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歲朱時茂被連環騙?反詐大使都栽了,這波操作離譜到家了!
刷到朱時茂自曝被騙的視頻時,我正啃著西瓜。這位當年春晚小品里的“帥大叔”,現在頭發白了,說話還是直愣愣的:“我當反詐大使這么些年,沒想到自己栽在騙子手里。”
事兒得從7月3號說起。朱時茂在家休息,突然有個微信好友打電話,說在侄子婚禮上急著隨禮,要借2000塊。對方語氣特著急,什么“臨時忘帶錢包”“親戚都看著呢”,說得有鼻子有眼。朱時茂想著2000塊不算多,朋友有難能幫就幫,直接轉了。
第二天更離譜。助理小唐說“劉金山要加微信”——劉金山是誰?《閑人馬大姐》里的“馬大姐夫”,和朱時茂是老相識。朱時茂樂呵著同意,結果剛加上,“劉金山”就說在呼倫貝爾拍戲,急需5000塊救急,一口一個“好哥哥”叫得親熱。
這時候朱時茂突然反應過來——平時劉金山喊他“茂哥”,今兒咋改“老哥”了?再想想昨天剛借出去2000,今天又有人來借5000,這巧合也太刻意了。他趕緊撥劉金山電話,結果人正擱北京家里喝茶呢,壓根沒去呼倫貝爾,更沒加什么微信。
這事兒離譜在哪兒?
助理一查,兩個借錢的微信,實名認證居然是同一個人。也就是說,昨天那個“朋友”也是假的,朱時茂被連環騙了。2000塊打了水漂,5000塊幸虧及時剎住車。
說真的,朱時茂這事兒看著荒唐,細想特扎心。他當反詐大使可不是掛名的,之前還上過反詐節目,教大伙兒“不輕信、多核實”。可騙子摸準了他的軟肋——對朋友掏心掏肺,誰能想到“朋友”是假的?
就像網友說的:“你以為自己不會被騙,是因為騙子還沒給你寫‘專屬劇本’。”朱時茂的“劇本”多精準?先拿“朋友婚禮隨禮”這種生活化理由降低警惕,再冒充老熟人打感情牌,連稱呼都模仿得像模像樣,換誰能第一時間反應過來?
老熟人都能被冒充?
現在騙子的套路早不是“我是領導”“你中獎了”那套了。他們會翻你朋友圈,看你和誰走得近,甚至偷你通訊錄,專挑你信任的人下手。朱時茂的例子里,騙子連“劉金山”這種圈里熟人都敢冒充,可見準備多充分。
更嚇人的是,朱時茂提過,之前還有人能準確說出他的身份證號,問銀行卡信息。要不是他當過反詐大使,對這些“硬信息”詐騙有防備,說不定栽得更慘。可騙子轉頭就換軟刀子——利用人情和信任,這才是最防不勝防的。
2000塊買個教訓,值了。
朱時茂把這事兒捅出來,我特佩服。換別人可能覺得“丟人”,他倒好,直接在社交平臺提醒大伙兒:“不管多熟的朋友,只要借錢,先打電話確認!”就沖這股子實在勁兒,2000塊花得值——畢竟能讓更多人少上當。
現在回頭看,這事兒給所有人提了個醒:防騙不能光靠“背話術”,更得留個“心眼兒”。哪怕對方是“發小”“老同學”“多年好友”,涉及轉賬的事兒,電話確認、視頻核對,多麻煩都不為過。
你說現在騙子咋這么猖獗?說白了,他們盯著的就是咱們心里那點“不好意思”——“都是朋友,哪能不信?”“人家急成那樣,催著確認多傷感情?”可朱時茂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真朋友不會怪你多問一句,會怪你的,十有八九是騙子。
最后想說,71歲的老戲骨都能被坑,咱們年輕人更得繃緊弦。手機里的反詐APP別當擺設,遇到轉賬先停三秒——錢沒了能掙,心被傷了可難補。
你身邊有類似的“熟人詐騙”嗎?下次遇到朋友借錢,你會先打電話確認嗎?
聲明:本文中信息來源于網絡,不保證完全正確無誤,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