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新加坡《聯合早報》發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文章是新加坡前武裝部隊參謀長、前外交部長在瑞士銀行年中2025會議上,面對西方選邊站提問時回答的內容。
他的回答是新加坡不想選邊,但是如果一定要選的話,那現在還是會選擇美國。但20年后大概率會選中國。
為什么說這篇文章很有意思呢?因為這個問題是大家都關注的一個問題。實際上說白了,這個問題隱含的是對整個世界格局未來發展趨勢的一個預判。而做出預判的人是一個高度專業,同時又有右傾政治立場的專業人士。
先講為什么說他是一個高度專業的專業人士?判斷世界的走勢、判斷世界格局的變化,這是屬于偏向于國際關系的一個綜合性的領域。作為新加坡的前武裝部隊參謀長、前外交部長,他所能接觸到的東西比我們要多得多。同時,新加坡這個國家雖然不大,但在地區舞臺乃至世界舞臺上都是一個比較活躍的國家。在這樣一個國家擔負要職的一個前政治人物,是不是可以判斷說是高度專業的專業人士呢?
另外,新加坡受西方意識形態的影響是比較深刻的,總體政治傾向趨向于保守。在這種趨向于保守的政治傾向下,這位前高官居然做出了20年后會選邊中國的這樣一個判斷。實際上,這是他對當今世界發展趨勢、世界格局變化走勢的一個判斷。
類似的判斷在我們的網上可以看到很多,但是總的來說,說服力并不算很強。這個和說話人的身份、所掌握的情況、專業化程度是有關的。而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高度專業化的專業人士,他說這個話會不會受立場的影響呢?本身立場又是一個偏右的立場。所以說他這個結論,即使受立場的影響,也會是更加保守的,而不是更加激進的。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說這篇文章很有意思。
有意思就有意思在這個論斷和這個判斷。當然20年是不是靠譜呢?這位新加坡前外交部長自己也說,到底這個轉折點到什么時間,他也判斷不準。
其實讓我說,這個判斷從轉折點上來說可以分為三段。第一個是5年。5年是怎么來的呢?2027年是我們人民解放軍建軍100周年,這一年我們的國防軍隊建設要達到一個預定的目標。在這個時間點向后再推3年就是2030年。今年到2030年還有5年的時間,所以我說可以預測的第一個時間點是5年。
第二個時間點呢?我說是10年。10年是哪一年呢?10年是2035年。2035年是個什么日子呢?大家應該清楚,在十九大報告當中,2035年是我們實現目標的一年。此前我們把實現目標放在2050年,但是十九大報告把這個時間點一下子前移了15年,這就有了2035年這個時間點。而2035年這個時間點距離現在是10年。
再往后,就是這位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所說的時間點——20年。20年后是哪一年呢?是2045年。已經接近于當初我們講的實現目標的那個時間,也就是2050年。看來即使是偏右的立場,即使是相對保守的判斷,也把我們當年2050年的時間點向前提了5年。
如果更積極一些的看法,這個時間點會什么時候來到呢?是5年還是10年呢?這個就是我說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真正有意思的地方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