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一旦讀研讀博之后,至少在論文里,人話就越來越少了。不是不想說人話,而是那個語言體系告訴你:說人話就不達標,就不能畢業。所以,既然要畢業,只能從人話變成不說人話,變成外人看不懂的鬼話。
實際上,道理越清晰明白,語言往往更通俗。白居易寫的詩是這個道理,余華寫的小說也是這個道理。如今,一些通報卻走上了極端,向著不說人話的路越走越遠。
先看看這起乘客砸窗事件。在通報中,支支吾吾,遮遮掩掩,該說不說,全是屁話。又是綜合研判,又是沒達到緊急程度。在如此高溫的天氣里,在密閉的車廂里,沒有空調,沒有風扇,生命至上,還需要怎樣研判?
我猜想,萬一真的有乘客中暑死亡。再來一個通報的話,大概也是這樣的吧:乘務人員對中暑乘客進行了全方面的救助與呵護,最終因個人身體原因抵擋不住酷暑而停止呼吸,我們對乘客的去世表示深深的歉意,將會進一步提升乘客服務水平,維護每個乘客的安全。
當乘客取下安全錘的時候,乘務人員依舊進行的是阻止,而不是乘務人員直接拿起安全錘,把窗戶砸開。乘務人員其實是在等,在等一個命令。但這個命令的層級太多,一時間下達不下來。你看,在如此緊急的情況下,在生命以及岌岌可危的情況下,還在等一個命令。
但這事兒,在通報里卻只字未提。結束處寫的是,按照應急預案妥善處置。在這個通篇的通報里,看到是什么,是鐵路部門井然有序,是時刻都為乘客著想,至于當時的險情,卻是胡攪蠻纏,一筆帶過,以不是人話的說辭來覆蓋起來,讓人看上去都是乘客的錯,怎么能砸窗戶呢?
分明是一件臥軌的事件,被通報這個一說,更像是一個偶然的事件,是在找鐵路部門的麻煩一樣,突然跳入股道,發生碰撞,至于人們想知道的結果,這個乘客去世了嗎?只字不提。
或許,臥軌兩個字本身就顯得驚悚,想象著在這樣的情況和背景下,再次提及臥軌倆字,實乃是一種雪上加霜。于是在通報中就開始了各種形式上的遮掩,目的就是淡化一切。
生命是唯一的。對待每個生命的態度決定著文明和底色。通報是以官方的形式傳遞事實真相。我們卻只能在這樣的通報里獲得另外的解讀,實乃是一種退步。
說點人話都不會了。將傳遞真相的功夫都用到了琢磨一個通報上,生怕出現了真相,以層層加碼的審核機制,讓真相變得越來越遠。最終的結果可能就是沒有人再相信通報了。
防止失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