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電商領取《1000份電商運營干貨案例》
作者 | 張逸 報道 | TOP電商
京東,真的造車了。
不是聯名合作,不是平臺代售,而是親自下場、親手操盤,從架構到落地,全流程推進。
京東造車成功了
如果把雷軍的“最后一次創業”比作下注,那么劉強東的造車,顯然更像是早有準備的一步棋。
今年5月,京東就已悄然申請注冊了多個“Joyrobotaxi”商標。當時不少人還在猜測,京東會不會像小米一樣也下場做整車。
結果一出,答案顯然出人意料:不是轎車,不是SUV,而是一輛服務于中后臺物流體系的自動駕駛輕卡。
在近日舉辦的國際交通展上,京東物流正式發布了自研的“京東物流VAN”。
24立方米載貨空間、L4級別自動駕駛能力、最高400公里續航、節省60%物流成本……這不是給消費者開的“新玩具”,而是給自己用的“戰爭機器”。
圖源:京東物流
從倉儲、分揀到冷鏈運輸,全覆蓋、全流程、全自動。你可以說它是輛車,但更應該說它是京東物流系統里的一顆“AI芯片”。
有分析認為,這是京東對未來物流提速下的提前布局,更是對“即時零售”賽道的一次重拳出擊。
其實,京東造車并非突如其來,而是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結果。
早在2015年,劉強東就通過個人身份投資了蔚來汽車。
當時,章澤天在網上透露:“最初的會議是李斌來我們家,跟我跟強東吃了頓飯。他花了15分鐘講了他對蔚來汽車的想法,強東花了10秒就說yes。”
圖源:微博
此后,京東的汽車布局逐漸鋪開。
2018年上線整車交易平臺,2021年成立汽車事業部,2022年“京車會”升級為“京東養車”,覆蓋汽車配件銷售與線下維保。
2023年,京東汽車事業部正式獨立,提出圍繞車主“買-配-養-用-換”的全生命周期服務閉環,徹底搭建起一個完整的汽車生態鏈。
而到了今年5月,京東更是被曝出悄然提交多個“Joyrobotaxi”商標注冊申請,涵蓋運輸工具、科學儀器、倉儲設備等核心類目。
圖源:微博
雖然彼時京東方面并未正面回應,但業內普遍猜測其正在醞釀一項與自動駕駛相關的重大項目。
從資本下注到服務延伸,再到商標申請,京東造車的意圖早已清晰。
只不過,京東造的不是面向消費者的C端汽車,而是一輛徹頭徹尾、服務于后臺系統的“物流底盤”。
不是造夢,也不是PK誰造得更快,而是一步步打磨“效率”的內功。
它不賣車,但它想靠這輛車,重塑京東最核心的武器——物流。
這不是為了搶熱度,而是為了徹底改寫未來快遞能跑多快、倉配能多準、即時零售能走多遠。
京東造車,不是一場押注,而是一場迭代。
劉強東造成,
意在即時零售
你以為京東造車是為了跨界?
不,是為了補上“即時零售”這塊關鍵拼圖。
2024年的618大促讓一個趨勢徹底浮出水面,大家都不再只看便宜,而是看誰送得快、送得準。
美團有騎手,淘寶有閃購,抖音聯手順豐,連拼多多都在試水即時配送。電商平臺間的戰爭,已經從“價格戰”演變為“履約戰”。
此時此刻,送得快、送得穩,比送得多還重要。
京東當然意識到了這一點。
為了把“半小時送達”變成標配,京東不僅上線了外賣業務,還在物流側做了一系列升級。
比如無人車、211倉配、大模型調度系統,以及如今這輛亮相的自動駕駛VAN卡車。
圖源:京東黑板報
它的意義不是開給用戶,而是為了替換掉城市配送鏈中的高成本人工貨車,實現從倉庫到分撥中心的“無人接力”。
這不僅能顯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更能為京東自己撐起“準時達”的底氣。
換句話說,當其他平臺還在“人肉沖刺”時,京東已經在部署“自動駕駛+智能倉儲”的技術底座。
這就是差距。
小米是造給消費者看的,京東是造給自己用的。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劉強東要花重金造一輛“消費者看不到”的物流車。
但如果回頭看過去幾年的京東布局,就不難發現,劉強東的邏輯一以貫之:
用供應鏈思維做零售,用系統效率戰勝市場動蕩。
從2018年上線整車交易平臺、到2021年成立汽車事業部、再到如今發布京東物流VAN,每一步都不是單點試水,而是在拼接一個完整的“零售戰圖”。
圖源:京東汽車
尤其是京東汽車事業部獨立之后,劉強東的主戰場就已經從“賣車”轉向了“為車服務”,最終落到整個流通環節的智能化改造上。
所以你會看到:
京東不做整車品牌,卻是蔚來、小米、越野e族等品牌的銷售平臺;
京東不直接跑運輸,卻在1700多家養車門店、4萬多家合作門店里做起了汽車后市場的標準化服務;
京東不造消費型新能源車,卻下場做物流卡車,為自家電商提供最后一公里保障。
這套打法,說白了就是,我不和你搶C端市場,但我能把B端基礎設施做到極致。
劉強東押注的,不是那臺車,而是“技術服務+物流系統”的整體效率。
這也是他和雷軍的最大不同。
即時零售戰場,
是物流,也是AI的競技場
即時零售拼的是“現在”,贏的是“未來”。
為什么說京東造的這輛卡車重要?因為它不僅是物流工具,更是AI能力的測試場。
自動駕駛、路徑規劃、大模型調度、倉儲協同,每一項都離不開算法、數據與智能化。
當下,所有玩家都在賭AI。
阿里把飛豬、餓了么并入電商事業群,全線打通即時零售鏈路;
圖源:證券時報
美團靠騎手和調度算法,做到分鐘級配送;
抖音用“內容+本地生活”組合拳,沖刺小時達;
拼多多悄悄建倉,劍指即時配送最后的閉環。
但只有京東,率先在硬件層面給出了閉環方案,即我的貨車,我的AI,我的倉庫,我的商品,我的配送。
這一點至關重要。
物流的智能化不是一兩個算法模型能解決的,而是“從設備到平臺”的全鏈路協同。
如果說AI是發動機,那么這輛卡車就是京東給AI安的“真實跑道”。
這背后,是京東希望通過VAN項目,率先在物流AI的深水區建立起自己的標準與生態。
雷軍造的是產品,劉強東造的是系統。
京東的卡車,不是用來銷售的,而是用來支撐平臺服務的。
這也就意味著,它不是一門獨立的生意,而是京東自建護城河的一部分。
外賣要送得快、電商要送得準、即時零售要全鏈路閉環,這一切的底座,歸根到底是物流和算法。
而“物流+AI”的終極形態,就是無人卡車+智慧調度+智能倉配。
京東物流VAN,是劉強東放下身段親自打磨的又一塊地基。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添加備注:進群】
最新電商行業資訊,盡在【Top電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