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嫌棄墨跡到愈發精彩高能。
01
在頂級CBD寫字樓里,天天就坐著小馬扎吃著簡陋的番茄鍋底火鍋?
不是,你們可是身家幾十億的房地產大亨啊,打點關系的時候出手就是幾根小黃魚,每次出行的派頭不是大勞就是大勞,怎么吃飯就這么不講究呢?
一群反派每次聚集不是在準備吃火鍋就是在吃火鍋中,一個鍋底一群人吃來吃去,尤其是陳勝龍那一副油膩樣,不蘸醬吃火鍋的舉動太讓人難受了,就感覺費勁搞那么多錢都多余。
他們真的除了在使壞,就是在吃火鍋。
一天天的吃火鍋到底是為啥?引起了不少觀眾的猜測。
有觀眾說因為劇組想省錢吧,拍攝的時候,這個場地只租了幾天,所有場景幾天內拍完只能這樣了。
也有分析說明他那個公司就是個殼,什么正兒八經業務沒有,所以一天到晚玩兒卡丁車、吃火鍋。
也有說他們的成長背景和生活習慣跟他那個老師吃的牛排形成對比。
我覺得火鍋是他們底層人的生活習慣,方便快捷,更重要的是意味著能坐一起吃火鍋,說明就是一條船上的人了,更有攝像頭記錄著,誰都逃不掉。
不管是因為什么原因,這部劇塑造的反派挺妙的,別看他們得勢的時候穿的人五人六的,背地里吃火鍋內心還是自卑的,說明很成功了。
是的,反派形象不美化又立體,他們彼此之間確實講義氣重感情,甚至也很讓人唏噓,可是這并不妨礙他們是殺人放火的惡人。
有些劇故意把反派塑造的有血有肉迫不得已,把正面人物刻畫的臉譜化,然后說反派更像活人,導致價值觀錯位。
可是《以法之名》這劇并非是通過塑造反派高光或者臉譜化正面人物來拍攝,而是盡量以寫實的方式來呈現正反派的糾葛與較量,
尤其是男主這個人物的塑造上,我覺得非常真實。
02
比反派吃火鍋不蘸醬更絕的是,張譯的“便秘”演法。
《以法之名》開播后,張譯的演技就一直備受爭議。
有吐槽張譯此次演的檢察官洪亮是“安欣2.0”,一樣的讓人覺得窩囊別扭。劇里那種唯唯諾諾、扭捏的動作和表情讓他們非常想快進。
確實,劇里張譯在塑造角色時,面部表情和嘴部抽動非常多,多到讓人覺得刻意,甚至有點吊兒郎當,明明工作這么多年的人為何還表現的那么不穩重?
按理說11部檢察官對內調查看過了那么多貪腐案件,對萬海案應該已經見怪不怪了吧,表現的不該是淡定穩重的性格態度嗎?
可是張譯為何要演出又像職場老油條又像懦弱慫包,就感覺性格情緒極其不穩定呢?
特別是懦弱慫包那一面,又不是面對多大危險的時候,他也會唯唯諾諾的,還有點不著調,于是給人的感覺就會很擰巴…
其實,這正是張譯塑造角色的真實之處,不管你說是不是“安欣2.0“,但不得不承認角色塑造得非常真實。
我愿稱張譯的這種角色演繹方式為“便秘”演法。
就是臉上小表情非常多、扭扭捏捏的,有時候讓人看的確實憋屈,但又很真實。
尤其是看了16集后更明白原來洪亮的慫與軸是有原因的。
身為16部的檢察官,即便洪亮內心有多正義凜然,可現實都不太允許他過分高調與支棱,出身小山村,有家庭有妻女,職位不高又是個倒插門...所以他又慫又勇。
心有正義但現實殘酷,所以那些“憋屈”的鏡頭很有必要,指導組解散的無奈,調查中被無形的手阻撓,鄭雅萍回家后表現出的委屈和洪亮的謹言慎行都很真實。
主角團面對萬海案的漏洞,第一反應是害怕,這是正常人面對敵人不知道在哪里的態度。雖然憋屈,但是真實!
洪亮這個角色挺難演的,不是那么偉光正和單一扁平,他很真實,內心很多糾結,還要負責搞笑活躍劇的整體氛圍,劇情看到一半了,可以說這個角色完成度非常高。
角色挺飽滿的。失去摯友的痛心,家庭責任的牽絆,職業黨性的堅持,職場里的謹慎。這是生活中的人物,不是爽劇里的大男主大女主們。
隨著劇情發展,越會發現這劇將人物刻畫的非常飽滿立體。司法公正,追求正義,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去努力,做每個決定都是艱難的。
小結:
其實張譯的演技是很細膩的,或許只是因為同類型的角色出現頻率比較高,就會有觀眾不太好區分每個角色的差異,就會覺得是他演技問題。
我只能說,這種長劇你需要細品...
【注:圖片來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