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印關系中爆出兩件大事兒,真有點讓人看透印度政府的那套把戲。
說白了,印度一邊在邊界問題上假惺惺地談“永久劃界”,想趁機把中國藏南地區吃進去;一邊印度外長又蹦出來,自我吹噓說“中國有個最大的鄰國”,試圖抬舉自己的國際地位;加上莫迪總理剛結束出國訪問,對金磚國家的態度變來變去,搞得大家都不信他了。
這三件事串起來看,印度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嘴里喊著和平合作,骨子里卻在玩領土侵占的把戲,還妄想靠美國撐腰,結果反而露了餡,連金磚盟友都開始看不上它了。
與此同時,蘇杰生在對美對華關系上,都做了更新表態。
印度防長的訴求到底是為了什么?莫迪此時離國外訪,又有什么目的?
令外界意外的是,他在會晤中主動提出:“愿就中印邊界進行永久性劃界?!?/strong>
這不是一次簡單的外交語言,而是自1962年邊境沖突以來,印度首次在官方高層層面公開提出“永久劃界”。
印度最近很忙,一邊對世界堆著笑,一邊對鄰居亮出牙。這出大戲,我們得看懂門道,否則,光看個熱鬧,就太可惜了。先是印度防長辛格,在國際場合上姿態放得很低,主動說要和中國“永久劃定邊界線”,還念叨著“搬不走的鄰居”這句老話,聽上去情真意切,好像真要坐下來解決問題。
可這番話,聽著順耳,咂摸起來卻不是那個味兒。印度人嘴里的“劃界”,壓根就不是重新勘定,而是要我們承認那條非法的“麥克馬洪線”。這就好比強盜搶了你家院子,反過頭來和你說:“我們把院墻砌起來吧,但前提是你得承認,我搶的這塊地,現在就是我的了?!?/strong>
他們想要的,是把侵占的既成事實,變成白紙黑字的合法條約。不僅如此,他們還想把我們實際控制的藏南和喀喇昆侖部分地區,也一并劃入囊中。這哪是談判,這分明是想把“贓物”洗白,順便再訛詐一筆。
我們的回應很干脆,也很有智慧:“中印之間有溝通機制,愿意保持溝通。”這話里有話。我們不拒絕談,但主動權在我。邊界問題怎么談,規矩是什么,你說了不算。潛臺詞就是:只要你別在邊境上動歪心思,我們有的是耐心。但原則問題,一寸不讓。
如果說防長還算含蓄,那外長蘇杰生的表演,簡直就是一出精彩的“變臉”。在美國,面對西方媒體,他滿臉寫著“成熟”與“格局”,強調印度是中國“最大的鄰居”,希望關系穩定,絕不會在中美之間“選邊站”,更不會被美國牽著鼻子走。儼然一副獨立自主大國風范。
可一回到自家地盤,面對國內媒體,他立馬換了副面孔,口氣狂妄得嚇人。他直接點名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尼泊爾,公然宣稱:“印度周邊的國家,要么與印度合作,要么付出代價?!?/p>
這話說得毫不掩飾,就是赤裸裸的威脅。他還特意提到中國,說印度要做好“站出來抗衡中國”的準備。這前后矛盾的兩張臉,到底哪張是真的?其實,兩張都是。
這就是印度的生存法則:對西方,它要扮演“戰略自主”的角色,既能從美國那里撈到好處,又不愿被徹底綁死,維持一個不結盟的體面。對內和對南亞小國,它則必須展現“南亞霸主”的強硬,滿足國內的“大國情懷”。
這種表里不一,源于他們根深蒂固的“大巴拉特主義”——一種把自己當成區域皇帝的幻覺。所謂的“戰略自主”,不過是用來服務于區域霸權,方便自己欺負鄰居的工具罷了。
外交和國防在前面唱戲,總理莫迪也沒閑著,搞了一趟長達八天的環球訪問,足跡遍布非洲和南美。國內反對派譏諷他是“觀光總理”,浪費納稅人的錢。但莫迪這趟遠門,可不是觀光那么簡單。他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跟中國搶奪礦產供應鏈,尤其是稀土。
中國在稀土領域稍稍收緊了出口,全球都感覺到了寒意。印度覺得,機會來了。他們的商工部長甚至放出豪言,要砸下重金,建立一條獨立的“特殊礦產供應鏈”,最終“贏下與中國的比賽”。目標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搞礦產,特別是稀有礦產,不是有礦藏就行。它需要頂尖的提煉技術、天文數字的資金、龐大的人才梯隊和完整的產業鏈。掰著指頭數數,印度現在哪樣拿得出手?
國內產業基礎薄弱,技術儲備空白,人才斷層,資金鏈也未必撐得起這么大的全球布局。莫迪這步棋,更像是在畫一張大餅,看著好看,但真要吃到嘴里,恐怕還遠著呢。想撼動中國在礦產供應鏈中的地位,雷聲大,雨點小,最后可能只是一場空談。
印度在南亞當“惡霸”久了,對周邊小國頤指氣使,早已成了習慣。封鎖尼泊爾,強拆孟加拉國水壩,把斯里蘭卡逼到國家破產,樁樁件件,都透著一股蠻橫。為了孤立巴基斯坦,它甚至不惜讓整個南亞區域合作聯盟(SAARC)癱瘓了十年。結果呢?整個南亞經濟死氣沉沉,和旁邊風生水起的東南亞一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這哪是區域領袖,分明是區域發展的絆腳石。就在印度還在做著“大哥夢”的時候,中國卻在下一盤更大的棋。前不久,中、巴、孟三國代表在昆明悄悄開了個會,商量著要組建一個新的區域合作組織。這個新群,唯獨沒有邀請印度。
意思很明確:你印度來或不來,我們都照樣玩。但只要來了,就別想再當那個發號施令的“群主”,大家平起平坐,合作共贏。與此同時,中巴經濟走廊已經通到了瓜達爾港,未來還要連接孟加拉國的吉大港。這張海陸聯運大網一旦鋪開,整個南亞的經濟格局都將被改寫,幾年內貿易額翻番不是夢。
這等于是在印度的“后院”,種下了一片枝繁葉茂的經濟森林。印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卻又無可奈何。
印度的“大國夢”,終究需要軍事實力來支撐。可一談到軍事,就更是笑話百出。號稱國產驕傲的“光輝”戰機,折騰了幾十年還是個半成品。去年,印軍超過七成的國產武器項目都出現了嚴重延期。就這點家底,還天天叫囂著要打“雙線作戰”?
前不久的空戰對抗,號稱花大價錢買來的“陣風”戰機,被巴基斯坦用中國技術的“梟龍”打得灰頭土臉。在國際上,替以色列當間諜的丑聞,更是把臉丟到了全世界,最后還得俄羅斯出面來收拾殘局。內外交困,實力不濟,卻偏要穿著“皇帝的新衣”招搖過市,這就是印度當下的真實寫照。
大國的身份,從來不是靠在舞臺上賣力表演,是沉浸在虛幻的自我陶醉中得來的。當聚光燈熄滅,潮水退去,剩下的,唯有實力與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