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防長在訪問中國期間,破天荒地提出中印永久劃定國境線。
多年以來,這種狀況還是頭一遭。
印度的真心到底有多少?
面對真假難測的印度,中國在南亞也展開了一個大動作,莫迪恐怕要后悔莫及了......
印度稀缺的真心
五年來第一次,印度主動釋放出希望與中國“永久劃定邊界”的信號。
這一態度上的轉變,著實讓人意外。
在山東青島舉行的上合組織防長會議期間,印度防長辛格與中方舉行了雙邊會晤,不僅提出恢復中印原有的邊境溝通機制,還明確表示,希望加快談判進程,最終徹底解決邊界劃定問題,同時修補自2020年沖突以來因對峙加劇而不斷擴大的信任裂口。
這套“四步走”方案,從紙面看上去誠意滿滿。
但放在印度這些年的外交行為中審視,人們不得不打上一個問號:這次,印度真的變了嗎?
會議期間的一件小插曲,為這種“真心”打上了折扣。
就在辛格剛提出“永久劃界”的不久之后,印度卻拒絕在會議最后簽署聯合聲明。
原因是印度方面認為,聲明在反恐與地區安全等議題上更多地照顧了巴基斯坦立場,而弱化了印度的聲音。
就因為這點不滿,印度直接退出聯合聲明簽署流程,導致本該作為成果呈現的聲明最終未能出爐。
這并非孤例。
早在會議舉行前幾天,面對以色列空襲伊朗所引發的中東局勢緊張,上合組織成員國聯合發表聲明譴責以色列。
可印度卻迅速撇清關系,公開表態稱自己“沒有參與相關討論”,拒絕與其他成員站在同一立場上。
而更早之前,在上合組織內部支持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討論中,印度更是明確表示不能認可,一度成為組織內部的異音。
從這些案例不難看出,他們慣會使用雙面手法。
表面上談合作、談和解,背地里卻常常反向操作。
中國當然希望通過對話解決問題,但面對印度這種“一手和解,一手算計”的套路,中國不能也不會輕易掉以輕心。
中國換了打法
近日,南亞多家媒體爆料稱,中國正與巴基斯坦密切磋商,籌備成立一個全新的區域性組織,意在取代已經瀕臨癱瘓的“南亞區域合作聯盟”(SAARC)。
這一設想已進入實質性討論階段,一旦成形,無疑將徹底重塑南亞的地區秩序。
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最初建立于1985年,原本寄望于通過多邊平臺推動地區融合與經濟合作。
但過去四十年,這一機構始終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根本原因就在于——印度的“主導野心”壓制了其多邊屬性。
由于印度的不配合,會議常常遲遲難以推進,議程也難以形成共識。
尤其是2016年,當輪到巴基斯坦主辦第19屆峰會時,印度以所謂“安全考量”為由帶頭抵制,導致峰會直接取消,從此聯盟就處于事實上停擺狀態。
時至今日,越來越多南亞國家意識到,印度并不具備作為地區合作引領者所需的包容與責任感。
它更希望成為一個“管控者”,而不是一個“協調者”。
印度的合作方式總帶有濃厚的控制色彩——凡事以我為主,議程聽我安排,成果優先服務自身利益。
這種“只講利益,不顧他人”的姿態,讓不少中小國家倍感壓力,卻又無力抗衡。
而中國的到來,恰恰為這些國家提供了新的選項。
如今,看到中方的大動作,莫迪恐怕會后悔莫及。
但其實,中國之所以能夠與南亞各國達成合作,主要靠的是“平等”的合作理念。
不同于印度的“壓制型主導”,中方提出的是“平等協商、共建共享”的區域合作理念。
中國沒有意圖去支配誰,也不會要求其他國家接受單方面安排,而是強調每個參與方都擁有話語權,主張通過對話和互信推進共同發展。
這種務實、理性且不帶附加條件的合作方式,正是南亞許多國家多年所期待的。
因此,如果印度覺得被忽視,那么還是要先反思一下自己的問題......
參考資料:
辛格提出了有關邊境問題的四步走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