的照片,竟露出了溫和的笑容:"小姑娘,第一次來吧?"他隨意掃了掃我的行李,示意我通過。那一刻,緊繃的神經突然松弛——原來傳說中的"鐵幕",對我這個毫無威脅的年輕面孔,展現出了意想不到的柔和。
走出機場,時間仿佛倒流了三十年。沒有閃爍的電子廣告牌,沒有此起彼伏的手機鈴聲,只有陽光靜靜灑在寬闊的馬路上。一輛藍白相間的有軌電車"叮叮當當"駛過,穿著樸素的平壤市民在站臺排成筆直的一列,安靜地等待著。沒有推搡,沒有焦躁,秩序像空氣一樣自然流淌。我下意識舉起相機,導游金姐姐輕聲提醒:"別對著軍人拍就好,拍市民可以的。"她的聲音里帶著一種平壤人特有的從容。
金姐姐是我在朝鮮的眼睛。她指著遠處一棟火柴盒般的居民樓,語氣平淡卻帶著不容置疑的篤定:"我們平壤的住房,是國家分配的。年輕人結婚,都可以申請。"我愣住了,想起國內朋友為湊首付熬紅的雙眼。在平壤,沒有房產中介的櫥窗,沒有房貸計算器的焦慮,住房不是商品,而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權利。
午后,我們漫步在光復大街。路面干凈得能映出人影,每隔幾百米就看見穿著藍色制服的清潔工,細致地清掃著根本不存在的落葉。我手里捏著一張用過的紙巾,足足走了二十分鐘,愣是沒找到一處可以"合理"丟棄的地方——因為目光所及,沒有任何垃圾。最終,它被妥帖地放回了我的背包。金姐姐注意到我的小動作,自豪地笑了:"我們平壤人,從小就知道不能隨手扔東西。"
最震撼的一幕發生在傍晚的公交站。下班的人潮從各個辦公樓涌出,公交站臺瞬間排起了幾十米的長龍。隊伍安靜、筆直,像用尺子量過。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背著布包站在隊尾,幾個年輕人自然地排在他身后,沒有一人試圖擠到前面。夕陽把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那靜默的秩序感,竟讓我眼眶發熱——這場景,在我生活的千萬人口大都市里,早已成了遙遠的童話。
"在平壤,你可以把錢包忘在長椅上,"金姐姐的聲音帶著毋庸置疑的驕傲,"第二天回去,它一定還在原地。我們這里,沒有小偷。"她說這話時,下頜微微揚起,那種發自內心的安全感,讓我這個習慣了把背包捂在胸前的都市人,感到一陣恍惚。
入夜后,我站在酒店窗前。平壤的夜空稀疏地點綴著燈火,遠不如我家鄉那般璀璨奪目。樓下街道空曠,偶爾有晚歸的市民騎著自行車"叮鈴鈴"駛過,身影在路燈下拉長。沒有震耳欲聾的廣場舞音樂,沒有呼嘯而過的改裝車轟鳴,只有一種近乎凝固的寧靜。金姐姐的話在耳邊回響:"這里治安很好,姑娘你晚上想出去走走也可以的。"
我最終沒有獨自夜行。不是害怕,而是一種奇異的敬畏——對這個在世人眼中封閉、落后,卻擁有著我們早已失落之物的地方,心生敬畏。
離開平壤前,我特意去了火車站。站前廣場上人流如織,背著大包小裹的旅客行色匆匆,卻依然秩序井然。沒有大聲喧嘩,沒有你推我擠。幾個穿著舊軍裝的老人在長椅上安靜地坐著,陽光灑在他們布滿皺紋卻異常平靜的臉上。遠處,幾棟嶄新的高樓正在拔地而起,與老舊的蘇式建筑并肩而立,構成一幅奇特的圖景。
回程的飛機上,我翻看相機里一張張照片:排隊等車的市民、一塵不染的街道、樸素但整潔的居民樓、孩子們在公園里無憂無慮奔跑的笑臉... 這些畫面如此真實地存在過。然而,一個巨大的疑問也隨之浮起:我所看到的平壤,是真實的全部嗎?那些安靜排隊、絕不亂扔垃圾、夜不閉戶的市民,他們的內心是否也如這表面一般平靜滿足?這井然有序、路不拾遺的表象之下,是否隱藏著外人難以窺見的代價?它像一幅筆觸細膩卻色彩單一的畫,美得令人驚嘆,卻也讓人隱隱不安。
飛機降落在熟悉的國際大都市。瞬間涌入的4G信號讓手機瘋狂震動,各種信息洪流般涌來。走出機場,打車軟件顯示前方有76人排隊,黑車司機在出口處大聲攬客。路邊的垃圾桶塞滿了快餐盒和飲料杯,一個空的奶茶杯滾到了我的腳邊。
那一刻,平壤街頭那近乎真空的潔凈與秩序,像一個遙遠的夢境猛烈地撞擊著現實。我忽然意識到,金姐姐臉上那份驕傲從何而來——在物質極度豐盛的我們疲于應對混亂與焦慮時,平壤守住了某些人類社群最本初、也最珍貴的基石:安全、秩序、居者有其屋的踏實。這種"落后",竟成了一種令人心酸的奢侈。
文明的坐標軸從不單一。 當我們的城市在技術的狂飆中日益炫目,平壤的存在,像一面澄澈卻陌生的鏡子。它映照出的,不是孰優孰劣的簡單評判,而是一個尖銳的詰問:在追逐發展的漫漫長路上,我們是否遺落了某些更基本、更關乎人之為人的東西?比如對公共空間的敬畏,對鄰里安全的信任,對一份"免于匱乏的自由"的保障?
平壤的答案寫在它潔凈的街道和安靜的隊列里。而我們,又該把答案寫在哪里?
在平壤,我弄丟了錢包,然后見證了奇跡...
朝鮮沒有小偷?90后姑娘親眼所見震驚了!
這個"落后"國家,狠狠打了我們的臉
平壤街頭一課:我們富了,卻丟了最珍貴的東西
在朝鮮,我看到了消失30年的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